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到現在,許多愛情故事告訴人們,凡是相愛的人如果能多想想對方,少想想自己,他們的愛情必定會天長地久。真正的愛情是不會死亡的,有些人婚後愛情的破裂,往往是由於盲目和漠不關心,忽略了自己的情感,沒有用心去體會對方最細致的情感需要。而滋養愛情是不存在時間、地點的,隨時隨地都有機會,全憑心靈去尋找。
孩子,記住:相愛的人是幸福的,能夠找到愛的人是幸運的。你要永遠珍惜自己的那份愛情,對愛負責。
第72封信 珍惜婚姻的緣分
孩子,看到你整個人都煥發出一種新的精神麵貌,光芒四射,神采奕奕,我知道,那是愛情的力量。我和你媽媽也被你的快樂所感染,並由衷地為你們祝福。
年輕人都想要和自己心儀的異性共結連理,共度人生,這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人類追求伴侶的自然欲望。人們有時會做綺麗的夢,想象著意中人的模樣,幻想著和他(她)長相廝守、過著幸福生活時的情景。但是,要記住各種美好的願望都要設定在現實中。現實生活中,由於錯誤的原因而進入婚姻生活的年輕人實在是太多了。有些人為了脫離家庭,而選擇“成家”;有些人則不切實際地將婚姻生活理想化了,向往那理想中天堂般的喜悅而結婚。可婚姻生活並不完全如想象中的那樣浪漫,甚至可以說它是非常現實的,其中不可能沒有挫折與難題。婚姻生活的現實性,並不意味著它就不代表幸福。隻要有愛,隻要能克服所有的困難,婚姻生活就會成為幸福的源泉,成為人生棲息的避風港。
作家約翰?菲利浦?麥肯德說得很詼諧但也很在理:“結婚這事兒,特別在波士頓這塊兒,可是件嚴肅莊重的事業。”我也同意這樣的觀點,即:婚姻不是一件可以隨時隨地開始的共同事業。在結婚之前,必須要清楚雙方愛情的深度與持久度。
我並不是有意要責難你。我認為對於“結婚對象”,在結婚前,一定要用一種極嚴格的尺度來客觀衡量。因為愛情會讓人變得盲目,人一旦戀愛了,性情會有很大的改變。一個刻薄的人掉到愛河裏,可能一夜之間變成大善人:熱情開朗、善解人意。愛情可以掩蓋一個人性格上的全部缺點,就像一幢快倒塌的牆上會纏著常青藤一樣;但一到深秋,常青藤也會褪去綠色變得枯萎。隨著當初的新奇與熱情逐步消退,愛情逐步降溫,那層表麵鑲嵌的美德也會隨之脫落。這種情況生活中可謂屢見不鮮。當發現自己的愛人並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愛人時,尤其是當對方表現出與自己期待中完全不同的品性時,這種失望與失落通常是令人難以忍受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的父母會再三嘮叨,要求子女們在結婚前,多花些時間來考察未來伴侶品行的原因。
要求身處雲端的年輕人低頭看看世間凡俗的事,或許有點勉為其難。可是,如果兩人曾一起度過一段較長的時間,那麼掌握彼此的性格應該不成問題。在快樂的時光裏,不要忘了認真使用你的眼睛與耳朵。你的愛人平日裏是不是寬以待人?是不是不願意花一點點時間去關心別人?在金錢上是不是過於吝嗇?有沒有一顆開朗、樂觀、真誠、善良的心?是不是經常持有某種消極的念頭?有沒有不誠實的地方?是不是很擅長“利用”別人?是不是對工作認真負責或根本就沒有什麼事業心?禮貌周到,說話得體,還是木訥寡言?喝醉了又會是怎樣的情形……
與世上所有的父親一樣,我也同樣為自己的兒子感到擔心。我衷心希望那個人足夠優秀,足以配上你如山般的深情厚誼,而不希望一個配不上你的人與你共同生活,那將會是生活在火山口上。法國的小說家史泰爾夫人曾下過這樣的結論:“對女人來說,戀愛是全部,而對男人而言,隻是一段小插曲而已。”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所有的婚姻就隻有全憑運氣了。
想到現實的婚姻生活有1\/3破裂的這個事實,我們又不能不提,很多人的確在婚姻方麵缺乏慎重,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沒有孩子而離異的婚姻本身就夠痛苦的了,如果有孩子,還會把孩子卷入進來,這豈不是更悲慘的事?我的朋友中也有許多人離異了。他們在離異前後所遭受的種種痛苦,令人為之心寒。如果這種事發生在你身上,我會感到心痛的。從現在起,在熱戀中仍不忘以理性的態度,去分析未來伴侶的人品,是使自己將來免於不幸婚姻的最佳保證。
話又說回來了,我希望一段時間後,你們倆的愛情仍能保持恒久、有深度。如果你們可以繼續做到相互愛慕、相互體貼、相互了解、相互尊敬,並出於真誠的愛意而自然地采取各種維係感情的措施,那麼你們的愛就絕不會像史泰爾夫人所說的那樣,變成一段“小插曲”。
如果你想要結婚,那就應該把日常生活上的細節都考慮進去。你們將不再是獨立的個體,而會成為對方的另一半。你們的結合不僅是肉體的結合,更是精神的結合。無論做什麼,彼此都會受到對方影響。我最想說的是,要想經營好一個家庭,那就千萬不要成為對方或雙方的約束,而應該各自獨立發展各種興趣及分享對方的喜悅。此外,懂得享受休閑生活也很必要。男人們的釣魚或旅行、女人們的結伴近遊也應該在計劃中。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相遇的可能性是千分之一,成為朋友的可能性大約是兩億分之一,而成為終身伴侶的可能性隻有幾十億分之一。我親愛的孩子,你有沒有想過,在這浩瀚的世界裏,芸芸眾生中,一個人能與另一個人結為伴侶,這是多麼的不容易啊!請你千萬珍惜婚姻的緣分。
