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讓自己成為自己的靠山(1 / 3)

《三國誌》reference_book_ids\":[7267090248675363851,6883409163003628557]}],\"42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2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42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7023706537877064711,7257453146853608507,6890728370670144526,7078184356296002568,7229640720594766906,7233628637570796605,6838936284967209991,7220732984595319869]}],\"17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7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6,\"start_container_index\":17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8},\"quote_content\":\"《法國大革命史》reference_book_ids\":[6904207139867200519]}],\"18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1,\"start_container_index\":18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3},\"quote_content\":\"《法國大革命史》reference_book_ids\":[6904207139867200519]}],\"30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0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6,\"start_container_index\":30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1},\"quote_content\":\"《金銀島》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6074590220,6989851913969732645,692501373191097856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0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0,\"start_container_index\":30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5},\"quote_content\":\"《雙城記》reference_book_ids\":[7267090240454528052,6959122730671229989,7257355080184106047,7070438660159573029,7222920241024601148,6885615118164429831]}],\"29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9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01,\"start_container_index\":29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95},\"quote_content\":\"《天方夜譚》reference_book_ids\":[7070438673082223652,7077869676767775751]}],\"18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9,\"start_container_index\":18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1},\"quote_content\":\"《法國大革命史》reference_book_ids\":[6904207139867200519]}],\"18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0,\"start_container_index\":18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2},\"quote_content\":\"《法國大革命史》reference_book_ids\":[6904207139867200519]}],\"26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6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26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quote_content\":\"《童年》reference_book_ids\":[7222920245848050691,7109046350301383716,7267090242186775563,705562679578512899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1、靠山靠你自己去選擇

很久以前,蘇格拉底的幾個學生向老師請教人生的真諦。

智慧的蘇格拉底把他們帶到樹林邊,這時正是果物成熟的季節,樹枝上沉甸甸地掛滿了果子。“你們各自順著一行果樹從林子這頭走到那頭,每人摘一枚自己認為是最大的最好的果子。不許走回頭路,不許作第二次選擇。”蘇格拉底神秘莫測地說。

學生們在穿過果林的整個過程中,他們都十分認真地進行著選擇。

等他們到達果林的另端時,老師已在那裏等候著他們。

“你們是否都完成了自己的選擇?”蘇格拉底問?。

學生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不回答。

“怎麼啦?孩子們,你們對自己的選擇滿意嗎?”蘇格拉底再次問。

“老師,讓我再選擇一次吧!”一個學生請求說,我走進果林時,就發現了一個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還想找一個更大更好的。當我走到最後,卻發現第一次看見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的。”

另一個學生緊接著說:“我和他恰巧相反,走進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認為是最大最好果子,可是以後我發現,果林裏比我摘下的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師,請讓我也再選擇一次吧!”

“老師,讓我們都再選擇一次吧!”其他學生一起請求。

蘇格拉底堅定地搖了搖頭:“孩子們,沒有第二次選擇,這是遊戲規則。”

當你做了一件你後悔的事後,才明白錯了;當你選擇了走一條路後,才發現南轅北轍了。人生往往就是這樣。既然做過了,既然走過了,你也就別無選擇。人生真正的靠山是自己,隻有你的選擇是對的,你的靠山才會是好的。

點評:

人不可以第二次踏入同一條河。惟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請記住,你人生的靠山最主要的是你自己。

2、自強自立是你一生的靠山

一個叫傑克的人有幸在年少時,便學會了自立自強。他父親在二次大戰時身在國外,那時他9歲,在聖地亞哥附近,有一個陸軍製空炮兵團,他和那些大兵們交上了朋友,一起消磨閑暇時光。他們會送傑克一些軍中紀念品,像陸軍偽裝鋼盔、背帶及軍用水壺。傑克送以糖果、雜誌或邀請他們來家中吃飯,作為回贈。

傑克永難忘懷那一天,他回憶道:

