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reference_book_ids\":[692634613998580839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魅力是女人的最大資本,女人具有魅力,則會光芒四射。女人若能把自己的個性魅力與自身美感資源發揮到極致,你就不愁賺不到錢。
1.女人要喊出自己的聲音
世界上沒有兩片樹葉是相同的,也不會有兩個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每個人無論是外在還是思想,都有著千差萬別,換句話說,也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你是否努力地去實現自我,喊出屬於自己的聲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走自己的路,讓人們去說吧!”我們對但丁的這句名言並不陌生。可是,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信奉它,實踐它呢?
在人類曆史上,你是獨一無二的,應該為這一點而慶幸,應該盡量利用大自然所賦予你的一切。歸根結底說起來,所有的藝術都帶著一些自傳性,你隻能唱你自己的歌,你隻能畫你自己的畫,你隻能做一個由你的經驗、你的環境和你的家庭所造成的你。
不論情況怎樣,你都是在創造一個自己的小花園;不論情況怎樣,你都得在生命的交響樂中,演奏你自己的小樂器;無論是情況怎樣,你都要在生命的沙漠上數清自己已走過的腳印。
作為女人,盲目從眾已無法在當今的社會中立足,認識自己的獨特性已經同每個人的生存質量緊密相連。競爭的時代,不僅是才能的競爭,更是個性的競爭。
香港灣仔水餃皇後臧健和就是一個張揚其獨一無二個性的典範。臧健和,原是地地道道的山東人,是青島一家工廠的保健護士,她曾經有一個和睦的家庭,丈夫是醫生,是泰國歸來的華僑,有兩個聰明可愛的女兒,兩人雖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卻也和睦恩愛,然而遠在泰國的婆婆的一次回國探親卻打破了臧健和平靜的生活,婆婆不忍心兒子在大陸繼續受苦,便把兒子接到泰國定居,母親心疼兒子本無可厚非,臧健和隻好和兩個女兒苦苦地等待,終於,丈夫走後三年,也召喚母女三人前往,見麵的地點不斷南移,青島、上海、廣州、香港。臧健和帶著女兒及家當告別老母親,千裏迢迢到了廣州,一心希望能合家團聚,讓孩子們領受父愛。這就是臧健和對感情專一的個性,為了家庭,她不惜勞苦奔波於中國的各大城市。
1977年11月,臧健和拖著個大箱子在深圳羅湖橋邊實在走不動了,兩個不到10歲的小女孩一個使出全身的力氣幫媽媽抬著箱子,一個緊緊地牽著媽媽的衣襟,她們在羅湖橋頭翹首等待著,卻不見有人來接。也許是對這番情景見得太多,羅湖站的一位好心的工作人員把她送到關口,語重心長地對她說:“我隻能送你到這裏了,再跨一步就是人家的地盤了,你一切小心。”
