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成功——超越夢想與現實的距離(2 / 3)

在紙的正中央畫一條縱線,一半作為正麵欄,另一半作為負麵欄。再把梳理後的所有素材慎加評估,分別填入正負兩欄,然後再對各項素材一一評分,接著統計正、負兩欄的總分。

要是一欄的總分比另一欄領先很多的話,那麼你做決斷的方向也一目了然了。如果有相反的想法,那麼推倒重來,重新評估的必要性也是很明確的。

要是兩欄的總分相差無幾,憑以往的經驗,就隻好碰運氣了。不過,在所有的預備工作都做好了之後,一定要集中精力探討主要問題,直到得出最後的結論。在這前後,千萬不要受焦躁不安的情緒所幹擾,耗費時間和精力。決斷做出之時,就是焦慮消散之日。意誌是人生的強心劑,一旦決心下定,就不要再瞻前顧後,這都是那些久經沙場、身經百戰的元帥們的製勝法寶。

就是做了決定以後也唯恐失敗,這是導致很多人優柔寡斷的主要原因。不過,眼看著千載難遇的良機近在咫尺,卻白白拱手讓給對手,與其坐失良機,倒不如賭一把,即便遭遇挫折也值。我曾反複強調,一個缺乏進取、事事消極的人,是不適合統率全局的,那些有舉棋不定、畏首畏尾傾向的人也同樣不夠資格勝任統率全局。

這跟經商做買賣是一樣的道理,無非就是根據瞬間萬變的市場,隨時出新招、做判斷、下賭注、抓商機、獲取厚利。有時甚至是一招失誤,血本無歸。

任何一個成功的商界人士,在激烈的商場博弈中並不能確保局局皆贏,隻不過是相對而言,勝多敗少而已。然而,時時擔心失利,從而連迎接挑戰的膽量都喪失,那麼製勝的機會就永遠不可能落到你手中。

孩子,切記,在這個社會裏,你隻有像幼兒學步那樣邁出一小步,才能夠朝勝利的目標無所畏懼地跨出巨大的一大步。

第81封信 要考慮他人的利益

你一定知道,在商業或政治的談判中,最好的結果就是雙贏的局麵,也就是談判的雙方都在達成的協議中獲取了各自的利益。雙贏已經成為談判時雙方不約而同遵守的談判策略。用對方所需的利益來打動對方,以此來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利益。其實,同樣的道理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工作中也適用。

每個人在試圖和他人達成交易時,一是想如何使自己獲得最大的利益;二是必須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他人的利益,這既是出於爭利性力量的對比狀況,也是出於更好利用互利性關係的需要;三是雖然要考慮別人的利益,但又不能讓自己太吃虧。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社會生活中不斷地去把握這個平衡點,但除了個別情況(比如戰爭),在每個特定的時段,大家都會達成一些基本的均衡態及其相應規範。也就是說,尊重他人的正當利益,才能保證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平衡,才能保證自己獲取最大的利益。

因此,在與人交往時,尤其是牽涉利益問題時,不要隻想到自己要得到最大的利益。如果對方意識到自己什麼都得不到時,就會與你發生衝突,如果衝突升級,造成雙方的物質或精神方麵的損失,那將得不償失。在現代社會,人們各自的目標、利益是可以並存的。人與人完全可以坦誠相待,互相溝通,交換個人需要和看法,通過協商和談判,找到使雙方都獲得利益的雙贏方案。

一隻獅子和一隻野狼同時發現了一隻小鹿,於是商量好共同去追捕那隻小鹿。它們在追捕的過程中配合得很默契,當野狼把小鹿撲倒後,獅子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了。但是,獅子這時候起了貪念,想獨占這隻小鹿,於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時,爆發出了巨大的潛能,拚命抵抗。後來獅子雖然把野狼咬死了但自己也受了重傷,無法享受美味了。

如果獅子不是如此貪婪,而與野狼共享那隻小鹿,雖說會少吃一點兒,但也不至於弄得身受重傷。如果它能懂得雙贏的道理,豈不就皆大歡喜了嗎?

因此,孩子你要記住在工作中,你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他人成功的基礎之上;反之,你幫助別人取得成功的同時,自己也能取得相應的或更高的成就。牛頓在別人問及他為什麼能取得那麼大的成就時,他回答這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雖然是謙虛的話,但如果沒有前人的基礎,牛頓也的確不可能達到那樣的高度。

在你的實力弱小時,你要懂得借助別人的力量;而當你的實力足夠強大時,你也不要忘了提攜和幫助那些相對弱小的人,這樣你會獲得比你的付出多得多的回報。雙贏的人生,何樂而不為呢?

