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略
喬致庸(1818-1907),字仲登,號曉池,中國清代山西祁縣人,喬家第三代、第四位當家人,著名晉商,人稱“亮財主”。
幼年父母雙亡,由兄長喬致廣撫育長大。少年時期因兄長病故,棄學從商,開始掌管喬氏家族生意。在他執掌家務時期,喬氏家族事業日益興盛,成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戶。其下屬複字號稱雄包頭,有“先有複盛公,後有包頭城”的說法。另有大德通、大德恒兩大票號遍布中國各地商埠、碼頭。至清末,喬氏家族已經在中國各地有票號、錢莊、當鋪、糧店200多處,資產達到數千萬兩白銀。喬致庸本人也被稱為“亮財主”。19世紀末,由於連年戰亂,清王朝逐漸走向衰落,大量白銀外流。晚年的喬致庸一改以往不治家宅的傳統,於同治初年(1862年)開始在家院附近購置地皮,大興土木,修建了規模龐大的宅院,即著名的“喬家大院”,至今保存完好,是山西民居的代表。喬致庸曾先後娶過六個妻子,分別是馬氏、高氏、楊氏、周氏、楊氏、楊氏,育有六個兒子,十一個孫子,其中三兒子喬景儼在喬致庸晚年時當家。喬致庸待人隨和,講究誠信為本、“以德經商”。喬致庸一生做出諸多善行。光緒三年天遭大旱,喬致庸開糧倉賑濟災民。光緒三十二年,喬致庸去世,終年89歲。
儒氣
喬致庸未正式接手生意的時候,喜歡躺在一個舊木箱上睡大覺,將一本翻開的《莊子》蓋在他的肚皮上。有時候睡得很沉,嘴角不時顫動著。有時候他會突然大叫一聲,猛然坐起,睜大眼自言自語道:“啊!不對,不是學而優則商,是學而優則仕!”喬致庸相貌平常,中等身量,也許最多隻能稱得上白皙清秀,他一雙不大的眸子卻異常黑亮,這一點便使他這個相貌平常的人變得格外與眾不同。他自語的時候,那雙眼睛在暗夜中如同星星般閃亮著。有時候他清醒後,會經常不自覺地又神遊太空,他會撓了撓頭自嘲地笑道:“不對,我怎麼又做了這個夢?什麼學而優則商,孔夫子是怎麼搞的?……不行不行,這個夢得從頭做,是學而優則仕,不是學而優則商,孔老夫子又說錯了!”喬致庸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本人也希望能夠通過讀書科舉闖出一片天地,光耀喬家門楣。
喬致庸儒生氣質濃烈,耿直帶著傲骨。在科舉考試的時候,喬致庸不小心得罪了科考的官員,被反扭到考官麵前。當時的考官一位叫胡沅浦一位叫哈芬。哈芬見喬致庸站在他麵前既不出聲又不拜,便咳嗽一聲道:“這個生員,知道站在你麵前的是誰嗎?”喬致庸冷冷一笑道:“知道。一位是山西總督哈芬哈大人,一位是欽差大臣、內閣學士、督察山西學政胡大人。”哈芬哼了一聲道:“既然知道,為何不拜?”喬致庸不卑不亢道:“大人,若是在別處,生員見了兩位大人,自然要拜;可在山西貢院龍門前,生員可以不拜。”
哈芬大為生氣,對胡沅浦笑道:“胡大人,這就是我們山西的生員,書不一定讀得很多,卻一個個傲得可以!”回頭對喬致庸喝道:“你這個小小秀才,說話口氣不小啊。今兒我還真想聽聽,為何到了貢院龍門前,就可不拜欽差大人和本官?”喬致庸說他不拜自然有不拜的道理,哈芬心中更怒,喬致庸解釋說,雖說現在站立在大人眼前的還隻是名秀才,但假若生員進了龍門,今年中舉,來年或中進士,或中狀元,三年五載,就是國之重臣,出將入相,與大人分庭抗禮,也未可定,果真如何,今日見了大人如何要拜?喬致庸這麼一說,贏得了一片喝彩之聲。圍觀眾人本是看熱鬧的多,見狀居然都跟著喊起好來。哈芬的臉上再也掛不住了,怒道:“大膽!假若我今天一定要你下拜呢?”喬致庸微微一笑,上前接口道:“大人不會。大人是大清宗室,國之重臣,自然能體味為國家敬重斯文的道理,不會在這天下秀才就要揚眉吐氣的貢院門前做出強迫生員下拜之事。”哈芬有點狼狽,回頭看胡沅浦,發現他微微含笑,口氣不由得軟下來:“胡大人,您看,這就是我們山西的秀才!您若不相信下官方才的話,就請您來問吧。”
胡沅浦盯著喬致庸上下打量,眼中漸現不屑之色,對手下人道:“問問他是哪裏人,姓甚名誰。”手下人依言問道:“這位秀才,還不快回欽差大人的話!”喬致庸不卑不亢道:“啟稟兩位大人,生員姓喬名致庸,太原府祁縣喬家堡人氏。”哈芬對胡沅浦道:“大人,這祁縣喬家堡喬家,在晉中祁、太、平三縣雖算不上首富,但僅在包頭就有十幾處生意,在太原、京津也有買賣,也算是大富之家了。”他轉向喬致庸道:“你既是祁縣喬家堡人氏,可與當地喬姓大商家沾親帶故?”喬致庸不動聲色:“大人,生員和喬家既不沾親,也不帶故。生員出身寒門,此喬非彼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