過了羅湖橋,臧健和終於看到了丈夫,他在車站的盡頭等著,一家人團圓了,臧健和打心眼裏感到高興,然而一見麵,丈夫就讓臧健和在登記表關係一欄填上分居,說這樣便於移民,臧健和一聽心裏疙疙瘩瘩的,然而更嚴酷的事實卻在後麵:婆家瞧不上這個生了兩個女兒的大陸兒媳婦,丈夫生性軟弱,沒有主見,在大陸時聽妻子的,回到了泰國,就聽母親的,一夫多妻的製度下婆婆已為丈夫另外娶妻,並借口家中缺錢,暫不能替她和女兒們辦理手續前往泰國,吩咐一家人在香港暫住。婆家為她安排的路很明顯:接受事實,安分守己。如果忍氣吞聲,在這樣一個泰國有名的絲綢商賈家,衣食是不愁的。沒有人會顧及一向好強的臧健和所受的打擊,可是作為一個母親臧健和卻不得不為兩個女兒考慮,在這樣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環境中,女孩子初中畢業後就要等著嫁人,兩個女兒會受到什麼樣的教育可想而知,軟弱的丈夫在威嚴的母親麵前不敢為母女三人說話,她們的未來隻能聽從他人的擺布。想到這兒,臧健和真想大哭一場,卻全啞在了嗓子裏,欲哭無淚,心底裏刻骨地思念著老家和親人,思慮再三,她再也不能容忍這種對尊嚴的踐踏和蹂躪,終於做出了一個自己都從未想過的選擇:離開丈夫,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創業!這就是臧健和的個性,絕不屈服於生活和生活中的任何一個人。
她把決定告訴丈夫,丈夫的態度令她心寒,麵對妻子的選擇,丈夫甚至連一句挽留的話都沒有說,更讓臧健和覺得,原來一個男人要改變的時候,可以如此不負責任。
在車來車往的香港,臧健和舉目無親,身無分文,既不會英文,又不懂粵語,找工作屢屢碰壁,兩個女兒有時餓壞了就一個勁兒地啃手指頭,臧健和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她想到了回老家青島,可是就這樣失魂落魄地回到那個對海外關係還比較敏感的故鄉,豈不是加重親人們的負擔,個性倔強的她堅決地告訴自己,自己釀的苦果隻能由自己來嚐,絕不能讓婆家再一次把自己當成可憐蟲,她決定留在香港。她清楚地知道除了一種永不低頭的精神,她一無所有!這就是臧健和堅強的獨特個性。
就這樣母女三人相依為命,生活清苦。此時,有人勸她改嫁,更有人勸她:“臧健和你還年輕,憑你的容貌在夜總會找一份工作輕輕鬆鬆幹上一年,就可以開上一間鋪子。”臧健和卻堅決回絕了。社會福利署派人來救濟補助,臧健和又一次拒絕了:“如果這樣的話,我就沒有必要離開丈夫,年紀輕輕靠救濟吃飯,漸漸消磨意誌,這不僅是辜負了自己,不能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況且孩子也會因為自己是公援家庭而自卑。”這就是臧健和的個性,在困難的時候也不向困難低頭。後來,有一位朋友對她說:“你包的水餃很好吃,何不賣水餃。”一句話提醒了臧健和。
臧健和咬了咬牙,她也不知從哪兒學來的本事,自己釘了一輛小木頭車子,推著就上路了。
當時的香港還沒有地鐵,灣仔碼頭等待擺渡的人川流不息,各式的小攤一字排開,非常熱鬧。臧健和站在一輛木頭車前,低著頭熟練地包著餃子,卻不敢抬起頭來叫賣,8歲的大女兒蓓蓓一下一下認真地擀著餃子皮,4歲的蓬蓬在旁邊用稚嫩的小手洗碗,洗碗的大木桶幾乎和蓬蓬一樣大,她的小身子探進了大木桶裏,隻留著兩隻小辮一翹一翹的,五個中學生看到了這個新設的“北京水餃”攤,兩個可愛的小孩子在幫媽媽幹活,他們覺得好奇,便要上了一碗。臧健和小心地為他們盛上了一碗,兩個小女兒停下手中的活呆呆地望著這些小哥哥、小姐姐們。幾個人咬了一口,便嘰裏呱啦地叫起來,男孩們說:“真好吃。”一位女孩說:“好好吃!”臧健和懸著的心落了下來,從他們滿意的表情中她又找回了那份久違的自信。
從此臧健和開始仔細地琢磨香港人的口味,包的餃子越來越好吃,再加上她曾經當過護士非常注重衛生,所以她的“北京水餃”很快便在灣仔碼頭出了名。
臧健和的勤勉在灣仔碼頭很出名,人們都願意關照這家勤奮的單親家庭,8號汽車的司機天天都拐一個彎,把蓓蓓和蓬蓬叫上車,一直把她們送到家門口,每晚9點鍾兩人都依依不舍地告別母親,甜甜喊道:“媽媽你早點回去啊。”可是姐妹倆卻從沒有在睡前享受過媽媽的撫慰。
