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旅遊
說到旅遊,人們的目光總是盯著大城市和熱門景點,其實還有不少人想去風景好、空氣好的農家地帶找一找真正舒心的外出感。做一個軟件專門介紹那些不熱門卻有美景、有美食、有特色的小地方,詳細的介紹配上參與者的旅遊反饋,為大眾出遊提供新選擇,吃慣了大魚大肉的人,不會排斥這種精美的清粥小菜。如果你能聯係當地的農家作為住宿地,那更是未來的一筆大財富。
……
專注往往意味著深入翔實,意味著精品和限定。也就是說,專注天生就帶了口碑氣場,專注點越小、越細,越能讓人從心理上產生“這應該是個好東西”的信賴感。
其實每一個看似不大的專注點都對應著一個巨大的客戶群,專注點一旦做到最好,你就收獲了一筆最穩定的社交幣,貨真價實而且不容易流失。與其跟著別人搶西瓜,不如現在就找一找你的芝麻。
自我讚美的學問:“三隻鬆鼠”這樣收獲高“回頭率”
社交幣成長的本質是什麼?是傳播力的進一步擴大,是營銷能力的提高,接受範圍的變廣,社交幣持有者越來越有feeling……常言道,“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社交幣持有者的自我宣傳,也可以看作是一個賣瓜的過程。那麼,怎樣讚美自己才不會討人厭呢?
先看一個真實的例子。一位河南農民以種西瓜為業。夏天到了,他和別的農民一樣,起早貪黑地拉了一大車西瓜出來賣。可是到處都有賣西瓜的人,這個說我的瓜甜那個說我的瓜好還要打一打價格戰,真讓人感歎市場的殘酷與生活的無奈,不如回家寫寫字……寫字?沒錯,這位農民的業餘愛好是練習書法。想到書法,他計上心來,幹脆在西瓜身上刻上龍飛鳳舞的吉祥話。這一辦法令競爭者望塵莫及,也讓他的名氣不脛而走。
市場裏吆喝也好,西瓜上寫字也好,都是一種營銷方式。前者吆喝的是產品,後者賣的不隻是產品,還有包裝。偏偏人們就愛看這一層包裝,有了包裝,同樣的產品坐地起價,值錢的就是包裝、就是創意。事實上,這包裝已經具備了社交幣的基本功能,將它放在網上,肯定能造成一輪熱潮。
現在,讓我們以一家專門賣堅果的公司為例,學一學包裝的學問。
零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遣食品,也是網絡商家們的熱門選擇。出貨快、進價低、易上手、人人都能賣,在網上開家零食店,一個月總能有些收入。不過,市場雖大,競爭也激烈,隨著零食大戶越來越多,人們不得不在營銷方麵絞盡腦汁。
早年最有名的零食散戶叫“飄零大叔”,他靠著機智的回複吸引買家,有些人為了看他的搞笑回複,專門去買零食。後來,各類營銷花樣越來越多,店主們越來越難吸引粉絲,於是有人開始另辟蹊徑。
2012年,“三隻鬆鼠”這個品牌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內。這個品牌一出場就有著準確的定位:賣堅果!不同於其他鋪子有各式各樣的零食,“三隻鬆鼠”專注於為人們提供最新鮮最優質的堅果,公司直接委托全國50多家供應商進行加工,質量由公司統一控製,並省掉了過多的中間環節,讓產品能夠以更低價格、更好質量、更快速度送到顧客的手中。
“三隻鬆鼠”在包裝上大下功夫。首先看看這個牌子,鬆鼠最愛堅果,這個牌子給人一種天生的信賴感,仿佛選擇這個牌子,就選擇了鬆鼠們的堅果。統一的包裝更讓產品顯得上檔次,卡通鬆鼠形象十分可愛,貼近年輕人的喜好。商家盡情展示著“三隻鬆鼠”的魅力,讓它們成為品牌、成為代言人、成為客服、成為顧客的萌寵。品牌動漫化戰略由此拉開序幕。
鬆鼠小賤,有著大眼睛,天性樂觀,調皮搗蛋;
鬆鼠小酷,沉穩冷靜,內心悶騷,令人信賴;
鬆鼠小美,漂亮優雅,外柔內剛,時而傲嬌。
“三隻鬆鼠”不但在包裝上形象百變,還有各自的動畫作品在網上播放,以可愛的形象和性格受到人們的喜愛。“三隻鬆鼠”的傳播走的是多元化路線,讓人們可以輕易地知道它們的名字、感受它們的魅力、記住它們所代表的品牌,這種營銷模式深諳互聯網傳播的精髓所在,“三隻鬆鼠”本身有自己的粉絲,後來更是開了自己的旗艦店,擬人的動漫形象也“活”了起來,道路越走越寬。
再說說“三隻鬆鼠”的服務。產品品質自不必說,服務極其細心,每個包裹上都有堅果形狀的開箱器,讓人不費力地就可以劃開包裹上的膠帶;每個包裹裏都配送垃圾袋,收納堅果核,名字也很可愛:“鼠大袋”、“鼠小袋”;此外還配有堅果徽章、堅果書簽等贈送品,上麵少不了小賤、小酷和小美的萌萌形象。可以說,公司考慮到顧客收貨後的每一個細節,並用小小禮物讓顧客更加開心。這樣細致入微的服務,怎能不令人滿意?
