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什麼是新生兒敗血症?如何防治?(1 / 1)

新生兒敗血症是指新生兒期細菌侵入血液循環,並在其中繁殖和產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

敗血症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因細菌可隨血液循環周遊全身,可使許多組織器官受到損害。如果感染沒有得到控製,可導致肺炎、膿胸、化膿性腦膜炎、骨髓炎、心包炎等,還可合並中毒性肝炎、中毒性腸麻痹、硬腫症等,是新生兒期死亡率較高的一種疾病。

新生兒敗血症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造成:

(1)新生兒體內抗體少,免疫功能差,抵抗力弱。

(2)新生兒的淋巴結和網狀內皮係統發育不成熟,起不到應有的屏障作用。

(3)新生兒的皮膚黏膜薄嫩,易擦破損傷,常為細菌侵入的門戶。

(4)新生兒的臍帶是個開放傷口,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發生感染。

(5)新生兒的胃酸少,殺菌力弱,不能殺滅進入胃腸道的致病菌。

由於上述種種原因,致病菌就容易通過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等渠道進入血液,引起敗血症。早產嬰兒及某些畸形兒更易得敗血症。

新生兒敗血症往往症狀不典型,開始常常表現為精神差、反應差、不吃奶、腹脹、嘔吐、哭聲低或不哭,體溫可以不升高或低於正常。黃疸迅速加重或生理性黃疸消失後又突然發生黃疸,這是新生兒敗血症的主要表現,也是診斷的重要依據。病情嚴重時麵色發灰、體溫不升、呼吸淺表或不規則,有時可出現驚厥。

新生兒敗血症危險性很大,應重視預防。主要措施是搞好居室、產婦和新生兒的衛生,盡量減少親友訪視。母親要勤換內衣,有感染性疾病時,要防止傳染給孩子。新生兒用品應與大人分開使用。應每天給新生兒洗澡,要經常查看孩子全身皮膚有無破損或長有小膿點,臍帶處是否有膿性分泌物,耳朵有無液體流出,眼睛分泌物是否增多等。發現這些異常情況應及時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新生兒得了敗血症需住院治療,及時應用大劑量有效的抗生素,必要時少量多次輸血漿或全血,以增加病兒的抗病能力。對於體溫不升的病兒采取保暖措施,體溫高者可采用物理降溫方法。臍部、皮膚局部有感染者,可塗75%酒精或2%龍膽紫。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喂養方法,吞咽困難者可用鼻飼法。病情好轉後,根據病兒消化吸收能力,及時增加奶的質與量,增加機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