第82封信 正確的選擇與放棄

生命即選擇。讓我們把生活設想為一係列選擇過程,一次接一次地選擇。每次選擇都有前進與倒退之分,可能有趨向防禦、趨向安全、趨向畏縮的運動,但在另一方麵,也有成長的選擇,做出成長的選擇而不是畏縮的選擇就是趨向自我實現的運動。我常常在思考:人到底為了什麼而活?親愛的孩子,我不知道你是否也想過類似的問題。也許,“人是為了實現自我而活著”是一種不錯的答案。那麼,人怎樣做才能算是實現自我,而不是複重別人?我認為,這一切都在於每個人自由自主地選擇。人的一生有無數個選擇,每一個選擇之後都會使原來的生活有所改變。無數不同的選擇造就了每個人和別人不同的人生。

選擇的權力在自己的手中,隻有選擇才能體現富有個性的存在。人生的成功源於正確的選擇。經常麵臨著選擇是人的根本境況,選擇伴隨著人的一生,也決定了人一生的成敗優劣。成功可以說是在任何時刻、在任何程度上實現個人潛能的選擇過程。選擇可以說是眾多向往的求索,選擇也可以說是某些渴求的舍棄,選擇不僅是未誕生的幸福的伴侶,選擇也是將要出世的懊悔的朋友。主動、積極並且慎重的選擇,是人生成功的一大秘訣。最可怕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對新事物沒有任何希望的生活,走向死胡同的生活。

選擇要忠於自己的理想。要經常地問自己:“我的理想是什麼?”“為了實現我的理想,我應該選擇什麼?”“這個選擇有利於理想的實現嗎?”隻有這樣經常地自問、反省自己,才可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把握選擇的主導權。還應該注意的一點是:做出選擇之後,就一定要堅持到底,絕不放棄。

選擇,同樣是一個放棄的過程。你選擇一條路,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其他的路;你選擇了一個方法,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其他方法。對不應該做的和暫時不應該做的事選擇“放棄”或“暫時放棄”,實在是人生選擇中的一個重要法則。普通的人很難做到暫時放棄個人利益,隻有少數具有較強的自我控製力和遠大目光的人才能做到。所以能夠以退為進的人隻是少數,人們往往從常見情況出發,誤以為退讓是軟弱的表現,卻忽略了他們通過下一步行為所能獲取的更大利益要遠遠超過他們所放棄的利益。有一個富翁,在坐船過河時,由於風浪太大,船被浪打翻了,富翁落入水中。由於身上帶了過多的錢幣,使本來可以輕鬆遊到岸邊的他幾乎要沉入水中。富翁拚命地掙紮,但就是不放棄身上的錢幣,最後終因氣力不支而丟掉了性命。這個富翁其實就是不懂得放棄的道理,不知道暫時的放棄之後就可以獲取更多的利益。

在得到的同時,你也在失去;在選擇的同時,你也在放棄。你有無數個機會,但你隻能選擇其中之一。一個人終其一生,隻能選擇一種生活。也許,你會說:隻選擇一種可能,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太單調枯燥?其實並不是這樣,我們的確隻能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道路。比如,你選擇了當作家,你就無法體會做一名成功的商人的樂趣;你選擇了單身漢的自由,你就無法體會婚姻的溫馨。這或許是我們人類的悲哀,既然你是這世界的一員,你就必須接受。

那麼,既然隻能選擇一種生活,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你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盡可能地豐富自己的生活。

選擇與放棄,其實是相當痛苦的過程與決定。因為你在做出一個選擇的同時,你失去了體會其他的可能性;你在放棄的過程中,你也放棄了體會你所放棄的事情的機會。所以,在麵對選擇與放棄時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在選擇或放棄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在頭腦混亂不堪的時候做出重大決定。因為在這個時候,你的大腦肯定是被一種偏執包圍,在分析問題時隻能看到其中的一麵或者幾麵而不是全麵。同時,還要有堅決的意誌力。你不僅要能承受選擇的痛苦,放棄的可惜,更重要的是選擇是你做出的,所以你必須獨自承擔全部的後果,即使這是可怕的結果,即使這是令你終生後悔的結果,你也都要去堅強地麵對。

第83封信 不被思維定式囚困

孩子,在你的心目中,應該有許多英雄人物,他們是你渴望成功的偶像。然而,仔細地觀察你就會發現,所有這些人都是從一無所有開始,從最底層開始,經過自己的努力開創了事業的帝國。他們都具有一種偉大的創造力。事業上的成功,必須從創造入手。創新能力是科學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力量。可以說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因為人類永不枯竭的創造能力,才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的,不能想象沒有創造的世界將會是個什麼樣子。