灣仔碼頭,母女三人靠著這小小的水餃攤子艱難度日。
臧健和的水餃越賣越好,有的時候攤位前排起了長龍,顧客要等一個半小時才能買到。後來碼頭要拆,港口被迫搬遷,臧健和就在附近的木屋區擺檔,又在外麵貼了一張紙讓人知道她的位置,仍有顧客找上門來。再後來木屋區也要拆了,她就在碼頭貼上告示,讓人知道她在家裏做水餃,仍然出售,結果,顧客又根據她的告示,到家裏買。也許因為北京水餃的味美,也因為臧姑娘這份少見的執著,雖然曆經數次搬遷,灣仔“北京水餃”的名頭一次都沒有倒,反而越做越大。
隨著顧客的增多,臧健和索性租了門麵,為自己的水餃起名為“北京灣仔碼頭水餃”,形成了前店後廠的格局,根據顧客的要求,她開始外賣生餃子,並做批發,臧姑娘北京水餃一時流行香港,她被顧客褒獎為“餃子皇後”、“北京水餃大王”。生意做大了,引起了日本大公司的注意,沒有經驗的臧健和又單槍匹馬與日本公司談判,竟成功地說服了精明的日本老板,提高了餃子的價格,開始批量生產手工冷凍水餃,並以自己的品牌進入日本。就這樣,“臧姑娘灣仔北京水餃”進入了日本的八佰伴、大丸、百家等著名超市。
隨著大陸的開放,臧健和的餃子事業漸漸地做到了大陸,她馬不停蹄地在香港與內地之間奔波。大女兒黃蓓大學畢業後,回到香港幫助媽媽打理生意,這雖然不是她向往的生活,但是她還是傾心傾力為母親分挑重擔,如今女兒在廣州替母親管理分公司,打理著一億多元的生意,看著女兒用流利的英語和美國人談生意,拎著筆記本電腦滿世界跑,每天工作到深夜才回到家中,倒頭就睡,沒有一句怨言,臧健和真是又心疼又感到無比的欣慰。
當時隻為撫養女兒而要自己奮鬥掙錢的臧健和如今已徹底“脫貧”,她已在全國各地擁有了技藝先進的生產工廠,她的家鄉水餃在香港家喻戶曉,她主理的水餃被香港貿發局命名為香港名牌產品,並邀請她在當年的國際美食博覽會上向貴賓表演包水餃。她更被譽為香港婦女精英,她與船王包玉剛的女兒等6人被授予香港傑出女企業家,她又獲選世界傑出女企業家獎。臧健和說,自己的成功是女兒促成的,所以榮耀也要與女兒一起分享。
臧健和的財產已經超過了當初鄙視她的婆婆整個家族的家當,但此時她卻有了更為平和的心態,女兒大了對父親的不負責任耿耿於懷,她卻對她們說,爸爸媽媽都不是完人,你們應該正視爸爸媽媽的優點和缺點,她常常督促女兒給爸爸寫信,至於自己卻從沒有與丈夫聯係過。“他在那邊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家庭,我不會去打擾他的。”這就是一個女人,擁有堅強獨特個性的女人,一個能成大事的女人。
上天是公平的,在臧健和曆經坎坷後,賜予了她一份成功的事業,她的成功向我們揭示了:朝著人類的命運,走自己的路,是無價的選擇。
一個現代女人必須要有個性化的氣質,才能贏得大家的青睞,才能表現出自己獨特的魅力,以此吸引眾人的目光。其實“獨特”並非想象的那麼難,尊重自己的個性,堅守自己的個性,在女性這座百花園中,你就是一朵奇葩,是世界上所有的珍貴東西都不可仿製的,是絕無僅有的,作為女性大家族中的你,也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古至今的一句老話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她有她的優勢,你有你的長處。既然如此,別人是一塊金子能閃閃發光,我是一塊煤炭也能熊熊燃燒。
2.夢想讓女人更有魅力
一個女人如果沒有夢想,就好像長途跋涉的旅行者沒有指南針一樣,是很難達到目的地的。有夢想的女人生活更有激情,行動起來更有力量,成功的希望也更大。