比我大的一位士兵朋友說:“星期天上午五點,我帶你到船上釣魚。我雀躍不已,高興地回答:“我好想去。我甚至從未靠近過一艘船,我總是在橋上,在防洪大堤上,或岩石上垂釣。眼看著一艘艘船開往海中,真令人羨慕!我總是夢想有一天我能自己去船上釣魚。噢,太感謝你了!我要告訴我媽媽,下星期六請你過來吃晚飯。”周六晚上我興奮地和衣上床,為了確保不會遲到,還穿著網球鞋。我在床上無法入眠,幻想著石斑魚和核魚在天花板上遊來遊去。早上三點我就爬出了臥房窗口,帶好魚具箱,將釣竿上好油。帶了兩份花生醬和果醬三明治。四點整我就準備出發了。釣竿、魚具用、午餐及滿腔熱情,一切就緒——坐在我家門外的路邊等待著我的士兵朋友出現。”

“但他失約了。”

“那可能就是我一生中,學會要自立自強的關鍵時刻。”

“我沒有因此對他的真誠產生懷疑或自憐自艾,也沒有爬回床上生悶氣或憤憤不已向母親、兄弟妹妹及朋友訴苦,說那家夥沒來,失約了。我跑到附近的售貨攤花光所有四人除草賺來的錢買了那股上星期看見的、補過的單人橡皮艇。近午時分我才將橡皮艇吹滿氣,我把它頂在頭上,裏頭放著釣魚的用具,活像個原始狩獵者。我搖著槳,滑入水中,假裝我將啟動一艘豪華大油輪,航向海洋。我釣到了生平第一條魚,享受了我的三明治,用軍用水壺喝了些果汁,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日子之一。那真是生命中的一大高潮。”

傑克經常回憶那天的光景,沉思所學到經驗,即使是在9歲那樣稚嫩的年紀,他也學到了寶貴的一課:它先學到的是,隻要魚兒上鉤,世上便沒有任何值得煩心的事了。而那天下午,魚兒的確上鉤,其次,士兵朋友教給我了,光有好的意圖並不夠。士兵朋友要帶我去,也想著要帶我去但他並未赴約。

對傑克而言,那天去釣魚,是他最大的希望他立即著手設定計劃,使願望成真。傑克極有可能被失望的情緒所擊敗,也極可能是回家自我安慰:你想去釣魚,但那士兵朋友沒來,這就算了吧!相反的,他心中有個聲音告訴他:僅有欲望不足以得勝,我要立刻行動,要自立自強,我們可以發揮出自己潛在的力量。是的,人生的道路靠自己去拚搏,唯有自強自立,才能有輝煌的人生。

點評:

既來之,則安之。唯其難能,方顯可貴!

3、健康和青春是人生最好的靠山

一位智者,遇見一位失意的人。這位失意的人唉聲歎氣,滿臉愁雲慘霧。“失意人,你為什麼這樣的鬱鬱不樂呢?”智者關心地問。失意的人看了一眼智者,歎了口氣:“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窮光蛋。我沒有房子,沒有老婆,更沒有孩子;我也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整天饑一頓飽一頓地度日,智者,像我這一無所有的人,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傻孩子,”智者笑道,“其實你不該如此的灰心喪氣,你還是很富有的!”“為什麼?”失意的人不解地問。“因為,你其實是一個百萬富翁呢。”智者有點詭秘地說。“百萬富翁?智者,您別拿我這窮光蛋尋開心了。”失意的人不高興了,轉身就走。“我怎麼會拿你尋開心呢?現在,你回答我幾個問題。”

“什麼問題?”失意的人有點好奇。

“假如,我用20萬元買走你的健康,你願意嗎?”

“不願意。”失意的人搖搖頭。

“假如,現在我再出20萬,買走你的青春,讓你從此變成一個小老頭兒,你願意麼?”

“當然不願意!”失意的人幹脆地回答。

“假如,我再出20萬元,買走你的麵貌,讓你從此變成一個醜八怪,你可願意麼?”

