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用有擔當的人生供養出生命的真正意義(1 / 3)

《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6838936284967209991,7257453146853608507,7023706537877064711,7078184356296002568,7233628637570796605,7229640720594766906,7220732984595319869,6890728370670144526]}],\"29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9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29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6838936284967209991,7257453146853608507,7023706537877064711,7078184356296002568,7233628637570796605,7229640720594766906,7220732984595319869,6890728370670144526]}],\"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1,\"start_container_index\":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8},\"quote_content\":\"《飄》reference_book_ids\":[6885615156642974733]}],\"3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3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飄》reference_book_ids\":[6885615156642974733]}],\"4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8,\"start_container_index\":4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5},\"quote_content\":\"《飄》reference_book_ids\":[6885615156642974733]}],\"4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4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quote_content\":\"《飄》reference_book_ids\":[6885615156642974733]}],\"4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4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quote_content\":\"《飄》reference_book_ids\":[6885615156642974733]}],\"12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2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2,\"start_container_index\":12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7},\"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2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0,\"start_container_index\":12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5},\"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2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2,\"start_container_index\":12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7},\"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2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0,\"start_container_index\":12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5},\"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4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2,\"start_container_index\":4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9},\"quote_content\":\"《飄》reference_book_ids\":[688561515664297473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或在不自主中空虛至死?

如果一個人希望有自己的靈魂,希望能更多決定自己的人生,從而有一個更健康的自我,至少,必須下決心自己擔負起自己的人生責任。不自主的生活是最不能忍受的生活,這種生活會使人像秋葉一樣日漸枯萎,因為不自主的人多數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人生的意義。

強者的秘密

強者的力量就在人格中

強者的秘密實際上不是秘密,強者經常會把這個“秘密”告訴別人,隻是別人往往不會相信。

這裏所說的強者是指心理上的強者,也就是心理力量很強的人。我們很難定義這樣的人,但是我們在感覺中可以分辨他們,我們會讚賞他們或者嫉妒他們,我們能感覺到他們生命中的力量:在人生的坦途中,他們會活得比一般人大氣,在人生的崎嶇山路上,他們不會倒下。

心理上的強者不一定樣子有多麼強悍,他們的力量是在人格中的。論強悍,項羽大概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人了。但是在心理上有一個人比他還強,那個人叫劉邦。劉邦表麵上不如項羽有出息,曾經二十多次被項羽打敗,有時會被打得落荒而逃,連孩子都顧不上。但是實際上,這也反映了他的心理力量強。因為這樣慘敗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壓力、焦慮、挫折感、內疚感等,他可以承受。而項羽是承受不了的,所以項羽最後失敗,自盡而死。項羽的武力天下無敵,他卻用自己的刀殺掉了自己,楚漢之爭的結果雖然是多方麵原因造成的,但也從某種程度上說明,項羽承受不了失敗,他在心理上不如劉邦強。

心理上的強者甚至可以是身體上的弱者。《飄》中有一個女性叫韓媚蘭,是一個體弱多病的女子,遠遠不如主角郝思嘉身體好,但是在心理上卻不然。當郝思嘉遇到困難時,她發現媚蘭可以給她安全感,因為媚蘭可以比她鎮靜從容。她讓我聯想到那個瘦小的特蕾莎修女,那個投入一生救助窮人的充滿愛的人,她的心理力量強大到罕見。

心理上的強者不展示自己的力量,也不一定追求權力。恰恰就像那個在失敗時自殺的希特勒一樣,外在的強往往是為了彌補內在的弱。強者的表現是更自在而從容的,就像被貶到天涯還嬉笑自如的蘇東坡,他的外表也談不上多麼魁偉,但是在心理力量上,他有大江東去一樣的勢頭。

強者的第一個秘密就是,你要知道強是內在的強,不是外在的強。不要把太多精力花在外在的東西上,去追求外表強大和有權力,而要注意培養自己內在的素質。心理力量不是可以像金錢一樣能在外部得到的東西,而是來源於內部,是人的本身的生命力的體現。心理學家早就發現,每個人都有巨大的心理潛力。追求外在強大的人,如果進行心理分析,往往是在內心中掩藏著某種自卑。自卑使你弱化,使心理力量減弱。隻要消除了自卑,以及其他弱化心理力量的東西,你就會成為強者。

注重外在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別人的看法會影響你。你也許想做一件事,但是你怕別人會批評、會反對,而你看重別人的想法,這樣就不得不壓抑自己。久而久之,你的內心中就會輕視自己,因為你不敢做自己,你的心理力量也會減弱。

