正文 前言(1 / 1)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也是現代社會人類生存發展的主要載體。任何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危機,有些危機對企業的打擊甚至是致命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應對,很有可能會使企業受到重創,甚至使企業一蹶不振,從此走向末路。那麼,企業如何應對危機?

應對危機,首先要認識危機。一般而言,企業危機分內部危機和外部危機。內部危機包括:企業老總突然遭遇變故、掌握企業重要資源的主要骨幹突然離職出走或另立門戶、企業仿製他人產品或侵權被查處、企業產品出現問題被投訴或客戶紛紛退貨等;外部危機包括:企業遭到競爭對手的中傷和誹謗、企業產品或技術遭到侵權、企業遭到工商或稅務等執法機關查處、企業被詐騙、企業被“三角債”拖累、企業被官司纏身或被媒體曝光等。

現實中不乏企業遇到危機的例子:從埃克森公司旗下油船的原油泄漏事件到三鹿奶粉裏含有三聚氰胺……這些活生生的例子給了我們太多的教訓。

一個企業要想穩健發展,必須建立自己的風險或危機預警機製。目前,多數企業都還沒有建立起這樣的機製,應對危機的能力十分脆弱,因此當危機突然降臨時,往往方寸大亂,無所適從。

企業要居安思危,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因為有時危機就潛伏在我們身邊,甚至正以不易覺察的方式向我們逼近。例如,當我們的某一項技術或某一款拳頭產品正在市場上暢銷時,千萬不要以為就沒有危機,或許競爭對手正在拆卸和研究我們的產品,伺機在我們技術的基礎上,推出更先進的產品,以期在我們措手不及時搶占我們的市場,因為他們對我們的市場覬覦已久。這就是現代商戰無情而冷酷的現實,這方麵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危機無處不在,無時不存。出現危機時,企業應快速反應,及時處理,最好把它快速消滅在初始階段,防止負麵影響擴散。

危機,是危也是機。當危機降臨時,一些企業倒下了,一些企業卻成為浴火重生的鳳凰。這些鮮活而又生動的例子,在讓人產生無限感慨的同時,也帶來了深刻的啟迪和警示。隻有未雨綢繆,才能防患未然,從而為企業鋪就穩健發展的基石。

本書通過36種計策,多角度、全方位地將企業遇到危機後的應對策略進行了具體分析,告訴你應當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運用什麼樣的手段處理危機,幫助你的企業發展得更加順利。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