“不願意!當然不願意!”失意的人頭搖得像個撥浪鼓。

“假如,我再出20萬,買走你的智慧,讓你從此渾渾噩噩,度此一生,你可願意”

“傻瓜才願意!”失意的人一扭頭,又想走開。

“別急,請回答我的最後一個問題,假我再出20萬,讓你去殺人放火,讓你失去良知,你願意嗎?”

“天哪!幹這種缺德事,魔鬼才願意!”失意的人憤憤道。

“好了,剛才我已經開價100萬元了,仍然買不走你身上的任何東西,你說,你不是百萬富翁,又是什麼?”智者微笑著問。

失意的人恍然大悟,他笑著謝過智者的指點,向遠方走去。

從此,他振奮精神,微笑著尋找他的新生活去了。

其實每一個並非一無所有,隻是自己沒有去拯救自己,不懂得去珍惜自己,一個人的健康和青春本身就是最大的財富,更是自己最好的靠山。

點評:

財富並不都是有形的,青春健康智慧等“無形資本”是自強的無價之寶。

4、“堅持”不是勝利,“再堅持一下”才是

有一年中考作文題是一組漫畫:一個人挖井找水,挖了幾口井,都沒挖到有水的深度就放棄了,而目有一口井隻差幾鍬就可見水了,他沒有堅持下去。其結果呢:沒有找到水,隻得悻悻離去。考生們據畫寫作文,可批評“淺嚐輒止的不良學風”,可講“不講科學,盲目打井”的教訓,也可檢討“見異思遷三心二意”的毛病。其實這裏還有個寓言可談,就是“成功往往在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這個觀點毛澤東就提出來過,許多人都看過京劇《沙家浜》,郭建光帶著十八人傷病員堅持在蘆葦蕩中,他鼓勵戰友的一句台詞。就是“勝利往往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在美國西部的”淘金熱”中.有一個人挖到了金礦。他高興極了愈挖掘希望愈高,後來礦脈突然消失了。他繼續挖掘,但努力仍歸於失敗。他決定放棄。他把機器便宜賣給一位老人後,便坐火車回家了。這位老人請了一位采礦工程師,在距原來停止開采的地下三尺處挖到了金礦。這位老人從別人放棄的地方開始,淨賺了幾百萬美元,那個沒有“再堅持一下”的老兄知道了這個結果,肯定會後悔的。

明人楊夢設曾說:“作之不止,可以勝天。止之不作,猶如畫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告訴世人堅持下去的道理;世上的事,隻要不斷努力去做就能戰勝一切,取得成功。但如果停下來不做,那就會和畫餅充饑一樣,永遠達不到目的。

這是個淺顯簡單的道理,但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卻常常忘了它。我們常常會有“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遺憾。成功距我們一步之遙,我們卻在最後的關頭放棄了努力,讓勝利輕易地我們擦肩而過,我們該是多麼懊喪!

江比是美國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的女孩。她13歲時就依照巧克力食品包裝袋上的製作方法煉製甜餅。結婚後不久,她便想開一家甜餅專賣店。她拜訪了許多老板,詢問他們的建議。但他們的意見如出一轍,他們說:“放棄這念頭,人們的嘴巴已經被甜餅塞滿啦!”她丈夫倒很支持她,但他也擔心會失敗。江比還是堅持開張了,她的“菲爾茲太太甜餅店”。第一天,她在店裏站了一上午,但一個甜講也沒賣出去。她丈夫曾和她打賭,認為她這天下來,絕對賺不到50美元。看來她是怕定了。

但永不放棄的決心使她堅持了下來。站在店裏等不到顧客她便將一疊甜餅放在托盤上,在大街上來回奔走,免費贈送。甜餅免費送完了,黛比便回到店裏,繼續烘烤甜餅。而這時開始有顧客上門了。她認出這些顧客就是剛才在街上免費吃刮餅的人。這天結束時,她點點鈔票,足足賺了50美元。到1983年,菲爾茲甜餅業已有3000萬美元,共有160分店,分布在美國17個州,以及香港、東京、新加坡、悉尼等地。