強者的第二個秘密就是,隻要你相信自己的潛力,你就會產生更大的能力。當你告訴自己“我行”,你就肯定行。很多人認為一個人要自信必須有理由,實際上自信是不需要理由的,有理由就不是自信了。隻要你自信,你就會發現,在你心靈中產生了你需要的力量。

強者的第三個秘密就是要接納磨難。孟子有一段廣為人知的話,說“天將降大任”給一個人的時候,必定要先折磨他,讓他吃一點苦。實際上,倒不是“天”是什麼虐待狂,而是說一個人經曆過磨難,心理力量就會更強。

我們街道上有個老太太,平時如果丟了 1角錢,會難過三天。後來被騙子一下子騙了 3000元,一場大病。病好以後,反而敢拿剩下的錢去炒股了,而且老太太變得很從容,被套也不急不慌,炒股贏利上萬。磨難就像一個沙袋,當你腿上綁著沙袋時,你跑得肯定比別人累。但是這樣你才會練出更大的力氣,將來會跑得比別人容易。當磨難到來時,如果你怨天尤人,你就完了。但是如果你努力在這時還保持信心、冷靜和從容,那麼磨難就使你更優秀。

做一個強者是幸福的,雖然強者也會遇到人生的風雨,但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他內在心靈都從容不迫。就像曹操雖然有赤壁之戰打了大敗仗的時候,可是他依舊可以放聲大笑。隻要我們像強者一樣做,我們都可以成為強者。

命運不是母親

隻有經得起考驗的人,才會被命運眷顧

命運不是母親,但是許多人卻習慣於以孩子對待母親的方式去對待命運。我說的是那些憂鬱苦惱、怨天尤人的人。

其令人費解,憂鬱難道是適意的感受嗎?為什麼有的人抱著它不放呢?誰都可能遇到過這種憂鬱者,他善於抓住每一點點不幸,讓自己沉浸在憂鬱苦惱中。“啊,我怎麼這麼倒黴!”“我活得太苦了!”“命運對我如此不公正!”“為什麼偏偏是我遇上這不幸!”我們承認,他的機遇或許的確不太好,或許他真的很不幸,但是沉浸在憂鬱中的作用呢?為什麼不把精力用到獲取新的成功上呢?

據說,有個人背著瓦罐在街上走,由於擁擠,瓦罐不小心打破了。那個背瓦罐者頭也不回繼續往前走。旁觀者喊道:“喂,你難道不知道你的瓦罐破了嗎?怎麼頭也不回?”背瓦罐者回答:“回頭有什麼用?我現在需要去買一個新的瓦罐。”

對憂鬱者來說,為什麼不去“買新瓦罐”,卻守著“碎瓦罐”哭個沒完呢?是為了博取同情心,這是我後來才明白的。

用憂傷博取親友同情,這雖然也不是健全的心理,卻情有可原,可是憂鬱者就是在獨自一人時,也會讓心哭個不停,這又是何苦呢?是為了博取命運的同情;是為了讓命運看到自己的可憐、悲慘;是乞求命運賜給他更多的未來;是為了控訴命運的不公正 —她偏愛別人,給他們如此之多,卻薄待了我,給我如此之少。

如果小時候母親對他不夠好,他就用苦肉計。長大後的他,隱隱把無形的命運女神當成了母親對待,用悲慘憂傷向她乞求,也向她抱怨。

可惜,命運不是母親。

命運從不懂得憐憫弱者。

南唐李後主的勢力衰弱,困處江南。他向軍力強盛的宋朝求和,同意不稱唐朝改稱江南國,同意進項稱臣,隻求偏安。但是宋朝軍隊卻仍南下滅南唐,李後主屈為臣虜,雖然會吟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哀婉的詞句,命運卻也不曾有一絲眷顧和憐憫於他。

命運不像母親,卻有些像一個女人,一個野性的女人。對那些不能吸引她,不能征服她的男人,她是輕視的,不在乎的。像郝思嘉對待那些追求者們一樣,她挑逗他們、戲弄他們。她看到他們為她痛苦也不會動心,隻會因此更輕視他們。命運女神也是這樣一個野性的女人,當你玩撲克輸了時,她不但不願給你幾張好牌幫你轉運,往往反而會把最壞的牌給你;在你身處逆境時,她往往會把疾病,把災害加在你身上。

但是,如果一個人征服了命運,經受住了命運的考驗,煥發出了自我的光彩,命運女神則會像一個癡愛著他的女人一樣,幫助他,服從他,為他尋找各種機遇。愛默生的一句話很切中這個感覺。他說:“一個人隻要身上有一點神聖的東西,蒼天就會在他麵前屈服,接受他在上麵蓋的印章,任憑他塑成任何形式。”

