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2 / 3)

其實蘇婉是有些悲憤的,懷第一胎的時候,宋子恒就經常在她跟前念書,美其名曰胎教,念的都是讓人昏昏欲睡的書,卻又拉著不讓她睡著,簡直煎熬。

如今懷二胎,宋子恒是沒以前那條件了,宋子恒忙得幾乎腳不離地,一個月前,蘇婉基本上要睡了宋子恒才剛剛忙完回屋,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蘇婉卻是慶幸逃過一劫,萬萬沒想到,她兒子又開始折騰她了!

宋良辰比宋子恒凶殘的地方在於,他年紀小,做事沒分寸,拉著蘇婉念書就是一整日,期間蘇婉各種昏昏欲睡,剛睡著呢,又被小家夥叫醒了,然後繼續魔音入耳,無限循環,蘇婉試圖與他講道理,奈何宋良辰學了古板夫子那一套,眨著眼睛跟她說要聽爹爹的話。

蘇婉一臉血,被折騰一整天的賬,自然也算在宋子恒頭上。

終於換宋子恒無可奈何了,被精力充沛的蘇婉拉著聊天,一直到深夜才迷迷糊糊睡去,燭燈都沒吹滅,第二日起來便隻看到燒完殆盡的燭油。

也不知宋子恒怎麼跟宋良辰說的,昨日蘇婉無論如何都說不通,第二日小家夥自個兒就會看時間了,讀了一個時辰就收了書本,然後拉著蘇婉陪玩。

當夜,蘇婉有些憂傷的靠在宋子恒懷裏道:“你覺得良辰變了嗎?”

“娘子指的是?”

蘇婉歎氣:“以前覺得他太聰明好動,調皮搗蛋起來管都管不住,還會裝可憐,叫人舍不得罰他,可自從進了學,他倒是不調皮搗蛋了,卻也沒有以前的活潑。”

“那是因為良辰現在懂事了,這樣的改變難道不好嗎?”

“就是有些不習慣,他才三歲呢,哪用得著這麼早就懂事。”

宋子恒挑眉:“已經四歲了。”

“我不管,再這麼下去他都要被教成小古板了。”

宋子恒拍著蘇婉的肩哄道:“良辰以前過於聰慧,正如娘子所說的,太過讓人無可奈何,然而自從進了學,向夫子學習認字做人,他如今的改變,正是學以致用的表現,娘子應該高興才是,再說了,常言道三歲看老,良辰性格早已定了,再如何也變不成老古板,娘子又何須多心?”

“雖是如此,你也別掉以輕心,真要把兒子教成一個小老頭,我可不依。”

宋子恒握了蘇婉的手:“娘子放心便是。”

蘇婉點點頭,懷孕的人脾氣來得快,卻也好哄,這會兒心情已經恢複了,頭擱在宋子恒肩上打了個哈欠:“安置吧。”

宋子恒輕笑:“娘子今兒不秉燭夜談了?”

“再談下去,旁人敲相公的臉色,都要以為相公腎虛了。”

宋良辰在蘇婉跟前念了幾天的書,這個工作便被放了年假的宋子恒接了過去。

封衙休息,本是呼朋聚友的好時機,各種請帖如雪片般飛向知州府後院,都在翹首以盼,等待知州大人的赴約,知州大人卻哪也沒去,隻窩在家裏陪懷孕的知州夫人。

“今日又有五家送了請帖過來,相公當真不去走一趟?”

宋子恒握了蘇婉的手,右手正在紙上畫東西,頭也不抬的問一句:“可是要再添一張搖籃和搖床?”

上任知州木大人是個年過半百的老人,上任時也就帶了老妻過來,可想而知府裏也不會有嬰兒房,當然便是有,以宋子恒和蘇婉的性子,也得重新再布置一番,如今宋子恒一得空,就開始折騰起嬰兒房的設計和擺設了,認真的架勢絲毫不輸於當年給宋良辰準備嬰兒房。畢竟在他心裏,這一胎多半是個閨女,萬不能委屈了小寶貝。

蘇婉聽得宋子恒的話,倒也丟開了請帖的事,湊過去看:“哪裏?”

宋子恒指了個位置,蘇婉道:“搖床或搖籃添,一個就好了,反正作用都一樣。”

“那不行。”宋子恒嚴肅的拒絕,“萬一咱們添了搖籃,她反而喜歡更喜歡搖床怎麼辦?還是都備著。”

蘇婉想笑:“剛出生的小人兒,哪來自己的喜好。”不過看著宋子恒兩個都畫上,蘇婉倒也沒製止。

不到半個時辰,嬰兒房便畫完了,宋子恒擱了筆,仍有些意猶未盡的道:“要不要像在京裏一樣,也給她備個玩具房?”

“得了吧,到咱們回京,她都才一歲半呢,走路都走不穩,哪來的條件玩這些。”

宋子恒點頭:“還是回京裏再說罷,到時再重新布置。”

忙完小寶貝的事,宋子恒才注意到桌上那麼多請帖,隻看了一眼又別開目光:“他們倒是有閑情逸致。”

“那可不,衙門封了筆,於大夥兒來說,便是聯絡感情的好時機,三十多日的假期呢,交情不就是這個時候定的?”

“還是娘子見多識廣。”

“相公別埋汰我了。”蘇婉撇了撇嘴,“如今你是偷了閑,打發他們隻用一句話,我還不知要被編排成什麼樣。”

蘇婉不是不愛社交,她在京裏,跟翰林院那些女眷們聊得都不錯,到了這個人人捧她的瓊州,反倒不習慣了。

歸根結底還在宋子恒身上。

一個女人有了地位,有了美貌,比她們年輕,還比她們更得丈夫寵愛,妥妥的是人生贏家的節奏,可蘇婉這種成就,在眾女眷看來,全都是拜她有個好丈夫所賜,她自己本身並無特長,娘家還是商戶,出身低她們一大截,這看在眾人眼裏,如何不叫人嫉妒?

這般微妙的心思,從她們明示暗示蘇婉要賢惠,主動給宋子恒納妾,人選她們都準備好了的話語當中,蘇婉看得分明。

蘇婉又不是把名聲看得大過天的傳統女人,便是一萬個人稱她賢惠、堪為婦德典範,也抵不過她與宋子恒一世一雙人。蘇婉隻是不想把局麵鬧得太難看,隻故作聽不懂,熟料後來她們來串門時,身後竟都帶著一串年輕貌美的姑娘,幾乎把知州府後院當作爭妍鬥豔的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