台灣企業家高清願當初在經營台灣的統一超市時,連續虧損六年。但他沒有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堅持走自己的路。終於在調整營業方針、市民消費能力提高之後,統一超市開始轉虧為盈,如今他的企業穩居台灣商店業龍頭地位。高清願的故事告訴我們,往往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最需要”再堅持一下”。這是自己勇氣和毅力的嚴峻考驗。膽怯的人往往會退縮,而勇敢的人則會經受住考驗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適時調整等待時機也是不可少的。

要想成功,就要“作之不止’,決不能半途而廢。當然,方法、計劃可以調整,但決不要讓失敗的念頭占據了上鳳。

輕易放棄,總是太早。記住這句話吧。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再堅持一下”。有時,在順境時,在目標未完全達到時,也要“再堅持一下”,不要因小小的成功就停步不前。

“再堅持一下”是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是一種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堅強信念,也是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胸懷。它不是蠻幹,不是怕徒的“孤注一擲”而是在通觀全局的和預測未來後的明智抉擇,它更是一種對人生充滿希望的樂觀態度。在山崩地裂的大地震的災難中,不幸的人們被埋在廢墟下。沒有食物,沒有水,沒有亮光,連空氣也那麼少。一天,兩天三天—一還有希望生還嗎?有的人喪失了信心,他們很快虛弱下去,不幸地死去。而有些人卻不放棄生的希望,堅信外麵的人們一定會找到自己,救自己出去。他們堅持著,哪怕是在最後一刻—一結果他們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他們從死神的手中贏得了勝利。

點評:

堅持是考驗意誌的搏殺!永不低頭是令對手心驚膽戰的冷血武器!

5、椅子不是你的依靠

上中學的時候,我跟一位體育老師學溜冰。

因為我是個初學者。所以,他給我一把椅子,讓我推著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因椅子的穩定可以使我擺脫恐懼。不久,我可以推著它前行,來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是好!於是,我一直把椅子當靠山。

在椅子的幫助下,我在冰場快樂地玩著,有一天,老師來到冰場一看我還在那兒推椅子,這回他走上來,一言不發,把椅子從我手中撤去。

失去了依靠,我不覺驚傻大叫,腳下不穩,跌了下去,嚷著要那椅子。老師在旁邊,看著我在那裏叫嚷,無動於衷。我隻得自力更生,站穩腳步。

這才發現,我在冰上這麼久,椅子已幫我學會了許多。但如果老師不拿去我的椅子,我或許不會發現這些。扶椅子隻是一個手段。真要學會溜冰,非把椅子拿開不可——沒有人帶著椅子們溜冰的,是不是?

不要以為你離開了某人就活不下去。

明天的太陽照樣升起!

靠人靠一時,不能靠一世。

別人可以在必要時扶你一把,但別人畢竟是別人,不能變成你的一部分來永遠支持你。還是自己拯救自己。

如果你總是想著坐享其成,如此下去,往往適得其反。

古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小時候,曾碰到過兩位女神,一個叫美德女神,一個叫惡德女神。

惡德女神對他說:孩子,跟我走吧!包你有享不完的榮華富貴,你要什麼,我一定滿足你什麼!”

美德女神對他說:“孩子,跟我走吧!我將教會你如何勇往直前,而你也必將在戰勝艱險的過懲中變得堅強無比!”

赫拉克勒斯想了想,毅然跟定了美德女神。這以後,他果然出生人死,在戰勝無數毒蛇猛獸的過程中變得剛強無比,為人類屢建奇功,成了希臘神話中首屈一指的英雄!

原來,什麼都不用發愁,非但不是什麼幸福,而且恰恰是一種惡習。反之,自覺地挑戰磨難,才會在挑戰中成長自己,贏得自我。

點評:

依賴思想就像母親子宮裏的羊水一樣舒坦,但久浸其中隻會“胎死”!