每個人都要擁有一個夢想,作為女人也不能例外,因為擁有夢想的女人,就是一隻擁有美麗翅膀的鴻雁,可以自由翱翔;擁有夢想的女人,就像一艘擁有最好船帆的輕舟,可以乘風破浪;擁有夢想的女人,就如一朵能在四季綻放的玫瑰,可以永遠美麗。
作為女人,可以沒有美好的生活,但絕對不能沒有美好的夢想。因為夢想可以在女人天性浪漫的頭腦裏,給灰色的現實加上一抹最絢麗的粉紅底色。
美籍華人靳羽西從小就有很多夢想,她是個好奇心很重的孩子,對什麼都感興趣,什麼都想嚐試一下。她學過鋼琴、繪畫、音樂、芭蕾、英文、法文等。她的父親曾經對她說過這樣一句話,“你要做第一個進入宇宙空間的人,而不是第二個。沒有人會記得第二個人的名字。”這句話對她影響很大,使得她的性格充滿了冒險精神,也使得她在後來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第一”。
作為第一個被稱為“將東西方聯係起來”的電視記者,靳羽西當年製作並主持的104集電視係列片《世界各地》使中國人第一次通過電視了解了世界。那是中央電視台的屏幕上首次出現由美國人製作並主持的節目,羽西也因此征服了全中國的觀眾。明眸皓齒的她成為當時最著名的主持人之一,直到現在,她獨特的主持風格仍然被年輕一輩模仿著。《紐約時報》評價靳羽西時這樣說到:“很少有人能在東西方之間架起橋梁,但靳羽西卻能夠做到,而且做得優美、聰明、優雅。”
通過做主持而使自己名揚世界,這對一個女人來說已經十分不容易,十分了不起了。但她明白這遠遠不是自己要到達的終點,她是一個永遠都有目標的女人,由主持退隱後的她又開始追尋她的另一個夢想。
這個夢想就是為亞洲女性做化妝品,在外國品牌充斥中國化妝品市場的激烈競爭中,靳羽西柔弱的雙肩承受著一般女性難以承受的巨大壓力;羽西自己也坦然承認,她的內部壓力很大,而且麵臨著永遠的競爭。但她絲毫不怕競爭,她擔憂的卻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她一直都在努力做得更好,她把自己當做最大的競爭對手,自我挑戰就是她現在的最大挑戰。
對羽西來說,事業就像一座直立向上的高峰,她不斷地堅持努力向上攀登,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汗水和辛勞,這不僅讓她贏得了人生的輝煌,也多次被評為最具魅力的女性,。而她成功的不僅僅是事業,還有她的為人、她的修養、她的觀念,這些都讓人們對她佩服有加。‘位記者這樣描述她眼中的靳羽西:“羽西是怎麼也看不厭的,她眼梢嘴角的笑容永遠讓人感受到新鮮和活力,永遠讓人驚豔。”
作為一個成功的女人,靳羽西已擁有了財富,她說:“我一生中最大的投資是我在紐約的6層樓的家,3000平方米花了我近2000萬美元,在紐約大概也隻有25所房子可與之媲美。房子外表很簡單,但進了大門後,你會有驚豔的感覺。內部裝潢全部由我設計,我的要求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房間都是漂亮、雅致的。每件擺設都是我從世界各地的古董店、文物店和畫廊添置的,都有一段故事可講。”而且她非常享受目前的單身狀態,也不缺少朋友,她的惟一願望就是繼續完善她的“美麗王國”進入紐約,再打回東南亞市場,成為國際企業。她說:“我的事業巔峰還沒到來。”
這是一個因活在目標與夢想中而變得魅力無窮的女人,這種女人在任何時候都是最美麗,最有女人味的。
靳羽西的故事,會使我們對女人味有一個新的認識和理解,小鳥依人的溫柔是女人味,而一個女人在不斷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所表現出來的堅定、努力、自信和獨擋一麵同樣也是女人味,同樣也可以使她魅力四射!