第73封信 家庭是男人的責任
孩子,與你心愛的女人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後,你將不再依靠父母,你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並且在不久的將來,你就會有自己的孩子,你將成為一個父親,就像我現在的角色。想到這些我就忍不住要發笑,這對我可愛的兒子將意味著什麼啊?真是歲月催人老,你兒時的情形一一在我的頭腦裏回放。我真為你的成長感到自豪。因為你的健康成長,你能成為一個對他人有益,受人歡迎的人,這證明了我盡到了一個父親的責任。雖然有的時候我做得並不完美,甚至是錯誤的,但總算合格地完成了“任務”。
有了自己的家庭,你就要履行自己的職責,你是這個家庭的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你要做一個合格的丈夫,照顧好你的妻子。盡管一個優秀的男人應該以自己的事業為重,但我反對為了事業而忽略了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你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優秀的男人不僅要有成功的事業,還要有和睦的家庭和有教養的孩子。你的妻子是你的生命中與你相伴時間最長的人。照顧好你的妻子,讓她活得幸福快樂是你一定要盡的義務。試想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妻子都照顧不好,還能指望他做什麼呢?
其次,你要照顧好你的孩子,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對孩子來講,眼睛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不管小孩子看到什麼,他都會無意識地模仿,不知不覺中,小孩子就會從周圍熟悉的人身上學到同樣的行為。因此,你要十分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
不管學校、社會對你的影響如何,家裏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於一個人的影響要大得多。在家庭中逐漸形成的品德、習慣、生活準則、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等往往對小孩子的一生都有著難以磨滅的影響。父母的性格、行為總是在孩子們的身上折射出來。往往是父母的諄諄教誨的東西早已忘得一幹二淨,而父母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有關情感方式、紀律觀念、勤勞風範和自我控製等具體行為仍然存在於孩子們的心中並產生持久的影響。
人類所做的每一個行動或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會產生相應的後果,這些後果很可能是極其深遠的。父母或周圍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也同樣會產生相應的後果。這些後果到底會是什麼,這些問題常常為人們所忽略。其實,這是一個很嚴肅而重要的問題。每個人都不自覺地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周圍的其他人,人與人之間總是相互影響著。
良好的言行必定會長久留在生活中,即使在當時我們未曾見到它們產生的直接結果,但它們的影響仍然存在於你所沒有看到的地方。同樣,一切醜惡的行為也會長期存在並產生其相應的影響。無論什麼人,不管他是多麼偉大還是極其渺小,都不可能認為自己的言行舉止既不產生好的影響也不產生壞的影響。
良好的家庭氛圍對於一個人品格的養成有著很大的影響。孩子們親眼看見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深深地影響著他們。因此,要想讓你的孩子如你所期望的那樣順利健康地成長,那就必須改善和提高你自己。
有時候,家庭的氛圍完全取決於你工作後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回家,不要小視情緒的作用。如果你帶著笑臉走進家門,快樂的孩子會更快樂;而如果把工作中的煩躁帶回家,家庭的氣氛就會變得壓抑。
一定要謹記你的家庭是你永遠的責任。做一個有責任心的男人從照顧好你的家庭開始。
第74封信 結交能使自己進步的人
孩子,在前幾封信中我著重跟你談了交友應當注意的事項,尤其是為人處世應當小心在意的方麵。關於如何識友的話題,我們就暫且告一段落。接下來,我來說說關於應該和哪些人交往以及如何交往的問題。
