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十分重視養生保健,他從70年代開始,就十分注意飲食清淡,適當運動,生活規律,情誌調節。飲食上做到早上吃得好,中午吃的飽(二素一葷一湯),晚上吃的少(米粥1碗,水果1個),他認為過量吃必然影響睡眠,符合中醫“胃不和則臥不安”之理,特別老年人脾胃運化功能減弱,易使心髒負擔加重,出現心慌心悸、血脂增高。他堅持早起早睡,堅持運動,每日晨練,在400米操場上走10圈,以微微出汗為佳。晚上的運動項目,主要是活動頸肩10分鍾,使頸肩肌肉放鬆;揉腹10分鍾,使胃腸通暢;按摩腳部及湧泉穴10分鍾,按摩足三裏10分鍾,以溝通內外,使氣血通暢。他十分強調鍛煉腿、活動手,這些項目除了下雨天不能戶外活動,基本都是長年堅持。
他還十分注意情誌穩定,心態平衡。他認為心理保健重在進行自我修養,自我提高調控能力,努力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種花、中草藥是他的業餘愛好,他曾經試種過500多種草藥,親口品嚐這些中草藥,以掌握藥力和療效,對一些貧困人群,常常拔自己的草藥為他人治病。以施善為樂,以為病人解除痛苦為樂。
一、主張樹立正確的中醫養生觀
1.以德養生誠實有益健康,善良使人健康,多做好事利於健康,人際關係和諧增進健康。他做的好事數不清,為病人義診,為看不起病者付費,為患者義務加工草藥成丸劑、散劑,是他經常做的事情。他常常說醫德是醫生醫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德與醫技是做醫生的本錢。我們是靠病人培養的,當然要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
2.在養生方麵,提倡四妙招
(1)提肛:吸氣時提肛、收腹,像忍大便的樣子;呼氣時緩慢放鬆肛門,如排小便,一提一鬆為一次,連做20~30次為一遍。大便時扣緊上下牙齒,防止排便時中氣下陷,牙齒鬆動。
(2)撞背:每天早、中、晚堅持練撞背功一遍。即雙足與肩等寬,站立與距牆壁半尺遠,全身放鬆,協調一致,身體後仰,突然用背部撞擊牆壁,借撞擊反作用力身體前傾。力量由輕到重,連續撞擊50次。
(3)拍打雙耳:可每天早、中、晚都用手掌拍打雙耳,拍打時掌距耳約10~15厘米,每回拍打50-100次,力量適中,不可過猛,以增強聽力。
(4)、叩齒:兩排牙齒扣緊,叩牙100次,以鍛煉牙齦,有堅固牙齒作用。王老90歲,牙齒基本完整。
3.平衡養生,心理平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是長壽的精神支柱;克服不良情緒,是自我保健的主要內容。
營養平衡:膳食合理、營養平衡,是健康長壽的、防衰老的物質基礎。
動靜平衡:動靜結合,能致身心康樂。體育運動適量,符合“中和”原則。
勞逸平衡:勞逸有適度,永走健康路。勞動也有益於健康長壽。
生活平衡:“生活平衡”,主要是指生活要有規律,起居有常,飲食有節。
4.養生辨證法
(1)飽與饑:多食傷身,營養不足會損害健康。堅持“早飯淡而早,午飯厚而飽,晚飯需而少”。現在有的人由於減肥心切,過分少吃而嚴重損害健康也是不可取的,節製飲食可以減輕胃腸和內髒的負擔,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疾病。
(2)動與靜:“久坐不動,易傷血氣,腦力者應慎之;身動過劇,易損內髒,體力者應戒之”。
(3)樂與悲:《靈樞》中說:“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髒六腑皆搖。”若能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交往,諸如撲克、棋類等娛樂遊戲,有助於消除寂寞,增加生活樂趣。“娛樂有製,失製則精疲力竭;快樂有度,失度則樂極生悲。”
(4)多睡與少睡:每晚睡10小時的人比僅僅睡7小時的人因心髒病死亡的人數高一倍,因中風而死亡的人數高三倍半。
(5)縱欲與禁欲: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恣其情欲,則命同朝露也。精少則病,精盡則死。”如果老人放棄性生活,他們的智力就會很快衰退。顯然,縱欲傷身,禁欲也有害健康,節欲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5.要想活百歲,關鍵在自己
(1)想的開:一則善於排解,二則主動追求,良好的情緒靠自己主動去追求。
(2)睡得著:是指睡眠充足,不熬夜,起居有規律。
(3)吃得下:營養是保證人體健康長壽的物質基礎。營養良好的人,能有效地延緩衰老。
(4)走得動:保持腦力和體力協調的適宜運動,是預防、消除疲勞,健康長壽的另一個要素。體育鍛煉貴在堅持,重在適度。
6、養生的目的:人們通過養生凝練內在的生命深度,以養生而不苟生、不貪生的精神,充分調動自身體內的生命力。要以平靜的健康心態,積極地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社會;而不是采取消極的態度,所謂看破紅塵,道跡山林,脫離現實去養生;更不是盲目的煉丹求藥以求長生不老。
二、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
順應自然,天人相應
飲食調理,起居有常
情誌調養,精神內守
科學用腦,勞逸適度
未病先防,延年益壽
三、中醫養生的具體方法
1.順應自然,天人相應
人與自然息息相關,人必須依賴自然界而生存,而自然界的一切變化又對人的機體產生巨大的影響。《靈樞.本神》指出智者之養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所謂“應四時”,則是要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與四時相適應,善加調攝,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存其根”,則正氣充盛,體質健壯,增強抗病能力,所謂“正氣內存,邪不可幹”。順應四時陰陽變化之氣,可提高人體生理功能的調節性和適應性,才能求得健康與長壽。另外根據四季變化不同的特點,養生應各有側重。