傳統的廣告是自我包裝、自我讚美,互聯網廣告則要求廠商更多地關注用戶的需要,要求注入更多的新意和誠意。傳統經營模式早已被打破,產品信息高度透明化,顧客可以自行比較各種品牌的價格,從各種反饋中了解商品的優缺點,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牌子。在這種情況下,廣告需要創意,服務更要周到,品牌價值往往既容易在細節中更上一層樓,也容易在細節上一落千丈。
商家也好,自媒體也好,追求的不僅僅是點擊率,更追求“回頭率”。看過一次,想看第二次;買過一次,再來買一次。想要顧客頻頻回頭,就要拿出真正的內容,產品質量要好,服務質量要好,廣告質量也要好,三管齊下,一輪宣傳才算結束。這樣的宣傳耗時耗力,周期不短,卻能帶來最有價值的社交幣:他人的喜愛和對品牌的忠誠。
廣告帶來效益,好內容帶來社交幣
電視屏幕上正上演著纏綿悱惻或驚心動魄的一幕,主角們的命運即將改變,沙發上的觀眾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情緒完全投入,突然——
“×××牌食用油,開辟廚房新生活!”
“××家電,引領時尚安居。”
“××××口服液,你的健康,我的夢想。”
……
一堆廣告就這樣毫無預兆地插了進來,讓屏幕前的觀眾大為掃興。估摸著之後還要有十幾個廣告,於是幹脆拿起遙控器換了另一個台。這種掃興的體驗,想必每個人都有過。有段時間,電視廣告泛濫,一集電視劇或綜藝節目,恨不得掐為四五段,每段插播上四五分鍾的廣告。到後來,廣告越來越多、越來越長。
如今,社交平台上也同樣麵臨著廣告泛濫。隨著越來越多的廣告與社交平台、與自媒體對接,人們可以靠手中的社交資本發布廣告,拿提成或宣傳自己。這是社交幣變現的一大手段,本來無可厚非。可是太多的人為了廣告而社交,為了變現而積攢社交幣,過分的急功近利,非但沒有給自己帶來幻想中的“廣闊錢景”,反而因此造成了關注度下降、社交幣流失,廣告功能也隨之消失。
如果你已經建立了一個流量不錯的自媒體平台,並成功地在上麵投放廣告,實現變現,你一定正在為如何把握廣告和平台內容的比例而憂心忡忡。你看過太多平台因廣告問題而失去了原有的活力,被粉絲嘲笑甚至拋棄。但為了平台能夠更好地存在,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變現。有沒有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既能打廣告,又能吸引更多粉絲?以下方法可供參考。
1.在廣告內容上下功夫
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其實並不排斥廣告,特別是那些有藝術性、趣味性的廣告。好的廣告同樣能引起大規模轉發。例如,日本某廠商推出了一款智能名片APP,為了推廣,做了一個名為《100人之間要如何交換名片》的視頻,視頻中不同數量的人們以廣場舞形式交換名片,令人眼花繚亂,讓人不禁深深歎服導演的奇妙構思。這個廣告不但在日本引起了瘋傳,還被推廣到了世界各國。可見,好廣告不但不會讓粉絲厭煩,它本身就是極有價值的社交幣。