人類的文明史,是不斷創造的曆史,每一個重大創造的出現,都將隨之而來產生一個全新的世界。如果哪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某一個時期大膽創造,那麼這個國家和民族就一定擁有當時最強大的實力。同樣,具體到某一個人,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創造是男人事業成功的原動力和最穩固的基石。隻有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能戰勝自我、超越自我並取得事業的成功。

創造的關鍵是要突破定式思維。人類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挫折。當這些困難和挫折解決之後,聰明的人就會總結出一些經驗,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之後就會用以前的經驗去解決。這樣,一直到今天,在人們的頭腦中已經形成了許多解決問題的套路和模式,使各種問題得以輕鬆解決。但也許正是這些套路和模式阻礙了人們去解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許在表麵上甚至本質上都符合已形成的那些經驗,但一個細小因素的差別就會導致結果的不同。在人們的心中所有的定式思維越多,對人們的創造思維的束縛就越強,要擺脫它的束縛也就越困難,就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因此一定要打破思維定式。當你感到無路可走時,換一種思維方式,換一種思考角度,跳出慣性思維,也許你馬上就能找到一條新的道路、一個新的目標、一種新的境界。

打破常規和思維定式之後,就要打開想象的翅膀,任思緒在天空中曼舞。想象開出的花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想象就是在打破思維定式以後的創造性思考。有許多人對自己說,我不是一個天才,我不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我想象不出那麼多有靈感的創意。這裏,這些人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不敢去想象,而不是不能想象。一個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兒童們想到了幾十種與圓類似的東西,小學生隻想到了十幾種,而成年人卻隻當那是一個畫在黑板上的圓。兒童的想像力是最豐富的,如果每個人成年以後仍然能保持兒童時的想象力,那麼每個人都將成為天才。

為什麼有些人能創造出別人所意想不到的事物,取得成功,而另一些人卻不行。這主要是因為那些成功的人善於綜合運用,再加上自己大膽的想象,並且永遠比別人多想一步。其實,你隻要注意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東拚西湊”、雜交綜合的創造比比皆是。電話機同錄音機組合,創新成了錄音電話機;電子鍾同台燈組合,創新成了電子鍾台燈等。前人的知識和成果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也是你的財富,一定要大膽去利用這筆寶貴的財富。

其實,說到創造最本質的方麵還在於新,創造出來的新。所以,要創新一定要標新立異,做別人沒有做的,做別人不敢做的,做別人想象不到的。

抓住時機,綜合利用前人的知識財富,打破思維定式,創造出貼著自己個性的標簽的事物,這就是一個優秀男人需要去做的。

第84封信 做一個敬業的人

對於每個人來說,他對工作的態度,比工作本身更重要。要測驗一個人的工作態度,那隻要看看他在工作時所具有的精神麵貌。如果他對於工作是被動的接受而非主動的,就像奴隸在主人的皮鞭督促下勞動一樣;假使他對於工作感到厭惡;假使他對於工作沒有熱誠和愛好之心,不覺得工作中有一種喜悅,相反感到是在幹苦役,那麼他在這個世界上是一定不會有所成就的。

一個人工作時所具有的態度,不但與他的工作效率和品質有很大關係,而且對他本人的品格也大有影響。工作是一個人人格的表現,是誌趣與理想的體現,是一個“真我”的外在寫真。看到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就如見其為人一樣。

很多人對待工作都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他們隻是把工作看做謀生的一種工具,用工作賺得的工資隻是為了換取一些生活的必需品。他們把工作看成是一種不得不做的苦役,而不是把工作看成一種鍛煉能力的手段,一所訓練與造就品格的學校。

他們不懂得,一旦“需要”驅使人們去工作,它同時也在驅使人們去發展自己最優良的品格,教人們在奮鬥與努力中去發揮他們的所有才能,去克服一切阻礙成功與幸福的因素。當他們拿到不勞而獲的金錢時,他們不覺得可恥,不覺得有罪。工作對於他們來說隻是一種苦難。他不懂得毅力、堅韌力以及其他種種高貴的品格都是從努力工作中得來的。一個人常常抱怨和鄙視自己的工作,他是絕不會取得真正的成功,這種人就是自認的“懦弱”。

