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投資世界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各種所謂中短的策略、方法、秘笈、消息都會影響著你,誘惑著你。如何讓自己平靜,如何看待投資的本質,用一生的歲月去堅守正確的思想和理念,將最終決定每一個投資人長期的命運。
1.抵擋得住誘惑,改掉不良習慣
對於許多上班族來說,每個月發薪的日子便是自己最期盼的,可以購置家庭用品,或者是給孩子交補習班的費用,或是購買早就看中的一套服飾,或是與朋友約好去上一份“人情”……各種生活花費都在等著每個月的薪水進賬。
像這種情況,在我們身邊挺多的,他們就是大家眼中的白領、金領、藍領等,收入不多,花起錢來每個都有“大腕”氣勢,身穿名牌服飾,皮夾裏現金不能少,信用卡也是有好幾張,隨便一張刷個兩下子,獲得的虛榮滿足勝於消費時的快樂。他們往往是在月初發工資的時候,無節製的消費,然後在月底的時候就緊緊巴巴的,節衣縮食,然後盼望著快些發工資。
在這樣一個高消費的社會,如果總是這樣地擋不住誘惑,毫無節製地消費,那麼極有可能到最後會什麼也剩不下。因此,我們要改掉以下不良習慣。
1.使用信用卡需適度
現代人大多願意使用信用卡,覺得它方便、快捷。但一定要記住刷信用卡並不是不用還了,所以一定要理智。盲目透支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造成財務危機。“卡奴”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與持卡人自控能力差、理財能力差、消費不夠理性有關。首先,因為這些人往往誤把信用額度當成消費實力。信用卡的主要功能,是用來代替你我已擁有的金錢,也就是一種輔助的支付工具。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持卡人過高估計了自己的收入,以為自己未來幾十年中收入都會維持在同樣的水平,這麼做,就會糊裏糊塗地透支自我的經濟實力,將來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狀況時就會變得非常被動。
2.不要攀比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人群中也興起了攀比之風,而且這股風愈刮愈烈。買名牌服裝,名牌電子產品……這樣的風氣使自己的麵子風光,卻使自己走向了負債的泥潭。
一位妻子總是看到鄰居買什麼,心理就不平衡。到春節的時候,學著鄰居不停地給家裏買東西,年貨堆了一地,有些食物才買來就串了味。
逢年過節購物本是無可厚非的事,但這種盲目攀比、跟風的行為,隻會讓自己深陷泥潭。
要培養消費理性。首先要在平時購物的時候,做一個購物的計劃。平時可買的東西,沒必要過節才買,切忌衝動和貪便宜;其次,不要患上“消費紅眼病”。不要隻看到別人穿名牌、開名車,要估量自己的經濟實力;再者,不要熱衷於在過節的時候買促銷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有可能是庫存積貨。
3.人情禮花費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
隨著人與人之間交往得越來越密切,生活中總少不了禮尚往來,時常會收到一些老同學、同事、親戚朋友的幾張請柬,包括結婚的、過生日的、孩子滿月的……當然就得“隨份子”了。
陳女士近年來事業步步高升,每到節日就會有親戚朋友送禮。常言道,來而不往非禮也,陳女士又不敢學著別人,把西家送來的禮送到東家,隻好掏出腰包回禮。一算下來,僅僅“回禮品”錢就得破費幾千元。陳女士望著滿屋子堆積的禮品,不知道怎麼處置。
對於這種情況首先,可以選擇回避。比如在周末有空的時候可以選擇全家出門旅遊。所謂不知者不罪,請柬找不到主人自然就不用為此破費了;其次,對送來的禮堅決不收,特別是那些需要還的禮應該加以拒絕,形成你自己的風格,就達到了省錢的效果。
4.請客吃飯也需節製
小劉平時為人好客,每到周末,家裏肯定會呼朋聚友,七葷八素的吃個不亦樂乎。每次都要花費上千塊錢。到了月底一核算,不僅工資獎金吃光了,還背負了一身的債。
