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逞一時之能而四麵樹敵八方樹威,更不必把對方打倒在地,然後氣喘籲籲地決出勝負、分出高下。給自己找個競爭對手,說白了就是為自己找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參照物”。
這之後,才可能有人生的超越。
真正把自己投入如火如荼的生活。就是勇敢地把自己置於人生角逐的競技場讓那顆曆經風霜的心在跌宕起伏的歲月裏,能夠不斷地迎接機遇與挑戰,並且把其中的經驗與教訓作為自己不斷成長的養料。給自己找個對手,從某一種意義上說,又何嚐不是在檢驗自己的那根名叫命運的彈簧,到底能夠承受住多少來自生活的重量?!
給自己找個對手,就是積極的處世和主動的競爭。就是在向人生的理想目標挺進的過程中為自己尋求底蘊、尋求動力。隻有堅持爭上遊做前驅,才能創造出人生的輝煌。
跨過山海,才知道自己的獨一無二
我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隻要我們能夠主宰我們自己的命運,我們即將無所不能,我們就能夠做生命中的第一。這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存在的價值。我們要堅持我們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如果看不起自己,我們怎麼能夠脫穎而出呢!
所以,這也正是力量定律向我們展示的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我的命運我主宰!在我們的人生曆程中,這是何等豪邁的氣勢!每個人在成長奮鬥的過程中都要麵臨外在的條件和環境以及重重困難。這些條件和環境可能不同,甚至相差萬裏。但是每個人成長麵臨的困難歸根結底卻是十分類似。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失業人數陡增,工廠效益也很不景氣。一家瀕臨倒閉的食品公司為了起死回生,決定裁員三分之一。
有三種人名列其中:一種是清潔工,一種是司機,一種是無任何技術的倉管人員。這三種人加起來有30多名。經理找他們談話,說明了裁員意圖。
清潔工說:“我們很重要,如果沒有我們打掃衛生,沒有清潔優美、健康有序的工作環境,你們怎麼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司機說:“我們很重要,這麼多產品沒有司機怎麼能迅速銷往市場?”
倉管人員說:“我們很重要,戰爭剛剛過去,許多人掙紮在饑餓線上,如果沒有我們,這些食品就有可能被流浪街頭的乞丐偷光!”
經理覺得他們說的話都很有道理,權衡再三決定不裁員,重新製定了管理策略。最後經理在廠門口懸掛了一塊大匾,上麵寫著:“我很重要。”
自從經理掛出這塊大匾之後,每當職工來上班時,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我很重要”這四個字。不管一線職工還是白領階層,都認為領導很重視他們,因此工作也很賣命,這句話調動了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幾年後公司迅速崛起,成為日本有名的公司之一。
有一次,一位朋友向我問起張其金這個人如何時,我對那位朋友說:“張其金在小時候曾經是一個木訥的孩子,他家裏經濟拮據,想上學連學費都交不起,但他並沒有被困難嚇倒,也並沒有因此而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堅定地相信,自己擁有別人不具備的潛能和優勢,隻不過暫時還沒有發揮出來罷了。”
張其金的自信不斷鼓勵著他勤奮學習、積極進取。事實證明,這種自信可以幫助他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能,在高二的時候,他就參加了全國數理化的聯賽,並取得了好的成績。更難得的是,他雖然在高中學的是理科,但在文學方麵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同樣是在高三,他就發表了許多的文章,並獲得全國詩歌大賽特等獎,後來被評為全國優秀文藝工作者。張其金在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後,並沒有心浮氣躁,反而加倍地努力,從而在出版專著方麵業績非凡。
張其金的成功鼓舞了很多人,但他卻非常謙虛地對自己說: “是的,我是比別人向前邁進了一步,但這隻是萬裏長征剛開始邁出的第一步。”即便是在後來的創業過程中,他經曆了失敗,經曆了別人的打擊,他還是對自己說,“我會成功的,我的命運我主宰,我會執著地為了我的人生目標而奮鬥的。”
由此可以看出,一個人隻要勇於讓自己的人生不再平凡,他立誌讓自己擺脫困境,走出平庸,那麼,他就會為自己創造一個極好的機會。
貝多芬學拉小提琴的時候,技術並不高明,他寧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師說他絕不是個當作曲家的材料。
發表《進化論》的達爾文當年決定放棄行醫時,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著正經事不幹,整天隻管打獵、捉狗捉耗子。”另外,達爾文在自傳上透露:“小時候,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我資質平庸,我與聰明沾不上邊的。”
愛因斯坦4歲才會說話,7歲才會認字。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不合群,滿腦袋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學的命運。
我在前麵講過的張其金在上初中時數學老師曾對他說:
“你這樣靦腆,你將來的生活如何照顧。你寫的東西是如此的亂七八糟,你還想出書,簡直是做夢。”