首先,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良好社交圈子。要想實現這一願望,首要一點就是應該盡可能認識並結交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人。結交傑出人士,便能見賢思齊;反之,與一些品性不正的人混在一起,則難免同流合汙。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
我所說的“傑出人士”並不是指那些師出名門、家世顯赫的世家子弟或是什麼達官貴人,而是指那些德才兼備、學識淵博、為世人所稱道的高尚人士。
一般稱得上是“傑出人士”的人,基本上可以歸於以下兩類:一種是在社會各領域居主要地位的人,也就是在普通人眼中的那些位高權重者;另一種則是那些才華橫溢的專家學者。當然,之所以稱他們為傑出人士,並不是某個人說了算,也不是某個團體說了算,而是經過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大家公認的。任何事都可能有例外,名聲榮譽這事也一樣,其中也有可能某些人是徒有虛名的。但不管怎樣,你都應該盡可能地多結識這樣的優秀人物。他們之所以優秀,必定有他們的過人之處。
如何才能結識這樣的優秀人物呢?途徑並不是唯一的,可以見機行事。即可以大著膽子毛遂自薦,也可以通過別人的引薦,還可以通過參加沙龍聚會,在一些已經形成的小圈子裏去尋找、去發現。身處其中,你要學會仔細觀察,觀察不同的人,了解他們的人格,了解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你會發現“閱人”不僅是件很有意思的事,還可以提升自己。中國古代的孔夫子曾對他的學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思是說,如果大家在一起,自己一定能從別人身上學到東西。我很認同這句話,每個人都有不同,通過觀察別人,可以學到別人好的東西。對於別人的毛病,自己也會有所警惕,避免這種錯誤在自己身上重複。“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此外,有一件事你千萬別被誤導了。你要清楚,那些所謂的達官貴人俱樂部並不代表就是傑出人士俱樂部。在這幫手握重權、高高在上的人堆裏,並不見得個個都是卓越人物。他們中間也存在一些腦滿腸肥、不通事務、一無是處的草包和飯桶。他們之所以能身居高位,不過是托了祖上的蔭庇罷了。
在真正的“高知”群體裏,雖然不存在不學無術的問題,但這個群體也有它的麻煩之處。通常這些受人尊敬的專家學者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但與人交往卻常常處於低智商水平。雖然他們是很好的行家裏手,但他們往往不是很好的相處對象。他們大都不通人情世故,隻埋頭鑽研自己的專業,很有些“不識人間煙火”的味道。如果你進入到了這樣的圈子中,你就得不斷地提醒自己,要記得時不時地從這個圈子裏走出來透透氣,看看外麵的世界。隻有這樣,你才不至於和社會脫節。否則,你“兩耳不聞窗外事”,等你要想再重新步入社會時,你會發現自己舉步維艱了。
不要讓自己深陷於一個圈子中並喪失判斷力,這是交友處世的法則之一。年輕人都想與那些有才華的人成為知交好友,這樣,一方麵既可以學習這些人的才華,另一方麵也可以滿足自己小小的虛榮心,在眾人麵前也顯得自己很有才華。不管抱著怎樣的心思,我想說的是,即便和那些才氣逼人、魅力無窮的人物在一起,也不可以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在別人的光芒下喪失自己的思考力,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一個才華特別出眾的人,並不一定就是一個特別受歡迎的人。因為對一些人來講,與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在一起,是件倍感壓力的事,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這有點兒像女人大都懼怕槍械一樣,唯恐一個手持槍械的人會突然朝自己扣動扳機,子彈便呼嘯而來。但無論怎樣,結交有才華的傑出人士,對自己卻是件有意義的事。但是不能因為這些人士特別優秀,就隻限於和他們交往,而不再與其他人來往。如果這樣的話,你會為此付出代價,並最終發現這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最後我要說的是,遠離那些事事都恭維你的小人。在信的開頭,我就提到要避免與那些品性不正的人為友。我之所以再三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我見的負麵例子太多了。就我認識的人中,有許多位大人物,他們原本不乏自知之明,而且享有較高的社會聲譽,可就是因為結識了那種品質卑劣的小人後,名譽掃地,自甘墮落,最後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人最大的、也是最令人頭痛的毛病,就是虛榮心的問題了。有的人就是因為虛榮心,鋌而走險做一些作奸犯科的事,最後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實事求是地講,和那些無論哪方麵都不如自己的人成為好朋友,其實就是一種虛榮心在作祟。人們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認同,受到別人的敬仰,自己能領導別人等等,那最簡捷有效的途徑莫過於結交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自己當紅花,朋友做綠葉。