一個人,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如果你熱愛自己的工作,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那麼或許原本令人討厭的艱苦的工作就能變成推動、豐富和完善生活的神奇工具,即便你所做的工作並不是你最喜歡的。大多數人一生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如果在這一生命階段你對工作都心不在焉甚至感到厭惡,那該是多麼令人害怕的事情啊!如果僅把工作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你就不會去重視它、喜歡它、熱愛它。而當你把它視作是深化、拓展自身閱曆的途徑時,你就會從心底裏重視它。因為那時工作帶給你的,將遠遠超出其本身的內涵。

做一個敬業的人,還要有責任感。當你在一個職位上工作,你要想到,你是整個工作集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個環節,如果你這一部分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別人都將會受到影響。如果你的工資是由納稅人發給你的,那麼你就更應該有責任感,要時刻想到自己的使命。

孩子,一定要熱愛你的工作,即使是一份你不太喜歡的工作。改換工作不如改變一下你對工作的態度,因為前者需要條件,需要取決於他人,而後者完全取決於自己。

第85封信 學會與他人合作

親愛的孩子,隨著你才華的施展,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麵對困難時的堅韌已經為你贏來越來越多的機會,但有一點我卻頗為擔心,你是否了解合作的力量?你是否善於與別人合作?你是否具有團隊精神?

我經常看到,有許多像你一樣才華出眾的青年人不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由於無知或是自大,他們誤以為自己能夠駕駛脆弱的小帆船駛入處處充滿危險的生命海洋。他們不明白隻有和平、和諧和努力合作,才能獲得生命中的成就。單獨一個人必定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要深知合作的力量,因為我們無法一個人麵對所有的事情。即使我們一個人跑到荒野中去隱居,遠離各種人類文明,我們仍然需要自身以外的力量來生存下去。我們越是成為現代文明的一部分,就越是需要依賴合作性的努力。不管我們是依靠白天的辛勤工作謀生,還是依賴利息收入生活,隻要我們能夠與他人友好地合作,我們的生活就可以過得更輕鬆一點。

每一種能源形成及每一種動植物的生命,若要生存,就必須團結起來。遠古時代那些龐大的動物在絕種之後,卻留下了很肯定的證據:不團結就會造成滅絕的噩運。

一隻螞蟻在自然界中是非常微小的動物,一點兒小小的環境變化,對它們來說都可能是天翻地覆。但螞蟻卻頑強地生存到了今天,因為它們深知合作的力量。上萬隻螞蟻組成的蟻群可以所向披靡,摧毀千裏之堤。有一位科學家把一盤點燃的蚊香放進了一個蟻巢。開始,巢中的螞蟻十分驚恐,約20秒鍾後,許多螞蟻迎難而上,紛紛向火衝去,並噴射出蟻酸。可一隻螞蟻能射出的蟻酸畢竟有限,因此,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它們前仆後繼,不到1分鍾,終於將火撲滅了。存活者立即將“戰友”的屍體,移送到附近的一塊“墓地”,蓋上一層薄土,以示安葬。

一個月後,這位動物學家又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到原來的地方進行觀察。盡管這次“火”更大,但這群螞蟻卻已有了經驗,迅速調兵遣將,協同作戰有條不紊。不到一分鍾,燭火即被撲滅而螞蟻無一遇難。科學家認為螞蟻創造了滅火的奇跡。螞蟻麵臨滅頂之災的非凡表現,尤其令人震驚。

在野火燒起的時候,為了逃生,眾多螞蟻迅速聚攏,抱成一團,然後像雪球一樣飛速滾動,逃離火海。那劈裏啪啦的燒焦聲,是最外層的螞蟻用自己軀體開拓救生之路時的呐喊,是奮不顧身、無怨無悔的呐喊。在洪水暴虐的時候,聚在堤壩上的人們凝望著凶猛的波濤。突然,有人驚呼:“看,那是什麼?”一個像人頭的黑點順著波浪漂了過來,大家正準備靠近營救。“那是蟻球。”一位老者說:“螞蟻很有靈性。有一年發大水,我也見過一個螞蟻球,有籃球那麼大。洪水到來時,螞蟻迅速抱成團,隨波漂流。蟻球外層的螞蟻,有些會被波浪打落水中。但隻要蟻球靠岸,或能碰到一個大的漂流物,螞蟻就得救了。”不長時間,蟻球靠岸了,蟻群像登陸艇上的戰士一樣,一層一層地打開,迅速而井然地衝上堤岸。岸邊的水中留下了一團不小的蟻球。那是裏層的英勇犧牲者。它們再也爬不上岸了,但它們的屍體仍緊緊地抱在一起。那麼平靜,那麼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