(1)春季養生:春天陽氣開始升發,應宜補氣,以助機體正氣的升發。在衣著上講究“春捂秋凍”、“春不忙減衣,”,意即春天氣候變化無常,春風夾雜寒氣易襲人體,此時應注意保暖,不宜忙減冬衣。
(2)夏季養生:夏季飲食:適量的加鹽,以保證體內鹽的平衡;多吃苦,苦味入心經,可以降心火;多喝水,以補充人體所需的水份,但不應過多的喝甜味飲料;多喝茶,能促進汗腺分泌起到消暑良效;多吃鮮,保證足量營養;多補鉀,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多喝湯,可調節胃口、補充體液、增強食欲、還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3)秋季養生:早睡早起,規律作息,以收斂神氣使肺部不受秋燥的損害,從而保持肺的清肅功能。飲食清潤,避免辛辣,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有生津止渴,清熱燥之功。科學進補,多食藥粥,秋季進補應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其方法不外乎食補和藥補。食補應根據自身情況,進食一些芝麻、核桃、銀耳、糯米、蓮子、蜂蜜以及藕、梨、胡蘿卜等,以加強營養,增強體質;藥補宜選潤養肺燥與和胃的藥粥,如芝麻粥、菊花粥、百合粥及茯苓粥、生地粥、杏仁川貝糯米粥等。
(4)冬季養生:防風寒,冬季老人的衣著要鬆軟、輕便、貼身、保暖,衣料宜用棉、毛、絲織品。調飲食,中醫素有“虛則補之”、“寒則溫之”、“藥補不如食補”之說。因此,老人的日常膳食要注意溫補腎陽。進藥補,必須適合自己的體質和病情,冬季常用的補藥有人參和阿膠;寧心境,多鍛煉,防感冒,注意室內空氣流通的濕度的調節。保安全,老人行走或上下樓梯要注意安全,惡劣天氣盡量少出門。
2.飲食調理,起居有常
飲食要有規律、有節製,要適度,不可過多,要有科學性,要講究營養的合理搭配,要遵循早餐吃好、中餐吃飽、晚餐吃少的原則,保證身體必須的營養和能量就夠了,不要過量。重視飲食衛生,進食時要求精神愉快,細嚼慢咽,食後摩腹、散步,目的在於助消化。這種具體飲食調理法,也可說是人體健康長壽的要訣。除飲食規律節製外,中醫的一大特色就是根據亞健康人群中的不同類型,做各種相應的食療、藥膳,既可食用,又可治病。
四季飲食的特點春天陽氣開始升發,應宜補氣,以助機體正氣的升發;夏季氣候炎熱,需要清補,少食油膩食品,多飲水,如綠豆湯、紅豆湯等,既可防暑消熱,又可解毒開胃;秋天,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藥食為主,可選用芝麻、牛蒡、核桃、菊花、銀耳等具有滋潤性的藥食;冬天氣候寒冷,陽氣深藏,需要溫補,應多食溫熱性食品,以提高機體耐寒能力。
3.情誌調養,精神內守
中老年人一般隨著年齡的增大,也常見病態心理,或性格變得孤僻,或慢疾纏身,或被生活中逆事所困,均會使情緒低落,精神憂鬱,心理上失去平衡,出現對事物失去興趣,悲觀絕望,苦悶不樂,或心煩易怒,失眠,飲食障礙等。
(1)中醫五誌過勝法則,中醫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說明情誌致病與五髒有關,若情誌不和,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則直接影響髒腑的正常功能活動。
(2)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
①遵循孔子“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的養生之道,采取動、靜、樂、養相結合的自我保健方法。
②參加一定的社會活動,加強人際交往,可以消除幻想和私心雜念,解憂除煩。
③應博學多藝,誌趣廣泛,減少心理壓力,如寫字、作畫、下棋、養花等,可促進身心健康。
④中醫如何調節情誌?中醫認為“百病皆生於氣”,主張以“恬愉為務”。保持樂觀條達的心情,榮辱不驚,使情感波動不過於激烈,保持氣血調暢,髒腑功能不受影響。如果出現心理平衡失調,心理保健關鍵要進行自我修養方麵的鍛煉,自我提高調控能力,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要淡化和鬆馳自己的情緒,正視現實,多找樂趣或改變環境,與人交談等多種方法,正確處理好鄰裏關係、家庭關係等,達到心態平和、心理平衡。
總之,保持情誌穩定,心態平衡,要做到:知足常樂。過度緊張、恐懼、情緒波動等可使機體兒茶酚胺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肌耗氧量,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當情緒壓抑時應自我疏泄或向親人傾訴,逐漸改變個性,矯正自我行為。遇事冷靜,保持情緒穩定。避開過度緊張的工作環境,緩和工作壓力。調整生活方式,保證充足的睡眠。
4.科學用腦,勞逸適度
生命在於運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我們所說的運動不僅指肢體,還指大腦。早在達爾文研究人類的進化過程時就提出了“用進廢退”的觀點,腦子要經常使用,肢體要經常運動,才能保持他們的功能。
(1)科學用腦:古代養生家說“神強必多壽”,強調腦力活動是延緩人體衰老的有效方法,俗話說“勤學習,人慢老”。培養學習興趣,科學勻速用腦,既可開闊眼界,寬廣胸懷,又可刺激腦細胞再生,保護大腦。所以老年人每天應保持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等良好習慣。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項目,如戲劇、繪畫、書法等,豐富和增加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