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楔子(1 / 2)

1988年秋,夜。

大秋剛收完,馬上就要八月十五了,姣白的月光映照的華北某個小村莊顯得格外寂靜。村子東北頭的七分新的三間瓦房的東屋七八個成年人正靜靜的看著土炕下站著的稚氣少年。

“十四我也不小了,以後我就自己挑門口過日子。錢分三份,爺爺奶奶一份,姥爺姥姥一份,這算我替我爸媽給老人的養老錢。我一份,畢竟咋兒說我過日子也得花錢。”少年平靜的又重複了一遍。

大隊書記孟祥寶有點兒不放心,“小寒雖然打小看著你長起來的,也知道你這孩子是個踏實孩子,也有心眼兒。可這挑門口過日子可不容易啊,你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別腦袋一熱就說。”

“表叔,我想好了。我爺爺奶奶年紀也一年比一年大,我二叔也該結婚了,還有我老叔和老姑都得他們費心。我呢,雖然小但隻要不敗家這幾千塊錢也夠我生活嘍。我爺爺奶奶也不能不管我,碰到難處肯定幫一把。再說還有大隊呢,莊裏的大爺大媽、叔叔嬸子的平常也都挺照顧我的。也就幾年,我也就長大了。”少年語氣依舊平靜,似乎早就做好了打算。

“這可不中,哪兒有這麼大點孩子拿這麼多錢的啊!”奶奶薄秀芝馬上開口反對。蓋上瓦房,就把娶了媳婦忘了娘的有殘疾的大兒子分家分了出去,誰知道大兒媳婦敢幹,也會過,幾年就起蓋了三間瓦房。雖然老大家兩口子出車禍死了自己心裏也不得勁兒,但想想馬上就要說媳婦的二兒子,還有隻比孫子大四歲的雙胞胎,小兒子和老閨女,心馬上就又硬了起來。

“恩、恩。親家母說的也是畢竟也是一萬多,這可不是小數。”覺得外甥和自家近的作為娘家的代表人大舅李維文說。

“大隊經手運輸公司一共賠了一萬七千三百三十八塊五毛六,包括昌斌兩口子的喪葬費、老人的贍養費、孩子的撫養費、孩子住院的營養費。一包在內,咱們三方簽字,錢早到大隊賬上了,今兒我也都帶過來了。按小寒說的,一家就是五千七百七十九快五毛二。說實在的真要這麼分,孩子吃點虧,剛從醫院出來的。人家運輸公司也特意說了,這錢裏有孩子的營養費。”大隊會計孟繁貴有些不耐煩的插了一嘴。心裏想,都是說的好聽,不就看上孩子的錢了麼。

“沒事兒,我沒事兒了。我爺爺奶奶白發人送黑發人還得操持我爸我媽的白事兒不容易;姥爺姥姥也都受不了,有病了,還起不來炕呢。就這麼分吧!”張小寒雖然語氣平靜,但心裏還是有一些膩味。

“昌斌他們還有存折呢!”薄秀芝嘟囔著。

斜倚在門口炕邊被垛上退伍軍人出身的大隊長張樹清“噌”一聲,坐起來說。“嫂子,你別磨嘰了。今兒昌斌家媽家也來人了,咱不能丟人丟外莊去。”又看了看大哥張樹生說,“按莊稼勾當說,昌斌早就分家另過了,如今兩口子都沒了,家產天經地義就是他兒子的,跟別人沒關係,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也不行。從國法講,照小寒說的,你們兩家都分小六千,這年頭說,四千塊錢三間瓦房帶廂房、豬圈、院牆都能蓋起來。不說土裏刨食的,就說從鄉莊出去的,市裏掙工資的,四六八莊掃聽掃聽給他們爹媽都多少錢。再說小寒是你親孫子,爹媽沒了,還知道替爹媽盡孝。誰家孩子是啥樣都明白,咱們就不能讓好孩子為難!大哥,你說是吧。”

看到張樹生點頭,大隊書記孟祥寶說:“這事兒就這麼定了。繁貴叔,就按小寒說的寫吧,賠償的平分三份兒。昌斌他們家分的地,樹生大哥你們先種著,一年給小寒三百斤麥子、一百斤稻子、二百玉米,公糧你們交,菜地小寒自個料理。另外,醜話說頭裏,小寒自己挑門口過也不容易,平常不管爺爺家還是姥爺家能多幫就多幫幾把,從大隊角度說歡迎。但是要是打主意從小寒這兒借錢,得經過大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