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筆六 關於奧數(二)(1 / 2)

老實說,參加這個選拔賽讓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與別人不同。我所謂的這個不同,並不是說我真的和大家有什麼不一樣,而是說在潛意識裏某種異類感的生成,不一定消極,也不一定積極。選拔一共要進行三次,兩次個人賽和一次團隊賽,在這些比賽之前首先要進行一次IQ測試。當時組織者介紹流程的時候提到IQ這個詞,我就問我旁邊的童鞋,我說IQ是什麼啊?他瞄了我一眼,然後露出嫌棄的表情,始終沒有回答我。我隻好去問另一邊的童鞋,他顯然比較友好,告訴我那是用來看誰聰明的。我是一直到了大概初二還是初三的時候才知道IQ原來就是智商,在那之前,我一直以為IQ和智商是兩種測試智力的提法,類似托福和雅思。

因為這一次的測試我知道了我的IQ值,說實話,我那時都不知道IQ數值怎麼樣是好怎麼樣是不好,隻曉得IQ高的孩子聰明,反正大人們是這麼說的。但到底怎麼樣算高?完全沒有參照。一直到我讀大學我才知道普通人的IQ值是90到110,對不起,我不知道怎麼去稱呼這類朋友,“普通人”這個提法沒有任何其他含義,容我詞窮,確實想不到更貼切的詞彙了。後來我讀研究生的時候了解到霍金的智商是160,這個令我有點驚訝,我原本認為他應該會有接近200左右的樣子,盡管那時我已經知道IQ事實上隻是單純代表邏輯思維能力罷了。額,我想表達什麼?對了,是這樣的,我其實隻是想說一個東西,就是這個數值讓我清楚的認知我和其他人的確是不一樣的。這個不一樣並不是普通和不普通的差別,也不是誰強誰弱的差別,隻是單純的不一樣。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吧,我所說的“不一樣”不是指的淺藍和深藍的差別;也不是指的彩色和黑白的差別。大概是類似紅色和綠色的差別,就是說我們是彩色這個大類別裏的不同種顏色,而非同種顏色下的個體差異。我不知道這麼解釋算是講明白沒有,我在想,也許我說到這裏親們會比較在意和希望知曉我的IQ值是多少,畢竟這個測試也不是說很容易可以得到官方的評估。好吧,至於我的IQ值,也許在《次元覺醒之傑斯的遊戲》裏會有答案,因為有句話不是這麼說的嗎,小說源於生活嘛。

IQ測試過後,選拔團的人通過IQ值把我們進行分組,就是從高到低先排幾十個人出來作隊長,然後將剩下的人隨機生成組員,每組一共3個人。大概應該是有三十到四十組的人,我好像是十五,十七還是十幾,反正就是中段某一組的組長。這個組長的任務就是在團體賽的時候最後一個出場,負責更改前麵隊員的答案,決定以及提交最終答案。關於這個團體賽,我有一些比較深刻的記憶片段,因為我必須要做出選擇去改動我的隊友的答案,這當時讓我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我想說我的的確確是個比較隨便的人,就像我之前所說的那樣,一個比較無所謂的人。但這種狀態的前提是不關乎別人,至少不太關乎別人,但有些時候你必須勇於承擔壓力。不是因為所謂隊長的職責,也不是因為我是否一定要完成題目,而是單純的因為這它媽就是我得做的,而且還有很多雙眼睛在看著我,這個抉擇已經不光是我的抉擇。說得再籠統一點,這個世界上要命的東西往往是出乎自身之外的東西。

三個人,一共有6道題,每人一個小時,當第二名隊友出來的時候告訴我,他們做了5道。然後我進去看了最後一道題目,那是一個N階的立方體,每個坐標上有一個數值,數值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然後我需要大量的時間來找到其中一個特定數值的坐標。然後我在做最後一題前,先依次檢查了他們之前的答案,我之所以不確信他們的答案並不是因為我認為我比他們強,其實隻是因為我們不夠熟而已。這就和別人看到我總是能率先跑到走道裏霸占場子是一個道理,表象往往都不是真的,而事實往往都不那麼容易讓人接受,甚至有些荒謬而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