在女人的一生中,女人可以選擇成為攀著男人軀體仰望天空的藤蔓,也可以選擇站在男人身旁一株挺拔的樹,後者更讓人尊敬和愛慕。靳羽西屬於後者,她把夢想當作了翅膀,一次又一次地在藍天上劃出生命的痕跡,她變成了美麗的天使,從此永遠不再老去。
正如空氣對於生命一樣,目標對於成大事者也有絕對的必要。如果沒有空氣,沒有人能夠生存;如果沒有目標,沒有人能夠成功。
羅馬納·巴紐埃洛斯是一位年輕的墨西哥姑娘,16歲就結婚了。在兩年當中她生了兩個兒子,丈夫不久後離家出走,羅馬納隻好獨自支撐家庭。但是,她決心謀求一種令她自己及兩個兒子感到體麵和自豪的生活。
她帶著一塊普通披巾包起的全部財產,跨過裏奧蘭德河,在得克薩斯州的埃爾帕索安頓下來,並在一家洗衣店工作,一天僅賺一美元。但她從沒忘記自己的夢想,即要在貧困的陰影中創建一種受人尊敬的生活。於是,口袋裏隻有7美元的她,帶著兩個兒子乘公共汽車來到洛杉磯尋求更好的發展。
她開始做洗碗的工作,後來找到什麼活就做什麼。拚命攢錢,便和她的姨母共同買下一家擁有一台烙餅機及一台烙小玉米餅機的店鋪。
她與姨母共同製作的玉米餅非常成功,後來還開了幾家分店。直到最後,姨母感覺到工作太辛苦了,這位年輕婦女便買下了她的股份:
不久,她成為全國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發商,擁有員工300多人。
她和兩個兒子經濟上有了保障之後,這位勇敢的年輕婦女便將精力轉移到提高她美籍墨西哥同胞的地位上。
“我們需要自己的銀行”,她想。後來她便和許多朋友在東洛杉磯創建了“泛美國民銀行”,這家銀行主要是為美籍墨西哥人所居住的社區服務。
她與夥伴們在一個小拖車裏創辦起他們的銀行。可是,到社區銷售股票時卻遇到另外一個麻煩,因為人們對他們毫無信心,於是她向人們兜售股票時遭到拒絕。
他們問道:“你怎麼可能辦得起銀行呢?”“我們已經努力了10多年,總是失敗,你知道嗎?墨西哥人不是銀行家呀!”
但是,她始終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努力不懈,如今,銀行資產已增長到2200多萬美元,她取得偉大成功的故事在東洛杉磯已經傳為佳話。後來她的簽名出現在無數的美國貨幣上,她由此成為美國第三十四任財政部長。
這位年輕婦女的成功確實得之不易。你能想像到這一切嗎?一名默默無聞的墨西哥移民,卻胸懷大誌,後來竟成為世界上最大經濟實體的財政部長。
人生不能沒有目標,一個沒有目標的人不僅沒有內涵,還沒有成功的欲望和動力,一輩子都碌碌無為,糊糊塗塗。
所以,人要想發展自己,取得成功,就要有自己的目標,目標是你前進時的動力,愛迪生曾說過:“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古今中外,無一例外,那些名留青史、成就大業的人都是有目標的人,目標會給人帶來希望,帶來成功。
事實上,世間萬物都在輪回中尋求目標,也正因為有了目標,世界才能多彩多姿,即便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但目標是不會變的,目標永存才會有走向成功、達到目標的動力。
人的一生分成好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夢想,我們隻有在努力實現一個夢想之後,才能繼續不斷追求下一個更大的夢想。所以我們需要有夢想,也需要為自己的夢想付出不斷的努力。
追求夢想可以讓女人變得更美麗,能夠讓我們自己在艱難的時候堅持下去。擁有夢想可以讓我們接受任何風浪,任何挑戰。失敗了很痛苦,但是站起來,堅持自己的信念卻很美,沒必要介意別人的看法,做自己,才是真正實現自己夢想的途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也許你夢想的舞台不是在耀眼的人前,而是在默默而平凡的生活中。沒有任何人能預先知道自己的道路會是怎樣,但是至少我們能夠創造,能夠讓自己的未來更加美好。
3.溫柔——女人的寶貴財富
溫柔的女人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她們更容易博得人們的鍾情和喜愛。這樣的女人更像綿綿細雨,潤物細無聲,給人一種溫弱柔美的感覺。
