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26)(1 / 1)

逸事

張恨水隨父親到江西景德鎮,入私塾學習。這所私塾中有兩個女學生,其中一個叫秋鳳,與張同齡,二人關係甚好,一起讀書,一起玩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除夕,張恨水在秋鳳家玩耍,秋鳳的父母開玩笑說:“兩小無猜,將來應成眷屬也。”這時秋鳳家的人多,就讓秋鳳和張恨水作新人交拜取樂。第二天,秋鳳來張家拜年,偷偷問張恨水張母可知道昨日的事,張笑著說知道,“謂爾來我家亦甚佳”。秋鳳笑著跑了。元宵節,張穿上了新衣,邀她一起去看燈,手拉著手,跟著飛舞的龍燈走了一條街又一條街,直至夜深,兩人才依依不舍分了手。六年後張再到景德鎮,秋鳳已經嫁人生子,張遂生無限感慨。

張恨水兒時在南昌,隔壁的五嬸家有一株臘梅,開花時芳香四溢,張和幾個年幼的弟妹很是羨慕,想去折,卻又怕五嬸責備。張靈機一動,決定自己製作臘梅花。他給弟妹分了工,讓他們或去扇爐火燒水,或去折枇杷樹枝。準備好材料後,他將一塊白蠟放入沸水中,又放入藤黃末,用筷子攪勻,然後舀一點粘在樹枝上,沾五次便成了黃玉般的花朵,沾兩次或三次便是花蕾,很快一支光禿禿的樹枝便成了臘梅花枝,插到花瓶中,足以以假亂真。

少時,張恨水雨後讀《隨園詩話》,見詠苔詩“連朝細雨剛三月,小院無人又一年”,吟哦再三。父親罵他沒出息,“讀袁枚詩,閉院賞苔,尚有何胸襟乎?”

初到北京時,張恨水工作之餘,就在會館裏悶頭讀書。那時他正攻讀《詞學大全》,興之所至,也會照譜填一闕,填過就丟。一天,他正在填一闕《念奴嬌》,同鄉方竟舟來訪,隨手把這闕詞拿走了,他未在意。三四天後,方來了,進門就說,那闕《念奴嬌》被一位朋友看到了,他讀了“十年湖海,問歸囊,除是一肩風月……”之句,大為傾倒,非常想見張恨水,這位朋友就是成舍我。成舍我也喜愛詩詞,做學生時總愛搖頭晃腦琢章雕句,所以得了“搖頭先生”雅號。成、張一見如故,所好相投,唱和聯句,往往通宵達旦。從此二人合作多年,被人讚為珠聯璧合的搭檔。

1931年,張恨水以稿費出資創辦“北平華北美術專門學校”。他請來齊白石、於非闇、王夢白、李苦禪等人任教。齊白石、王夢白素來不和,礙於張的情麵,二人得以在一校共事,成為當時美術界一段佳話。張還請劉半農出任校董。由於張的聲望,學生踴躍報名,全校共招收200多名學生。學校雖隻辦了4年時間,但培養出了不少學生,包括張仃、藍馬、淩子風、張啟仁等。

創辦美術學校時,張恨水也學畫山水,曾有朋友說他的散文比小說好,詩又比散文好,他卻說:“都不是,我的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