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是指孩子吃了某些帶致病菌或毒素、毒質的食物而發生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很多,大多數是由於吃了不幹淨的飯菜和沾染了有毒物質的食物。其他如某些果仁(如苦杏仁、苦桃仁、枇杷仁、李子仁、楊梅仁、櫻桃仁、蘋果仁、白果)、未醃透的青菜、發芽馬鈴薯、河豚、癩蛤蟆,以及某些魚、貝類等都有可能含有毒素。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於進食被細菌或其細菌素所汙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其中前者也稱感染性食物中毒,後者則稱毒素性食物中毒。
吃了帶細菌或毒素的食物發生中毒後,孩子一般都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現象,大多還伴有發熱。重症食物中毒,在短期內可出現四肢發冷、麵色蒼白、出汗、抽痙、青紫等,甚至發生生命危險。如果吃下了帶肉毒杆菌的食物,那就更厲害了,除胃腸症狀外,孩子還會表現為眼瞼下垂,瞳孔散大,看不清東西或把一個物體看成兩個;重的不能說話,吞咽和呼吸困難,體溫下降;如不迅速治療,常常引起死亡。吃了沒有醃透的蔬菜,除上述的一般中毒症狀外,皮膚和黏膜還會出現青紫色。
預防小兒食物中毒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吃變色、變味、發臭等腐敗食物。殘剩飯必須在食後煮沸保存,在下次食用前再煮一次。
(2)不要吃有病的豬、牛、羊、狗及家禽的肉。
(3)不要吃不認識的野菜和蘑菇。
(4)醃菜必須醃透,不要吃醃製10天以內的醃菜。夏天吃涼拌菜時,必須選擇新鮮的菜,要用水洗淨,開水燙泡以後加鹽、酒和醋等拌好食用。
(5)不要給小兒吃較多量的白果,有的1歲內的小兒僅吃10個白果便發生死亡。也不要給小兒吃前文所述的那些果實的果仁。
(6)不要用裝過一般藥品或農藥的用具盛裝食物。
發現小兒有食物中毒的現象時,如未發生嘔吐,可用手指、筷子或牙刷柄等包上軟布,壓迫孩子的舌根,或輕攪他的咽喉部,促使發生嘔吐,把毒物盡快吐出。也可給他喝些鹽水,再用上法促進嘔吐,並立即送往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