作為女人,你盡可以瀟灑、聰慧、幹練、足智多謀、會辦事兒,但有一點不能少,你必須溫柔。
女人存在的理由就是因為她具備男人所缺乏的溫柔。溫柔,這是做為母親和妻子的女人不可缺少的一種基本的資質和品性。“溫柔”這兩個字很自然地就和關心、同情、體貼、寬容、細語柔聲聯係在一起。溫柔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能把一切憤怒、誤解、仇恨、冤屈、報複融化掉。在溫柔麵前,那些喧囂吵鬧、斤斤計較、強詞奪理、得理不饒人,都顯得可笑又可憐。
溫柔是一場三月的小雨,淋得你幹枯的心靈舒展如春天的枝葉。女人,最能打動人的就是溫柔。溫柔像一隻纖纖細手,知冷知熱,知輕知重。隻需輕輕一撫摸,受傷的靈魂就會愈合,昏睡的青春就能醒來,痛苦的呻吟就會變成甜蜜幸福的鼾聲。溫柔的一刀不論是在情場,還是在商場,永遠都是那麼的鋒利。
女性特有的溫柔是一個女人的最大魅力。不管你為了證明自己的堅強、獨立而怎樣否認這柔弱的字眼,它依然流淌在女性的血液裏。其實,溫柔並不等同於軟弱,溫柔,有時候它是一種更強大的力量。春風是溫柔的,但是它能在厚厚的冰麵上畫上一道道裂痕;流水是溫柔的,但是棱角尖銳的石頭也會被它悄無聲息地磨平。泰戈爾曾說過:“不是錐的磨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石頭臻於完美。”所以,溫柔不僅具有一種和風細雨、風卷雲舒的陰柔之美,它還是一種不容忽視的力量,是女人征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有力武器,是提升女性氣質的催化劑。
善良的女性臉上總是有一種美麗的光輝。溫柔的魅力總能更容易獲得成功。
從8平方米做到十大品牌之一;10年前跟聯想在一個院裏,一大一小;10年後,沐澤跟聯想站到了一起;一前一後,10年沐澤,因為這個女人,不能再被忽視。
餘立新,就是這樣的一個女人,20世紀70年代出生,現為沐澤電腦總經理。
餘立新親手把沐澤從北京中關村四海市場中一個僅有8平方米大的小門臉,“演變”成為今天國內十大知名PC品牌之一。所以,她的本事,是沐澤在曆經10年風雨曆程後被驗證的一個事實。
餘立新也理應是一個人們傳統意義上的“女強人”。但,餘立新卻始終堅持說自己隻是個女人。
“坦白地講,我並不是很喜歡女強人這個稱呼。無論做到什麼位置,女人就該是女人。是女人,就該扮演她該扮演的角色,妻子、母親、女兒。而我的公司,也隻是個女人管理的公司而已,沒什麼特別的。”
“潤物細無聲。”伴著沐澤10年的成長曆程,餘立新已經把一個女人特有的溫柔、細致和韌性慢慢地滲透進了沐澤的點點滴滴中。尤其是在沐澤“初成長”的階段。
“創業時,沐澤的地方隻有8平方米大小,還漏風漏雨的。當時的四通、聯想也都在這個院子裏。也許是女人的天性,我很愛幹淨,盡管店麵很小,我也非常注意它的形象,所以,我經常把店麵收拾得幹淨整潔。這樣,有客人從旁邊路過,都很願意光顧我的店,也覺得這家的女老板挺有親和力的。客人隻有能走進來,我們才有機會。雖然沐澤當時的環境不好,但生意卻不錯。所以,我越發覺得店麵形象的重要了。
“後來,沐澤從四海市場院子的後麵搬到了街麵上,店堂的麵積也擴大到了60多平方米。我拿出了10萬元裝修店麵,還專門請了專業的設計師。沐澤員工也統一換上了紫色的服裝,黃顏色的領帶。要知道,那時候的10萬元對於沐澤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但這樣做的結果是:當時沐澤電腦成了那條街上最靚麗的、最有品牌概念的一家店。後來門庭若市,生意好得不得了,連我們的出納都下來賣電腦,我也站在外麵發傳單。最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出七八十台電腦,而且是一台一台賣出去的。這樣就更加堅定了我要在品牌形象上下工夫的決心。”
餘立新說,那個時候的她腦子裏根本沒有什麼品牌的概念,憑借著一個女人對事物本能的敏銳度和敏感度,“誤打誤撞”成就了沐澤初期的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