現在人在聚會時窮吃猛喝,不是為了別的,而是因為這是一種講究。請客吃飯名義上是讓節日過得更祥和更高興,實際上卻是吃派頭的附屬品。
這是一種鋪張浪費。所以,過節時少吃湊份子的熱鬧,常在家吃便飯小菜,既能健胃,又可省錢。遇到重要的節日,可以給自己做一個預算,控製在50%以內等等。
2.投資中一定不做最大的笨蛋
一些聰明的人看到某種物品開始上漲,甚至漲得有些離譜時,估計(其實就是賭,也就是博)還會上漲因而去追高買進,當有了一定的獲利空間後把它拋出,而另一些人膽子更大,在更高的價位接盤,當你為他捏一把汗時,價格真的還向上漲,結果,他也獲利了,緊接著,膽子更大的人(也就是比前邊幾個更傻的人)又衝了上去,等待他的是兩種結果,要麼他也獲利了(證明他不是最傻的,這樣的話,遊戲還得繼續,必須決出最傻的人),要麼這個物品在他接手時開始下跌,他成了最大傻瓜。
現實中,那些成為最後笨蛋的人,除了習慣於盲目跟風以外,往往還是貪婪的人。他們為了獲得利益的最大化,而期待著另一個最後笨蛋的出現,結果不小心自己成為了那個笨蛋。對財富的貪婪,是人性中抹不掉的一麵,同時也是陷入危機的根源。
在澳大利亞,有一片草原,那裏的草長得特別肥美,所以那裏的羊群發展得特別快,而每當羊群發展到一定的限度,就會出現一種非常奇怪的現象:走在前麵的羊群總能夠吃到草,而走在後麵的總是隻能吃剩下的,於是後麵的羊群在前麵羊群吃草的時候,就會拚命地跑到隊伍的前麵。就這樣,羊群為了爭奪食物,都不願意落在後麵,這樣草原上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壯觀的場麵,羊群都朝著一個方向不停地奔跑。草原的盡頭有一片懸崖,羊群跑到懸崖邊緣也全然不去理會,於是整群的羊就往懸崖下跳……
一開始,羊們隻是為了貪吃一點青草,但為了爭奪這一點青草,最後卻貪“吃”了自己。
當貪念開始升起時,別忘了提醒自己,貪念會把你帶到懸崖。
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種鼬鼠。鼬鼠整天忙忙碌碌,不停地尋找著食物,然後把吃不完的食物儲存到洞穴裏。據統計,鼬鼠一生要儲存二十多個“糧倉”,足夠十幾隻鼬鼠畢生享用。
然而,你們知道鼬鼠最後是怎麼死的嗎?他們最後都是餓死的!
餓死的,這怎麼可能呢?擁有眾多“糧倉”的鼬鼠,按說應該“豐衣足食”地安享晚年才是呀,怎麼可能餓死呢?
原來,鼬鼠晚年走不動的時候,就會躲進自己的“糧倉”裏,但他們必須經常啃咬硬物磨短兩顆門牙,否則就會因門牙無限生長而無法進食。但他們早先在“糧倉”裏並沒有儲存硬物,結果因沒有硬物磨牙致使門牙不斷生長,老長的門牙讓鼬鼠無法進食,最後餓死在糧堆上。
也許你會感歎:這鼬鼠也太愚蠢了!為什麼當初在儲存糧食的同時不儲存一點石子等硬物呢?鼬鼠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從它儲存糧食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來。鼬鼠不是因愚蠢而餓死,而是餓死在自己的貪欲上。貪欲使它隻看到糧食,而看不見石子,看不見糧食以外的任何東西,它陷入貪欲的陷阱裏,看不見隱患,看不見潛在的危機,看不見明天與未來,是貪欲葬送了它。
聰明的人,有時卻犯著鼬鼠一樣的錯誤!
有一位老人,退休後閑暇無事,總想著如何發大財,看到一些人買彩票中了大獎,他便躍躍欲試。如果是小打小鬧,碰碰運氣倒也罷了,而他卻把全部積蓄拿出來每期必買,以為投入越多,中獎的概率就越大,有人勸他不要冒這樣的風險,他哪聽得進去,依然全身心地投入摸彩。每期開獎前他都忐忑不安,精神高度緊張,得知自己未中獎便陷入煩惱和焦慮之中。這樣幾年下來,二十多萬元的投資全部打了水漂,老婆孩子都埋怨他財迷心竅,他的情緒壞到了極點,甚至連跳河上吊的念頭都有。多虧大家相勸,錢財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況且每月還有退休金,生活不會有大問題,這樣他的情緒才慢慢穩定下來。這位老人的教訓就在於“不知足”,貪財欲望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