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在讀書,人在書中讀的,不過是自己。”——羅曼羅蘭
閱讀時,我們以為看的是別人的故事,其實不是,我們看到的是隱藏的自我。
從某種程度上講,閱讀,是認識自己的最佳渠道。
我們認同的人物,一定是我們希望成為或擁有的人物。我們感動的情節,一定是我們內心渴望的情節。
一個人喜歡孫悟空,是因為他夢想成為孫悟空;一個人喜歡林黛玉,是因為她渴望成為林黛玉。
然而,這渴望當中也有區分。
有的渴望擁有林黛玉的才華,有的渴望像林黛玉那樣,有一個在意她的寶哥哥。
閱讀時,走進人物,閱讀後,跳出人物審視自己,是發現自我的最佳方式。
這是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成長、獲取知識,更有利於了解自我。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從閱讀中發現那真實的自我。還需要技巧,需要機緣。要碰到自己中意的人物,並真正走進、了解那人物才可以。
因此,發現自我的方式便由閱讀變成了廣泛閱讀。
從蕪雜中提煉,自眾多中發現。
這並不容易。
作為一個書寫者,能做的,也僅僅是提供更多的典型,並盡可能將之分析得深入、透徹。
至於哪個人物能夠對應到自己,隻能依靠讀者自己去發現了。
我相信,若有緣,這必然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