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微信上曾熱轉過一段名為《拖延者之歌》的視頻。視頻裏,一群外國年輕人在歡快的節奏中通過唱歌的方式,將拖延者的典型症狀一一唱出。其經典歌詞有:“我是拖延者,整天就坐在這兒等,等待開始幹活的好時辰”“我知道有工作要幹,可我不在乎”“我或許應該去洗衣服,我或許應該去喂貓,但我現在在打遊戲”“我整理好了桌子,工作準備全部就緒,慢著!這張照片有點歪,這真讓我抓狂,我不如順手把鉛筆一根根按顏色擺好順序,還有所有文件和資料袋,這些事情不搞定就沒心思工作了!”

貼切的歌詞令網友大呼“中槍”,他們轉發《拖延者之歌》並評論道:“進度條每前進一秒我的膝蓋就像中了一箭!”“感覺像中了無數槍,目測已被掃射成沙漏。”

隨著互聯網、電腦、智能手機、Ipad等高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越來越不願意做事的罪魁禍首,如今拖延幾乎成了現代人的通病。“昨天上網到很晚,淩晨才睡,所以上班好困啊!就因為精神差,今天的工作又沒有完成,看來隻能晚上加會班了。”實際上,這是很多現代人的常態,殊不知,越熬夜白天的精神就會越差,就越會助長你的拖延惡習。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拖延往往會讓你為此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悔恨、愧疚、壓力、煩躁、不安……這些消極情緒隻會讓你更沒有工作效率。

既然拖延會帶來如此多的負麵影響,為什麼你還寧願選擇拖延,也不立即去完成工作呢?拖延者為什麼會越來越多呢?

相關研究者認為,最可能引起拖延的心理成因有四個:對取得成功信心不足;討厭被他人委派任務;注意力分散且容易衝動;目標和酬勞的兌現太過於遙遠。盡管每個人的拖延成因並不相同,但要想成就精彩人生,就必須要拒絕拖延。

正如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參加拖延治療的一位學生所說,“拖延就像蒲公英。你把它拔掉,以為它不會再長出來了,但實際上它的根埋藏得很深,很快就又長出來了。”拒絕拖延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艱難又漫長的過程。

拖延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極其痛苦的精神折磨,因此超過95%的拖延者都希望自己能夠摒棄這種習性,重新回歸正常而規律的生活和工作。盡管人們有心不拖延,但具體實施起來卻是困難重重。為了幫助廣大拖延者成就更精彩的人生,本書《照著做,你就能戰勝拖延》緊扣拖延者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不少戰勝拖延的方式和方法,希望為廣大拖延者提供幫助。

拖延幾乎已經成了現代人的通病,“先放一下,待會再行動”成為了拖延者最大的思想毒瘤,它無時不在,無刻不在,困擾著人心。很多時候,你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就掉進了拖延的“漩渦”。就像坐在一輛過山車上,情緒隨著它起起落落。雖然你希望事情有所進展,但最終還是不可避免地拖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