6、敢為同輩先,敢為同行先,敢為天下先

中國近代著名的金融家陳子銘是一位活躍於金融界和政界的兩棲風雲人物。早年留學法國,加人同盟會,他對政治抱有極濃厚的興趣,以至於在進入法國高等商業學校學習經濟之後還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政治活動上。

陳子銘天資聰穎,盡管他的重心在政治上。但他仍然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清王朝賜予的商科進士,出任大清銀行總行財務科副科長、陝西分行總監等職。

辛亥革命的爆發徹底葬送了清朝。清朝的滅亡直接導致了大清銀行的倒閉,它在各地的分行均告停業,無奈之下,陳子銘隻好離開陝西到上海。此時一個機會降臨了。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在上海的一批大清銀行商股持有者發起組織商股維持會,呈請南京臨時政府財政部整理大清銀行,提出了具體改組辦法要求成立中國銀行。

由於有同盟會會員這一層關係,陳子銘因禍得福,躲過一劫,很快便被南京臨時政府任命為監督,負責中國銀行的籌備工作。翌年4月,他又受新任財政總長劉深民之命負責籌備中國銀行的事宜。

經過認真的調查,陳子銘很快就製定出了一個可行性非常強的計劃.同年3月9日,總部設在北京的中國銀行總行正式開辦。5個月後,中國銀行上海分行也正式開業。但由於在中國銀行購股權的問題上他與新任財政總長莫齊森發生了齟齬,兩人的意見有巨大的分歧並且相互之間都不肯遷就,胳膊擰不過大腿,他隻好放棄.另謀高就。

陳子銘決非輕言失敗之人,他很快就找到了新的靠山,加入了梁啟超領導的進步黨。並且擔任進步黨政務部財政科主任。憑著這層關係,當梁啟超任命回民總裁時,陳子銘當上了上海造幣廠監督。1916年年初.他主持的上海造幣廠開始造幣,先在直隸投入流通,後又推廣到山東,河南等省。因鑄幣手續完備,發行機關統一,新發行的這種銀鋪幣沒有跌價的後顧之憂。

他努力與一些權貴政治拉上關係,很快就結識了院係軍閥段祺瑞所依靠的”小諸葛”徐樹鋒。

政治地位的上升,又直接影響了他在金融界的地位。1919年8月,周秀林與牛郎用等人在天津刨辦金城銀行,陳子銘作為發起人之一投資5萬元,成為第6大股東。由於他擔任過大港銀行、中國銀行總監、就順水推舟地被董事會選舉為董事。

而令陳子銘在金融界發跡的契機,卻是此時鹽業銀行的困境。鹽業銀行是1915年3月由袁世凱的表弟許德苗創辦的,因擁表稱帝,被列為恢複帝製的“七凶之一。1916年9月初,鹽業銀行主要股東張勳擁立溥儀複辟,許德苗又出資35萬元支持張勳,所以當複辟失敗後,鹽業銀行經理許德苗被作為複辟同黨逮捕,一下子使鹽業銀行群龍無首,處於一片混亂之中。銀行的上層人物緊急商討,決定由股東推舉新的總經理。

1916年8月20日,鹽業銀行總管理處向京滬各大股東發函,限期三天之內以信函的方式來推選銀行總經理,總經理要以信函中得票數最多的人來擔任。接到緊急通知後,股東們立即把一封封信函克到鹽業銀行總管理處。

就這樣,陳子銘依靠軍閥和他當時在金融界的名聲,威望,走馬上任,擔任了鹽業銀行總經理,開始了他金融生涯的新起點。

陳子銘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要創設一家真正股份製商業銀行,因此當他擔任鹽業銀行總經理一職之後,便立即充實股本。他利用與商業銀行協理薛鳳九、金城銀行總經理李受民和華南銀行總經理屠紅利之間的私人關係,從他們三人那裏先後拉到了50萬元作為股本,並規定要在公開的帳麵上一定要達到股本總數的1/5的數目,如果做到這些,就足以擴大銀行在社會上的影響。

陳子銘的銀行由於經營有方,因此,僅僅用了2年時間他便將400萬元的股本統統收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在擴股方式上陳子銘不因襲舊法,敢為天下先,他一反過去銀行界的習慣做法,製訂了自由繳股、十年擴股的辦法。具體做法是:讓持有股權的股東可以年繳1/8,這種做法相當靈活它甚至允許股東分數次繳納股款,每年續收股本。