說到底,就是為了得到那一點點可憐的恭維,許多人就自甘墮落,與那些隻會溜須拍馬的阿諛小人為伍。最終結果會是怎樣的呢?顯然,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的背後將是自我淪落,淪落到與那些小人同一層次的地步。還是那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些人常常被他身邊的人所同化。這種同化可能是提高了,也可能是降低了。提高還是降低,主要還是看他同伴的素質。有人曾說過這樣的話——一個人的朋友是他人格的映射。所以,你在結交朋友前,一定要對你想結交的人做仔細的分析判斷。
第75封信 尋求心靈的寧靜與和諧
孩子,當你真正地投入到這個社會時,你會發現一個令人悲哀的事實,這個世界不再讓人擁有一個安靜的可以獨處的地方。我們每天都處於喧囂的人群之中,在這種喧囂中我們聽不到自己的腳步聲和心跳聲。我們總是被家人、朋友、同事圍繞著,各種關係就像一張密不透風的網罩在頭上。我們的耳邊充斥著噪音,人聲喧嘩,我們忍受著繁忙的工作、家庭瑣事的無窮折磨。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太久,無論是誰都會感到煩躁,但我們無處躲藏,我們隻有承受。我們每天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得不到一絲喘息的機會。
在這樣的時候,你就應該找一段時間靜一靜,讓那段時間完全屬於你自己,靜靜地思考一下,好好地傾聽來自心靈的聲音。
尋求心靈的寧靜與和諧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事。我曾經認為閱讀文學、哲學或曆史方麵的書籍,會有助於保持心靈的寧靜與和諧。但隻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才會得到這種寧靜與和諧。許多著名的作家、詩人都焦躁不安、悲慘痛苦,常因自己的工作而瘋狂或自殺,而且創作本身就需要激情,我們又怎麼能夠指望從閱讀這些書籍來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和諧呢?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是不安的當代人的原型。他努力鑽研,精通科學、哲學、數學,但我們也知道,這位痛苦的悲劇英雄,竟然與邪惡力量訂下了契約,以尋求生命滿足。有時候,聽音樂也會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安慰,但這同樣不過是一時間產生作用的東西,隻能暫時安慰我們。在我們內心世界緊張狂亂得難以承受時,音樂可以麻痹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精神得以平息,但同樣這些也是暫時的作用。
既然尋求心靈的寧靜與和諧是人生中永恒的、根本的、最重要的事情,那麼要想得到心靈的寧靜與和諧,我們又該去何方求索呢?以我幾十年的人生經驗,我認為要想長久地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和諧,就必須向自己的內心去探索。但實際上,真正地轉向自我,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並不容易,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精神上的反省是自我認識的第一步,在孤獨的境界,靈魂進入沉思狀態,內在的自我交流和反省將會帶來精神上的巨大提升。
有了這種自我的心靈交流,你不僅不再感到生活的煩惱,還會以一個寧靜的心態去麵對世界上的一切喧鬧。許多人之所以過著一種憂鬱、煩躁的生活,其原因之一便是他們不能從那些使自己憂鬱、煩躁的事情上解脫出來,因而他們無法使自己獲得心靈上的寧靜與和諧。
一輩子無所成就、庸庸碌碌的人當中,其實有不少人能力很強,但他們總是被環境所擾,整日煩躁不安,處於心態失調的狀態,因而他們無法有效地開展工作。隻要有一個人能幫他們掌舵,能幫他們作計劃,能幫他們將混亂和失調拒之門外;隻要有人能幫他們保持寧靜與和諧,那麼他們也能幹出非凡的事業來。可是,隻有他們自己才能幫自己,隻有他們自己能解脫自己,超越自己。但他們不懂得與自己的心靈交流,所以他們不會成功。
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卻都能與自己的心靈做麵對麵的誠懇交流,他們能使自己的心靈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上保持寧靜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