《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讀大學時因成績太差而被勸退學。老師認為:“他既沒有讀書的頭腦,又缺乏學習的興趣。”如果這些人就被他們的平庸所淹沒,怎麼能取得如此矚目的成績。所以,我們在看待自己或別人時,一定不要抱怨自己的成長特別難,而別人的成長卻特別容易。其實區別就在於,有些人麵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反而會越戰越勇,在他們看來,成功隻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既平實又玄妙的字眼。
在浩瀚的曆史長河裏,東西方的無數先賢為了悟透成功的真諦而皓首窮經;在紛繁的現代社會中,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為了追求或世俗、或理想,抑或是有個性的成功而奔波忙碌。但他們卻很少停下來想一想那些成功者是如何做得更好,如何使自己走向成功的巔峰。
沒有不需要努力的年紀
總有人會覺得,反正現在自己還年輕,過幾年再努力吧。當事實上,人這一生中,沒有哪個年齡段不需要努力,即使是一秒鍾,也足以成為你與他人之間不可跨越的鴻溝。
對於任何人,速度都是至關重要的。奧運會110米欄的跑道上,劉翔成為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他靠的是什麼?是速度。在電影《南征北戰》中,人民解放軍憑小米加步槍戰勝了敵人,靠的是什麼?也是速度。兵貴神速,勝利來自於速度。
拿破侖所向披靡,威名遠揚,他有一句名言:我的軍隊之所以打勝仗,就是因為比敵人早到5分鍾。打仗時,比對方早到5分鍾就會搶占到有利地形,從而獲取勝利的籌碼。其實,不僅是戰爭年代需要速度,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需要速度。在生活中,別說是比別人早5分鍾,就算是早幾秒鍾抓住機會,都有可能會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鬆下幸之助,是一位傑出的成功人士。每當人們問及他成功的秘訣時,他總是淡淡一笑,說“靠的是比別人稍微走得快了一點。”
1917年,鬆下幸之助在確立自己事業方向上,靠的就是在自己智慧基礎上形成強烈的超前意識。嚴格地講,鬆下幸之助能同電器結下不解之緣,並沒有內存的必然聯係。他的祖上經營土地,父親做大米生意,所有這些都與電器製造相隔甚遠,況且有關電的行業在當時隻是鳳毛麟角。
然而,他深信電作為一種新式能源,給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帶來更多的需求。因此,投身電器製造,一定會前途燦爛。盡管在創業伊始,他就受到挫折和打擊,但是這種超前意識使他具有了堅強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正是由於“稍微走得快了一點”才使得鬆下電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又恢複了新的和平。遭受戰爭創傷的人民,在新的和平環境裏又重新燃起生活和工作的熱情。睿智的鬆下幸之助又超前地看到“新文明”將帶來世界性的“家電熱”。對於鬆下電器來說,這既是一次發展壯大難得的機會,也是一次艱巨而又嚴峻的挑戰。
而鬆下幸之助正是憑借著“稍微走得快了一點”,大刀闊斧地進行機構調整和技術改革,從而使鬆下電器在新的挑戰和機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商海中有人掙錢,有人賠錢,創業難、賺錢難是多數人的體會。鬆下幸之助的例子告訴我們,步別人的後塵是很難掙到大錢的,隻有提高賺錢的嗅覺,快人一步抓住商機,才會在激烈的商戰中穩操勝券。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說過:讓思想永遠走在年齡的前麵。正因為有這種追求高速的意識,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速度能夠創造奇跡。皮埃爾·居裏說:“當我像嗡嗡作響的陀螺一樣高速旋轉時,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種因素的幹擾,抵抗著外界的壓力。”
陀螺高速旋轉時,就可以站立起來。按常理,陀螺上大下小,是不可能站立的,但隻要有了速度,就可以站起來。石頭本來是一定會沉下去的,因為有了速度,就可以漂起來。也就是說,速度可以克服弱點,速度可以創造奇跡。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提高自己的做事速度,在別人做一件事的時間裏做兩件事,那麼便等於我們的生命比別人多了一倍。上天給我們的時間是公平的,一天都隻有24小時,但是速度可以改變這一點。我們可以讓自己在24小時內做別人48小時也做不完的事,這樣我們就可以爭取時間,把握機會,增加成功的概率。
老鷹如果不是有驚人的速度,它就不可能捕捉到同是在飛翔的鳥類。兔子如果不是跑得快,就難以生存;羚羊如果落後了,就一定會成為食肉動物的美食。速度決定成敗,隻有加快步伐,一直走在別人的前麵,才可能先人一步抓住機會。誰最先利用現有的機會,誰就能更快,更容易獲得更好的時機,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我們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跨步向前進,否則就會被時代淘汰,而要想勝人一籌,則必須永遠快人一步,走在時代的前麵,以速度取勝。
我最終看到了成功女神的微笑
如果你是一位領導者,那麼,你隻要能對自己規定三個“不要”,最終將會看到成功女神的微笑。
第一個不要:不要把領導權讓給假象。很多人會這樣做,當你麵對一群聽眾、看見有人皺起眉頭或聽見有人在清喉嚨時,這些身體語言似乎都在告訴你,他們對你不大支持。
從他們臉上的表情,你就知道他們要批評你、反對你。而你在不知不覺間,就被這種身體語言嚇得退縮不前並且沉默不語了。毫無疑問,此時的你,已把領導權讓給了別人的表情。
假象是騙人的。一些來自非洲的人,很多時候都被誤導,以為自己屬於次等的民族,智商不如人。但其實這隻是個謊話,是個騙局。假如有人對你說某個民族是優等的或是次等的,你千萬不要相信他。
我有一個黑人朋友喬治·約翰遜,他遭遇過種族歧視的問題。他在芝加哥長大,工作是在理發店為人擦鞋。他常聽他的黑人朋友說:“我要是能弄直我的頭發就好了。”
一天,當喬治·約翰遜為一個顧客擦鞋時,他問這個客人說:“你是做什麼工作的?”