所以,倘若你能注重廣告的內容性,在形式上、編排上、藝術上達到與眾不同的效果,不但粉絲會為你喝彩,廣告商也會對你青睞有加。單純發軟文廣告已經越來越不吃香,創意廣告如今正在流行。讓廣告別具一格吧,這樣你的關注度才能有增無減。
2.廣告要有時間上的間隔
自媒體有其固有價值,關注者因此而來。倘若廣告數量太多,關注者需要在各種廣告中尋找他關注的話題,自然會心生不滿,甚至厭倦離去。打廣告不宜過於頻繁,密集發布雖然能取得一時的宣傳效果,卻也挑戰著粉絲的承受底線。要記住,粉絲來到你的平台,為的是得到有價值的社交幣,而不是看廣告。
時間間隔對商品本身也有好處。一個廣告發布後,信息接收者需要一個接收、傳播、考察、反饋的時間,這個時候倘若覆蓋了另一個廣告,就會影響前一個廣告的傳播效果。幾天之後,第一個廣告的宣傳效果已經發酵完畢,人們開始淡忘,這個時候再放上另一個廣告,重新拾起人們的注意力,才能夠產生最佳的廣告效應。
3.提供粉絲福利
沒有粉絲會反對得到一個免費的禮物。把廣告和抽獎捆綁在一起,用轉發促進廣告,獎品最好是廣告產品,這種廣告既能夠增大傳播量,又能回饋粉絲,是一種雙贏廣告。粉絲福利同樣不要太頻繁,一來你未必有這個資本,二來頻繁抽獎會讓你看上去更像營銷號。
4.用心經營“間隔帶”
廣告與廣告的“間隔帶”是自媒體的自留地,也是自媒體擁有者的價值所在,用戶最想看到的往往是這個部分的內容。可惜,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忽略了這個地段,內容也越來越敷衍,不是轉發熱門微博,就是寫一些不怎麼有趣的段子,甚至本末倒置,把才能全都用在廣告上。間隔帶一旦丟失,粉絲就再也找不到關注你的理由。可見,這裏才是經營的重點。
間隔帶就是內容自留地,有你最想展示也是粉絲最感興趣的內容。本書一直在強調內容的重要性,在這裏做個提醒:內容不等於價值,能吸引人的內容才有價值。能吸引人的是那些有創意、有趣味、有知識性或有感悟性的內容,不是無聊的雞毛蒜皮的內容。
想要保持平台生命力,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間隔帶上,而不是把全副心思用在研究廣告上。要始終記得你不是購物平台,也永遠達不到購物平台的專業程度,你的本分是做一個偶爾做廣告的自媒體。
娛樂娛樂又娛樂,創意創意再創意
還記得QQ和校內網普及的那幾年,最流行的遊戲是什麼嗎?沒錯,是偷菜。且不說年輕人沒事就跑到好友的菜園子裏去偷點白菜蘿卜的樂趣,這個遊戲最大的成功,恐怕就是讓許許多多上了年紀不知電腦為何物的中老年人了解了QQ,當然,這裏麵也有麻將和撲克等遊戲的功勞。這一項全民遊戲曾火熱到什麼程度?有些人一天裏要定好幾次鬧鍾,為的不是工作不是約會,而是收菜和偷菜!
