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雜病中王老強調;既要辨證也要辨病。辨證論治是中醫診療中認識和解決某一疾病過程中主要矛盾的方法,辨病論治是認識和解決某一疾病過程中基本矛盾的手段。辨證與辨病是相輔相成的,在辨證基礎上辨病,在辨病的同時辨證,有利於對疾病性質的全麵認識。下麵介紹他對常見疾病辨證論治的經驗體會。
感冒四時均有,發病率在外感病中占首位。北宋楊士嬴《仁齋直指方》首次提出“感冒”病名;明代張介賓《景嶽全書》謂之傷風。無論傷風、感冒,實皆一病也。主要表現為頭痛、鼻塞、聲重、流涕、惡寒發熱。其傳播因素與氣候、環境、季節、衛生習慣均有密切關係。近代謂感冒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以起病急驟,易於反複感染為特點。證雖常見,然發之重者,或治不得法,亦多傷人。
【病因病機】其病因主要是六淫之邪,時行病毒侵襲人體而致病。病機:1、衛外功能減弱,外邪乘襲致病。外邪從口鼻、皮毛乘襲,肺衛首當其衝,感邪之後,很快出現衛表及上焦肺係症狀致衛表不和,肺失宣利,其病理屬性有寒熱兩類。
【辨證分型】按照中醫的特點,王老認為需要結合發病因素及發病季節、流行情況,予以歸納分析,若僅是六氣為病,或因感寒,或因受風,而不兼其他因素者,則發病多為單純型的感冒;若其時氣候不正常,而雜感非時之氣者,則發病的變化夾雜,多為混合型的感冒;同時體質有強弱,感邪有輕重,年齡有少長,地區有燥濕,以及病毒侵犯的部位各不同,故根據四時辨證施治,十分重要。下麵分述之。
一、春季感冒
1.風熱感冒:其症見頭痛發熱,不惡寒,或微惡寒,有汗或汗出不徹,肌膚熱如火烘,口幹,咳嗽,痰少色白而粘,舌質偏紅,舌苔薄白,脈浮弦而數。依據溫邪上受,風邪侵襲,首先犯肺;肺主氣,其合皮毛;風熱上感,邪在衛分之表症。吳茭山謂:“凡氣中有熱者,當行清涼薄劑”。吳鞠通謂:“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也”。章虛穀謂:“邪在衛分汗之,宜辛涼輕劑”。葉天士謂:“春病在頭,治在上焦”。治宜辛涼解表,用辛涼平劑銀翹散加減:銀花20g、豆鼓10g、連翹20g、薄荷10g、竹葉10g、生甘草10g、荊芥10g、桔梗10g、蘆根20g、大青根20g,水煎服,每日一劑;重者一日可服兩劑。若胸悶加藿香10g、鬱金15g;口渴加天花粉10g;咳嗽加杏仁10g;咽喉腫痛加玄參15g、馬勃10g;邪熱內傳,舌質紅絳者加生地10g、麥冬10g;小便短赤者,加知母10g、山梔10g、黃芩10g;鼻衄者減荊芥10g、豆豉10g,加白茅根20g、山梔子10g、側柏葉10g。若風熱輕者,口微幹不渴,發熱不甚,隻有輕微咳嗽,用辛涼輕劑桑菊飲,加減法同前。
2.風寒感冒:其症見頭痛身疼,惡寒發熱,無汗,鼻流清涕,脘悶不知饑餓,咽癢,咳嗽,舌淡紅,苔薄白,脈浮弦。乃風寒外束,氣鬱不伸之故,治宜辛溫解表,方用荊防達表湯,如防風、桔梗、白芷、豆豉、蔥白、杏仁、陳皮、荊芥、蘇葉、川芎、蔓荊子之類各10g。若惡寒發熱或寒戰,頭痛,全身酸疼,咳嗽,無汗,口不渴,不思食,舌淡,苔薄而膩,脈浮緊或浮弦,方選十神湯。葛根、升麻、陳皮、炙甘草、川芎、蘇葉、白芷各10g、麻黃5g、赤芍10g、生薑3片、蔥白3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