那人答道:“我是個化學師。”
約翰遜問:“化學師是做什麼的呢?” “配製化學品。” “那麼,你能配製些什麼東西使我的頭發變直嗎?”那人說:“也許我可以試試。”
那人成功了,約翰遜把這產品抹在頭發上,頭發果然變直了。其後,他把這些產品賣給了他的朋友和幾家商店。不久,他就擁有了一支銷售“直發劑”的推銷隊伍。
今天,約翰遜的個人財產有數百萬美元。對於一個擦鞋出身的人來說,這實在令人鼓舞。
第二個不要:不要把領導權讓給“柵欄”。“柵欄”是一些你容許它們來影響你的目標和理想的局限觀念。因為這些觀念,我們會拋棄一些我們以為一生都不可能實現的理想,而它們亦會降低我們追求的目標,從而導致我們所收獲的遠遠低於我們自己應當得到的。這些柵欄是負麵的自我認識,如:
“我沒受過什麼教育。” “我並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我沒有足夠的錢。”
“我不是內行。”
千萬不要把領導權交給這些僵化的思想。僵化的思想會讓人動不動就說:“以前這也是行不通的,現在就更不行啦!”或者是:“一向都是這樣做的啦,這一定是最好的方法!”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最常犯的就是思想僵化的毛病。他們雖因受過訓練成為了某種專業人才,但他們的思想也因為受的訓練太多而變得僵化了。
第三個不要:不要把領導權讓給挫敗感。有些人曾遇到過“極限”,發覺自己已不知如何去應對問題。事實上,那些有理想和目標的人也都有過最沮喪的時刻,如缺乏金錢和時間、最好的助手也令人失望等。要預防這些挫敗感累積起來,使你更加灰心喪氣;但千萬不要因此放棄你的領導權,否則你就會漸漸放下一切,不再有繼續奮鬥下去的決心。
也許你有一個極其出色的想法,但奇怪的是,你會因自己負麵的幻想而止步不前。你會說:“我會嚐試的,但我相信自己還是會吃閉門羹。”“我會成為別人的笑柄!”
親愛的朋友,讓我坦白地告訴你,我自己對這類古怪的念頭也是不能免疫的。
當我們要建盼望之塔和水晶大教堂時,我曾懷疑別人會怎樣看這件事。假如我們嚐試過又失敗了,那怎麼辦呢?全國都會取笑我們呀!
不過事實上,當你的夢想比別人更偉大、構思比別人更有創意時,你就千萬不要再為自己製造更多的嘲諷和自責,不要沉溺在消極的幻想中,以致你不能追求更大的目標、發揮更多的想象力。
假若你有很多恐懼,那首先該做的就是要治好其中的一項恐懼,不要害怕失敗。下麵這句話可能會幫你一把:“勇謀大事而失敗,強於不謀一事而成功。”
我非常欣賞那些拿定主意就能堅持到底的人。我也欣賞那些嚐試過卻失敗了的人。他們可能是那些競聘公職、立誌去為公眾謀福利的人士。因為參選,他們可能會受到批評和譴責,被人誤解,自尊心也會受到嚴厲的打擊。最後他們會得到什麼呢?他們戰勝了不敢嚐試的恐懼,打了一場美好的仗,雖敗猶榮。每一個肯嚐試而失敗的人都是一個成功者。
失敗並不意味你一事無成,它意味著你已經有所收獲;失敗並不意味你做了次傻瓜,它意味著你有很多的信心;失敗並不意味你喪失名譽,它隻意味著你勇於嚐試;失敗並不意味你不是材料,它隻意味著你要用別的方式去做;失敗並不意味你應該放棄,它隻意味著你要加倍努力。
書前的朋友們,隻要在我們遇到困難時,大聲吼出這三個“不要”對自己進行鼓舞,那這世上就沒有什麼問題可以難倒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