這種新方式的好處就在於它彈性的收費機製它一方麵使那些有實力的股東先行繳付;另一方麵又可使力量不足者緩繳,兩者都很好地維護了股東的權利,同時又不致使銀行股本驟增從而加重銀行付息。這種擴股辦法的精明之處在於它能使股東和銀行均能夠獲得好處,為它以後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陳子銘以其卓越的膽識和才華,為北方金融界所矚目。經過他的苦心經營,鹽業銀行已由原本名不見經傳的一家軍閥官僚開辦的銀行發展成為北方金融界的一方重鎮。

能夠在政治與金融之間遊刃有餘的人不多,陳子銘即是其中的一位。他憑借卓越的膽識和魄力在兩者之間找到了最佳的契合點,利用政治為金融業服務,創造了大量的黃金機會,反之,他又借著強大的經濟實力參與政治,雙方相得益彰。無疑陳子銘能走到這一步正是因為他善於在政治的庇護下,為自己的事業創造寶貴的契機。也正是在這些機遇的提攜下,他才踏上了成功的彼岸,成為一名令人側目的金融家。

點評:

創新是凸顯自我特色,拉開與他人差距的最好辦法。是成功的源泉。

7、心態可以重見光明

這是一個盲人自強的故事。普瑞爾出生於巴黎旁邊一個小城鎮。小時候很聰明,而且活潑好動,普瑞爾的父親是個皮鞋店主。

普瑞爾3歲時玩割皮革,小刀插入了左眼。

普瑞爾的左眼失明了。真是禍不單行,普瑞爾的左眼後來發炎,感染到右眼去。結果才3歲的普瑞爾便失去了用眼看世界的能力。

普瑞爾雖然年幼便罹不幸,但他支始終保持著一個自強不息的心態。

當普瑞爾10歲時,老師告訴他在巴黎有一所國立啟明青年學院。普瑞爾非常興奮,請求父親讓他到巴黎去讀書。

父親答應了,於是普瑞爾第一次離開父母親。在巴黎啟明青年學院裏,普瑞爾開始讀凸字(當時專為盲人設計的閱讀方式,將字母放大同時凸出紙麵,方便盲人以手觸摸)寫的書。不過由於字母非常大地凸出紙麵,一本小書往往要用幾寸的紙來印;書雖然十分厚重,內容卻不多。一段努力之後,普瑞爾適應了學院生活,學習成績也很好。在學院各門科目中,普瑞爾特別喜歡鋼琴和大提琴課。他渴望學會音樂、學懂音符。

他常常堅定地對自己說:“一定有方法可以令盲人像正常人一樣學習,一定有方法讓盲人更方便地閱讀。我一定要找出一個方法來,一定要!”這個想法常常在普瑞爾的腦海中盤旋,逐漸變成了他的人生使命。

在他15歲的時候,有一天聽說一個陸軍上尉巴比業發明了一種方法,讓軍人在晚上也能讀軍令。這個信息引起了普瑞爾很大的好奇,普瑞爾心想:人在黑暗中怎麼能見物體?怎能讀軍令呢?這不是像盲人能看書一樣嗎?於是普瑞爾決心請教巴比業上尉。

在經過種種努力之後普瑞爾終於見到了巴比業。巴比業對普瑞爾的遭遇十分同情,對他的決心更是肅然起敬。他把發明的方法詳細地告訴普瑞爾。原來是他利用尖刀刻出點和線,並通過點線之間的不同排列、組合,組成了軍令的暗碼。這個方法給普瑞爾帶來很大的啟發和鼓勵,深信這個方法便是他一直在找尋能讓盲人讀寫的方法。

