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又稱腹瀉病,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及大便性狀有改變為特點的小兒常見病。尤其以6個月至2歲嬰幼兒發病率較高,夏秋季節多見。
母乳喂養的新生兒,每天大便可多達4~6次,外觀呈厚糊狀,有時稍帶綠色,是正常的。腹瀉是指大便稀薄,水分多,呈蛋花湯樣或為綠色稀便;嚴重者水分甚多而糞質很少。無論何種類型的腹瀉,隻要及時正確地治療護理,都能使病兒轉危為安,絕大多數的嬰兒腹瀉都能治愈。
嬰幼兒腹瀉的治療方法,需視病情而定。輕型腹瀉可在家裏治療護理,重型腹瀉應住院治療。治療由細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要根據病原體由醫生選擇適宜的抗生素,亂用抗生素會導致腸道正常菌群失調而造成遷延型腹瀉;對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目前尚無特效藥物;由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應調整飲食;症狀性腹瀉應及時治療原發疾病。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腹瀉,都要預防及糾正脫水。腹瀉病兒即使無脫水征,也應服用口服補液鹽(ORS液)預防脫水;輕度脫水可繼續服用口服補液鹽糾正脫水,重度脫水則需到醫院靜脈補液。
護理腹瀉病兒時要注意及時補充液體,防止發生脫水。發生腹瀉時,建議補充益生菌或口服補液、自配糖水。為防止幼兒脫水,要注意補充水分。幼兒的屁股很嬌嫩,勤換尿布的同時,可用溫水清洗,用濕布擦,減少對皮膚的磨損。
對於腹瀉病兒的飲食原則是:調整飲食,繼續進食;給病兒足夠的食物,預防營養不良;繼續母乳喂養,如果病兒不是母乳喂養,可用病兒日常食用的奶或奶製品繼續喂養。如果病兒為6月齡以內,且未開始吃固體食物,則可用等量水稀釋的牛奶或其他奶製品喂養病兒2~3天。6月齡以上病兒可繼續吃已習慣的平常飲食,如粥、麵條、雞蛋、蔬菜等,但加工得要細、碎,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腹瀉時變換食物品種或給不易消化食物。
護理感染性腹瀉病兒,應做好隔離,食具、水杯、水瓶要經常煮沸消毒,衣物要勤洗、勤曬,護理病兒後的雙手要反複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