憂鬱者的怨言是對的,命運不公正。命運不是一個對孩子們一視同仁、不偏不向的母親。相反,她明顯地偏向、寵愛一些人:“凡已經有的,要加倍給他更多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僅有的也要奪過來。”這是所謂的馬太效應。命運女神讓富有者更富有,因為金錢會帶來金錢;讓智慧者更智慧,因為智慧者懂得如何浚通智慧泉水;讓勇敢者更勇敢,因為勇敢地迎向死神的戰士反而最容易逃脫死神的魔爪。

有人很成功,而他還在不斷地得到更大的成功的機會,但有的人渴求一個機會卻總是得不到。若把命運寵愛者所得的分一點給別人,就會對別人大有益處,但是命運並不這樣做,她固執地把一切都隻給她所愛者,哪怕他已不需要。

這就是命運的性格。

這是另一種公正。如同園丁,他把弱小的樹枝剪掉,好讓強壯的樹枝更茁壯,這難道不對嗎?難道一個園丁會去剪掉強壯的樹枝,好讓樹的營養均勻分配於各個枝條嗎?

不要做憂鬱者,不要乞求命運的憐憫,不要告訴命運你是弱枝病木。

身處逆境時咬著牙和命運搏鬥,戰勝她、征服她,像貝多芬所做的一樣。而當你戰勝她之後,所有的奮鬥都會有所酬報。

我們要記住,命運絕不是母親。

痛苦帶著的財富

厄運,是你打通心理能量的好渠道

如果《飄》中的郝思嘉沒有遭到那一係列挫折,如果她得到她所愛的人,如果南北方沒有戰爭,她大概一輩子是個孩子,一個被父親被丈夫寵愛的孩子。她將永遠不知道,她身上有那麼強勁的力量;她將永遠不知道,她可以那麼勇敢;她也將永遠不知道,愛可以那麼深沉。

挫折和痛苦驅趕著她,讓她離開了舊的家園,卻讓她得到了一個新的更廣闊的家園。

貪玩、自私、不知責任心為何物的她,如果不是在戰亂中無處求助,會沒有勇氣去為韓媚蘭接生。當曆盡艱險終於回到家裏的時候,如果不是看到母親去世父親也精神崩潰,看到自己已無人可依,她也絕不會有力量獨自撐起家庭,更不會懂得什麼叫作對土地的愛。而在最後,如果不是在發現衛希禮真的沒有愛過自己而又失去了可依傍的白瑞德,她也不可能真正獲得感情上的成熟與獨立。

從另一個角度上看,《飄》這本書所敘述的與其說是一個愛情故事,不如說是一個女人的成長過程。她經曆了一次次的挫折與痛苦,每次被打倒後,她都努力想站起來,而在這種努力中,她發現了蘊含在自己心靈中的,但是自己卻從未看到過的一種更深的情感、更大的力量和更頑強的意誌,她終於接近了自己心中最深處的那個力量源泉。她發現了真正的自我,開發了自己的潛能,使自己由一個依賴性強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堅定負責的獨立成熟的人。

看看身邊的人,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心理力量的大小很不同。有心理力量的人,未必多麼強壯,也未必有多麼聰明,但他們有種氣勢、有種堅毅,讓其他人為之折服。再拿《飄》裏的人物做例子。郝思嘉的父親似乎不是個弱者,他性情剛強勇敢,但是他的心理力量並不十分強大,因此當厄運到來時,他的精神就垮了;衛希禮也一樣是個勇敢的人,但是他的心理力量也不是很強大,因此當南北戰爭中南方失敗後,他也失去了生機;白瑞德的心理力量就比較強;韓媚蘭雖然體弱無力,卻和郝思嘉一樣有強大的心理力量 —雖然表現形式不同,因此韓媚蘭在任何危險中從沒有過驚慌失措。

雖然我們無法用測力器測出心理力量的大小,但是當一個心理力量大的人來到身邊,每個人都能感覺到他的力量。這種人能給人一種威脅感,或一種安全感,視他與你的關係而定。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用“力比多”這個術語稱呼某種看不到的生命能。這種“力比多”蘊藏在心靈深處,如同石油蘊藏在地下。“力比多”通過各種渠道轉化為我們進行心理活動所需的力量。當一個人可用的“力比多”較多時,他的心理力量就大。人與人的“力比多”不一樣多,每個人的“力比多”也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得到充分利用,每個人都可以有很大的心理力量。