這款遊戲為什麼會如此火?因為它瞄準了人們的娛樂心理!無論何時,娛樂都與生活密切相關,娛樂不分國界、不分人種、不分貧富,是所有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娛樂,無論是遊戲、八卦,還是聚會、聚餐、旅遊,隻要能讓人身心愉快,就會有廣大的傳播市場。可以說,娛樂本身就是社交幣,為人們提供說不完的話題。如果你問一句:“今天你讀書\/鍛煉\/學習了嗎?”未必有人會理你;如果你問:“今天你娛樂了嗎?”一定會有人願意和你說說今天TA做了什麼開心事。
娛樂就是有這樣的效應,娛樂至上是互聯網上不變的追求,那些能讓人開心一笑的信息,總是傳得最快最廣的。沒有人排斥真正的娛樂,想要社交幣穩定成長,不能忽視娛樂性。搞笑的段子為什麼大行其道?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輕鬆的享受。
可是,網絡娛樂競爭激烈,如何以娛樂出風頭,需要用心思考。讓我們學習學習任天堂公司的做法。
最近,任天堂公司推出的一款遊戲風靡了全球,它的中文版還在製作中,但已經有不少國人聽過它的大名:Pokemon Go。“走,去抓小精靈!”“我抓到了傑尼龜!”“我抓到了皮卡丘!”這一類消息連同截圖出現在了推特、臉書和微信朋友圈。不懂行的人難免發蒙,等他們懂了,抓捕大軍就又要增加新的一員了。
在各個國家的街道上,到處可以看到拿著手機抓小精靈的人。手機一響,顯示附近有一隻小精靈,你可以立刻撥動精靈球去抓住它,可以收集各種小精靈,還可以讓它和其他玩家的小精靈進行對戰。小精靈們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地方,你家附近,你公司附近,你去的超市,你去的旅遊景點……到處都可能抓到它們!當然,也可能你附近一隻都沒有。
這款遊戲為什麼讓人瘋狂?因為它新穎!它改變了古老的遊戲觀念,讓人不但用雙手,還要用雙腳去參與這個遊戲。過去,你隻要坐在房間,或者躺在床上,就能玩一款網絡或者單機遊戲,遊戲讓人越來越宅。這款Pokemon Go卻徹底顛覆了遊戲概念,它讓人必須走出去,走得越遠越好,動起來才能玩得好這個遊戲。
於是,這款遊戲既滿足了人們的收集癖好、對戰癖好、娛樂癖好,還讓人參與運動,簡直是一款健康遊戲!這麼新穎的形式,誰不想試試呢?何況,《寵物小精靈》可是人們的童年回憶,多少人羨慕過主人公小誌,現在,你也可以擁有小精靈,可以親手去抓住它們了!
讓我們以抽象的角度看待這款遊戲,它為什麼能夠成為社交熱點?因為它集合了收集、減肥、懷舊、比較、對戰等當下的流行元素,又打破了人們的固有觀念,給人以全新的感覺,它迅速成為社交焦點,每個人都渴望持有這樣既新鮮又超值的社交幣,傳統遊戲公司等於借助這個產品,完成了一輪社交幣融資,重新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抱怨社交幣難以成長毫無意義,抱怨話題老舊、頭腦僵硬也隻是浪費時間。創意並非遙不可及,它就在那些司空見慣的事物中,隻要你懂得集合、轉化、嫁接、搭配、篩選,你就能用老掉牙的元素創造出新的東西!
想讓社交幣一直成長,你需要不斷激發個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關注人們的娛樂焦點,才能創造出新一代的大熱門。
用好社交幣,領航自媒體時代
一個叫奧倫·埃齊尼奧的人因為沒有買到最便宜的飛機票,開始思考機票價格高低不定的原因。你以為他經過觀察思索,調查取證,總結出了一套機票價格與季節、與時間、與航空公司的關係嗎?錯!這些全都不在他的思考範圍內,他要做的是弄出一套軟件,它的功能隻有一個:幫乘客預測出哪一家航空公司的機票價格最低。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天方夜譚?在數據化時代,這卻是一件極具可行性的事。埃齊尼奧利用各大航空公司過去提供的飛行數據和數據庫提供的價格樣本,做出了一個預測係統,它固然不能100%準確,隻能達到75%,但人們並不會吹毛求疵地追求百分之百,他們追求的是省錢,毫無疑問,這個係統幫他們省了一大筆錢——每張機票都省了至少50美元。