自那次拜訪之後,普瑞爾經常思索如何讓點和線在紙上凸出排列。他經過無數次的研究和組合,終於將字母以不同的點和位置組合表示出來,所有西方字母、數字和符號就由這不同的組合來表示盲人隻需用手指觸用這些不同點、位的組合,就可以讀出字母甚至文章,後來被人們稱為凸點係統。另外,他又發明了一些工具,令打點的方法更加快捷順暢。

當他在巴黎啟明青年學院公布這個新方法時,很多人認為這是個無聊的發明,甚至認為這會使自人脫離正常社會。雖然別人冷嘲熱諷,普瑞爾卻沒有氣餒,因他對這個方法充滿信心。他繼續不斷改良打凸點的方法。

當他18歲時,從學院畢業,並且開始在那裏教書。白天時他會用大凸字的書本授課,晚上回家後則全心全力地投入改良凸點係統。

1929年,當普瑞爾20歲時,他的普瑞爾凸點係統正式完成了。他又設計了一些工具,可用凸點打字來書寫,他打字的速度幾乎和一般講話一樣快;他的凸點係統也能寫音符和樂章,因此盲人也能讀音樂。普瑞爾甚至把莎士比亞及其他古典名著用凸點係統打出來。

正如很多先進的發明誕生之時一樣。當這個係統間世時,一般大眾都不知它的價值,因此對它毫不重視;有人更報以極度埋怨的態度,因為他們生怕原來的大凸字係統會被他的凸點係統所取代。但普瑞爾是堅定的,他從未因此而困擾,他總是繼續熱心地工作。不管他到哪個地方去,他都努力宣傳他的凸點係統,並倡導學生使用。

普瑞爾在夜以繼日地奔波,終於積勞成疾,以致在43歲就去世了;當時歐洲很多地方已開始使用普瑞爾凸點係統。時至今日,這個係統在世界已經為盲人普遍使用。

普瑞爾在他臨終時說:“生命是脆弱的,但我相信我在地球上的使命已經完成了。”說完不久,含笑而終。

點評:

心中的光明是人生的動力,在這個意義上形成的價值觀,也體現了人存在的意義。

8、不同的聲音,要看你的耳朵去分辯

人的一生是在批評中長大、成熟起來的。

批評能使人更加成熟和完善。從批評中可以認識到自己的缺點、錯誤,從而修正自己的言行、思想,慢慢形成自己正確的處世方法和對待生活的態度,而若視批評為別人對自己的諷刺、打擊,一聽就如坐針氈、暴跳如雷.對你沒什麼好處。

從前,郭國的國君出逃在外,他對為他駕車的人說:“我渴了,想喝酒”車夫把清酒獻上。他又說:“我餓了,想吃東西。”車夫又拿來幹糧。

郭君問:“你怎麼準備的?’

車夫回答:“我儲存的。”

又問:“你為什麼要存這些東西?”

車夫答:“是為了讓您在逃亡的路上充饑解渴用的。”

又問:“你知道我將要出逃嗎?”

車夫說:“是的。”

“那你為什麼不事先告訴我呢?”

車夫回答說:“因為您喜歡別人說奉承話,卻討厭人家說真話。我想過規勸您,又怕自己比都國滅亡得更早,所以我沒有勸您。”

郭君一聽變了臉色,生氣地問:“我所以落到出逃的地步,到底是為什麼呢?”

車夫見狀,連忙轉變了話鋒,說:“您流落在外,是因為您太有德了。”

郭君聽後又問:“我既然是有德的人,卻要逃離國家,流落在外,這是為什麼呢?”

車夫回答說:“天下沒有有德之人,隻有您一個人有德,所以才出逃在外。”

郭君聽了之後。忘了自己是在逃難,十分高興,靠在車前楊木上睡了起來,說:“哎呀。有德之人怎麼受這等苦哇!”他覺得周身勞累。

車夫用幹糧墊在郭君頭下,自己悄悄地走了。後來,郭早君死在田野裏,被虎狼吃掉了。

郭君在窮途末路之時,仍不能體會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車夫的一片赤誠之心,仍改不了喜歡聽奉承話的毛病,其失敗為必然。

你需要聽到不同的聲啻,否則你的耳朵會失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