如同《飄》一開始時的郝思嘉,遇事驚慌失措,不知道自己本來是一個堅強有力的人,那時她的“力比多”渠道就沒有打通,就如不知地下有石油的人一樣,隻好用地麵上的柴草燃燒生命之火。而當一次次挫折逼得她不得不開掘內心中的潛能時,她終於越來越多地挖通了通向地下石油的渠道或油井,而當她獲得了內心的力量源泉後,她顯示出了巨大的心理力量,她可以在風雨中獨立。

厄運往往是我們的好老師,雖然它的外表很嚴厲。在厄運中,人們的“力比多”渠道最容易打通,因此可以說命運是公平的,它給人不幸的同時附帶了一筆巨大的財富 —開掘地下“力比多”所用的鑽頭。在挫折中,你不能僅用平時的心理力量來應付,你需要更多的心理力量,這時你的心靈就會自發地努力打通“力比多”渠道。

我特別要告訴那些遇到厄運的朋友,不要失去這筆命運送給你的財富。不要僅想著如何熬過痛苦,如何減少痛苦給你的傷害。如果你抱頭忍受命運的打擊,所得的隻有傷痛。而你如果時時想著:

“我不能白白受苦,我一定要在這件事中學到一些東西,我相信我還有更大的潛能。”你也許會和郝思嘉一樣,發現從內心深處湧出一股強勁的力量,那是你從未體會過的。真的,隻要你抵抗災難和不幸,如同死守陣地的戰士,同時對自己說我還有潛在的力量,那麼那股力量就會出現。隻要你堅持,隻要你相信。

去讀讀《飄》,去看看不幸會帶來多麼巨大的財富。

永不言敗

不承認有失敗,才是成功者的秘訣

你可以永遠不失敗,這不需要你有過人的天賦,也不需要你有奇跡般的好運,成敗之間隻是一念之差。

你的企業破產了,這並不是失敗,因為畢竟有了經驗教訓,你還可以東山再起,也許下一次你將贏得億萬財富。

你寫的書出不了,這更不是失敗,你可以因此發現並改正書中的缺點,然後找下一家出版社。

你高考落榜了,這一樣不是失敗,因為你還可以明年再考。就算你屢次失利,也不是失敗,因為成人自學高考的機會永遠存在。

最優秀的人都會有一時的失利、挫折,但是他們沒有失敗。失利和挫折隻是成功路程中的驛站,當然這是不舒適的驛站,但是它不是墳墓。失敗才是墳墓。

不承認有失敗,這不是阿 Q精神,不是在玩弄語言花招,而是一種成功者的態度。有了這種態度,你固然仍會遇到挫折,但最終必將成功。

以前在報上看到一個叫孔乙的女孩的事。她想讀大學,但是第一次因偶然事件沒能參加考試,第二次因沒有錢而未能如願,第三次因條件不符未能上大學,第四次又因沒有錢而中途失學未參加考試。但是在第五次,她終於成了大學生。

因為他們不接受失敗,所以他們沒有失敗,有的隻是挫折而已。

小時候孩子們打架,一方把另一方打倒不算結束。壓在上麵的孩子要問下麵的孩子:“你服不服?”如果下麵的孩子說“服了”,他就是失敗者,這場戰鬥結束,而如果他說“不服”,戰鬥就仍將繼續。當命運把一個人打倒在地的時候,隻要他不服,他就可能繼續和命運戰鬥,直到他戰勝命運。

命運女神隻欣賞戰勝她的人,隻把豐厚的寶物贈給這些人,這些永不言敗的人。

不言失敗的人和失敗者隻有一念之差,那就是信念上的差別。不言失敗的人有必勝的信念,他們相信自己,認為自己必將成功。暫時的失利不說明自己無價值。文章沒發表,隻說明文章沒發表,不說明自己沒有寫作能力。女友離開,隻說明她不愛我,不說明我沒有價值。文章將來總會發表,愛我的人總會來到。失利和挫折並不是壞事,它可能幫助你發現問題,發現需要改進的地方。失利說明你遇到的題目較難,超出了你現有的水平,但是也正是因為生活給你出了難題,你才有機會超越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

失敗者沒有必勝的信念,他們或是懷疑自己,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或是幹脆不相信自己能成功。懷疑自己的人害怕挫折,一旦遇到挫折他們就十分沮喪。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就證明了他們沒有能力,或證明了他們不被命運之神寵愛。他們會輕易相信這就是失敗。不相信自己的人對挫折反倒容易接受,因為他們想的是“我知道我會失敗,我認命了”。