這就是Farecast公司的由來。後來,這個公司被微軟收購,這種搜索技術也被廣泛應用。我們不是在普及科技知識,而是在本書的最後鄭重提醒各位:你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一個高科技時代、互聯網時代、應用化時代,如果你還沒有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你就隻能被五花八門的科技弄得迷迷糊糊,而那些懂得利用科技的人,已經遠遠地走在了你的前麵。說得更確切一點,你可以不理解那些複雜的數據技術,但你一定要理解大數據時代。最重要的是,你要理解社交幣。
社交幣是網絡時代的產物,它擁有巨大的能量,而且,它不隻屬於政府、大企業、名人,它屬於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它能給所有善於利用它的人帶來改變命運的機遇。它的作用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它能給你帶來最廣泛的關注,能給你帶來一些非網絡時代根本想不到的合作,它能把你的名氣推送到地球的另一麵,它能給你帶來真實的巨大的財富。
想跟上這個時代,就要積攢、分享、利用社交幣,想獲得真實的財富,就要妥善經營自媒體。每一個有一定人氣的ID都可以成為自媒體,門檻低,約束少,途徑多,隻要動腦,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宣傳模式,但自媒體積攢的社交幣未必能夠變現。更因為太過追求廣告,而降低了內容要求,最後影響了社交幣價值。
而且,門檻低導致自媒體傳播現狀的良莠不齊,急功近利的心態導致某些自媒體隻顧博眼球、搏出位,為了走紅,不惜犧牲個人形象和名譽,一時的熱鬧最後落得被粉絲抵製的下場。偏偏很多人隻看熱鬧不看長遠,以為“愛拚才會贏”,拚著自己的臉麵招攬粉絲,也隻落得被人看笑話的下場。
某些自媒體的成功也導致一些網民將自媒體當作發家致富的手段,整天沉迷網絡,希望紅上一把。他們既沒有一技之長,也沒有立身之本,更沒有宣傳策略,甚至不太懂網絡禮儀,他們在網絡上耗費時間,耽誤了正常生活,得不償失。網絡固然飛速發展,但沒有人會把生活搬到網上,它依然隻是生活的輔助。過分關注網絡,隻會造成本末倒置。
何況,互聯網在中國發展了將近20年,互聯網經濟起步也超過了10年,已經過了野蠻生長的時代,如今越來越多人開始呼籲規範、呼籲理性、呼籲秩序。互聯網正在走向正規,人們的觀念也要隨之改變。人們對社交幣的追求不再是簡單的“出名”,而要更加妥善、更加長遠地處理網絡和個人、網絡和事業、網絡和生活的關係。
在未來,互聯網將更加深入我們的生活,“人人自媒體”的時代並不遙遠,社交幣必將在未來占據更為重要的地位,成為個人不可替代的資源。所以,應從現在就重視這個問題,切實地製訂個人社交幣計劃,把它當作一項儲蓄、一項投資,甚至一項長遠的事業。
欲在自媒體時代成為領航型的人物,就一定要用好社交幣。為了用好社交幣,不妨讓我們重溫一下社交幣的幾個“硬指標”:
技術性。技術達人永遠受歡迎,在眾多分享中,人們最愛的不是熱鬧,而是技術含量。如果你能設計出維棠、碩鼠、ADsafe、SpaceSniffer等軟件,你根本不需要擔心廣告和下載量,粉絲們將蜂擁而至,把你當作真正的大神。
專業性。網絡上博學的雜門人才不少,因為他們大多口若懸河,誰也分不清真假。因此,專業性人才顯得更加難得、更加可靠。在專業上下功夫,讓自己更富有專業精神,不但在現實中是別人奪不走的金飯碗,在網絡上也是一筆不會貶值的正資產。
學術性。即使娛樂至上、解構無敵、搞笑當道,人們也不會改變對知識的尊重,因為知識才是進步的源泉。有學術素養的人具備學者精神和風範,讓人看到真正的深度。網絡多的是浮躁,缺的是深度,你的深度也許不會讓你大熱,卻能讓你與眾不同。
創意性。每個網民每天都要接觸成千上萬的信息,但無論是知識、技術、娛樂還是普通的八卦,都需要靠創意才能引起人們的關注。有創意走遍天下,沒有創意想走紅隻能靠運氣。創意,就意味著要多學習、多思考、多經曆。換言之,要真正地熱愛生活,熱愛網絡,才能贏得起大家的喜愛。
總之,自媒體時代,社交幣就是資產,就是流通貨幣,要有正確的理財心態、積極的理財態度、完善的理財措施,還要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招財工具。
態度決定了自媒體的得失,手段決定了社交幣的多寡,你要麼有知識,要麼有創意,這是真正的硬貨幣。用你的知識和創意去創造價值,這就是社交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