這兩種人的一念之差也可以說是心念的差別,失敗者沒有對目標的渴求,沒有獲取成功的決心。他們在向命運索要時說:“請給我我想要的,但是你如果不給我,也就算了。”而永不言敗的人則說:“我要,我一定要,如果你現在不給我,我還會繼續向你要。”有了這種決心,這種堅持,必將會得到他們想要的。《聖經·新約》中說:“凡是求的,就必得到。”魯迅說:不論想得到什麼,隻要“執著如怨鬼”,是無不能成功的。

相信自己不會失敗的人勇於進取,因為他們不擔心那一時的挫折,挫折不會讓他們否定自己。相信自己不會失敗的人會全力以赴,因為他們不去想萬一失敗了如何麵對自己,不預留退路。相信自己不會失敗的人不自怨自艾,不歎息悔恨,因為他們沒有時間沉溺於過去,他們還要為未來而奮鬥。相信自己不會失敗的人最有韌性,因為在最黑暗的夜裏他們心中都有曙光。

失敗是不存在的,最不利的結局也隻是“尚未成功”。隻要繼續努力,終會見到成功。

等待

要相信“該來的自然會來”,千萬別焦躁

去年春天,我在屋外空地上種了一些扁豆。心想,在讀書累了的時候,看看自己親手種的扁豆秧,肯定是很讓人愉悅的。種子種下三天後,我去看了看,還沒發芽,隨手澆了一點水。又過了兩天,我又去看,還沒有發芽。就有點兒著急了。隨後我天天去看,天天看不到發芽。我很焦躁。過了一個多星期,我幹脆不去看了,我想豆種肯定是死了。一個月以後,我偶然往那片空地上一看,卻發現扁豆秧長出了

不少。該發芽它就會發芽。隻是它需要時間—我需要等待。我回憶起很多年前第一次投稿的情景。那時我把稿子寄出去後,幾乎天天急著到收發室等郵件,卻天天落空。焦躁中,我的自信一天天減少。等到我對自己說“不去看了,肯定不會發表了”之後,一本刊登了我的稿子的樣刊卻突然來了。

許許多多的事情都如那扁豆秧,需要時間才能發出芽,在種子種下去之後,在該澆的水澆好了之後,我們必須懂得等待,等待種子以它自己的節奏吸收水分,以它自己的節奏脹滿種皮,伸展出芽和根,以它自己的姿態,把芽長出地麵。

在看不見的時候,要等待。

懂得等待的人是不焦躁的,他們不會像我,恨不得刨開土層看那豆種。他們能平靜地等,是因為他們確信:該來的自然會來。

不確信才會焦躁。

許許多多的事情都如那扁豆秧,並非你播下種子即會看到結果。它有自己的生命節奏。我們做完該做的一切後,就要平靜耐心地等待。對人、對社會,都是這樣。

我做心理谘詢時,常常發現有些人的心理症結一時不能解決,他們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接受我所講的道理,在這種時候我把該說的說完,不求他們馬上理解。

有人會說:“我還是不能理解。”我就回答:“不要去管它了。”

我用語言在他們心裏種下了一粒種子,但是他們心裏現在還沒有適合“種子”發芽的溫度和土壤,沒有水,那麼就讓種子留在心裏吧,等這一切有了之後,種子會以它自己的節奏成長起來的。也許在三年之後,五年之後,他們會想起我當時所說的話,會徹底明白。相信種子終會長成植物,會結出果實。

等待意味著不間斷地做。不也有這種時候嗎?我們聽說該如何做對身體有利,對改善性格有利,或對改善人際關係有利,我們做了,卻沒看到明顯效果,於是就放棄了,並且說這方法無效。但是它並不是無效,隻是我們還不懂得等待,沒去等待它的效果慢慢成長。

漢代有個方士告訴皇帝,菖蒲可以使人長壽。菖蒲是不值錢的植物,於是皇帝試吃了,皇帝手下的臣子們也紛紛試吃,可毫無感覺,大家也就不吃了,隻有一個人一直吃,一直等到見效。後來,他身體健壯,壽命極長。

這或許更像等待種子發芽,並且不間斷地每天澆水。

一位男子向一位高傲的女子求愛,送一次紅玫瑰,被拒絕,第二次,又被拒絕。他每天送一次,耐心地等待有一天她會愛上他。

這似乎是簡單到笨拙的方法吧,但是它最有效,你不會知道是在哪一天,但是終會有一天,高傲的女子會被感動,會愛上這位男子。

在等待的日子裏,我們不是什麼也不做。哪怕在等公共汽車的時候,你還可以抽空看看街景,何況等待重大事情的日日夜夜呢!一邊等待,我們還可以一邊做其他事。在等待日出時,我們可以看看星星;在等待發芽時,我們可以整理農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