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依托網絡改進集體主題研訓。傳統教研由於時空的限製,隻能少數幾個人發言,意見難以充分表達,且過分注重個別優秀教師的示範而忽視了蘊涵在廣大普通教師的互動,不利於形成集體智慧。利用網絡開展交互式主題研訓,能避免直麵相對時的拘束與尷尬。如論文點評與撰寫培訓,可以直接將被點評的教師論文傳於博客中,在規定時間中,讓教師參與點評與修改,最後由指定名師作論文撰寫的培訓指導。
(四)建構網上整體推進機製,強化教研自主性
在推廣網絡教研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教研管理機製的創新,提升教師的教研意識,促進教師的自主教研,實現自主發展。
譬如我校建立網絡(博客)教研理事會,來激發教師的教研成就感。
網絡教研(博客)理事會以“書寫教育事例,共享教學經驗,交流教學資源,積澱教育品質,實現專業發展”為活動宗旨,其會員為學校網絡教研的活躍分子。其責任是:管理博客日誌、積澱精神內涵、打造文化品牌。
如我校的博客理事會要求理事審核博客日誌,對質量較高的博文審核後加“精”,並要求對瀏覽的博文輪流進行點評。加“精”與點評工作相對於理事會成員可能無需太多時間,但因為有人參與點評,會引來更多教師的跟帖。這相對於發帖的教師而言,將是莫大的鼓勵。
又如我校建立網絡教研公告製,定期進行校內外教研情況“盤點”,其中包括教師在教育教學上獲得的榮譽、獎項及報紙雜誌上發表論文,以及教師在當月發表日誌數、參與點評數、獲得教研“貨幣”數等以排行榜的形式予以網上公開,激發教師的參與熱情,使教師們在校本教研參與中更有成就感。
(海鹽縣實驗小學 林會國)
其實,解決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是真正喚醒教師的主體意識。教育博客確實有利於將教師和學生的個人隱性知識顯性化,並讓全社會共享他們的智慧、知識和思想。所以當人們發現教育博客的巨大價值後,力促教育博客介入傳統教研,作為傳統教研的補充。如海南的成長博客,就是教師和教研員利用教育博客開展網絡教研,擴展傳統教研途徑,提升教研效益的可貴探索。但人們在很多時候認為教育博客就是網絡教研,網絡教研就是寫博客。這是並不恰當的。應該說,博客最適合的是寫教育敘事、教學反思。為充分發揮網絡教研的作用,還需將教育博客和其他網絡教研方式如QQ、Wiki、論壇等結合起來,彌補教育博客功能上的先天不足。
案例6.11構建Blog+QQ群,促進教師群體反思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推進,網絡教研日益受到教師的關注。筆者結合2004年參與江北教師博客網的開發、運用等實踐工作,對網上群體反思平台的搭建及運行模式進行了初步的探究,並對教師研究中組合應用Blog與QQ群的做法進行了探索和反思。
(一)Blog和QQ群相結合的優勢
目前,教育領域中大量應用的Blog已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師反思工具。教師除了可以在其中記錄自己的學習、研究、教學經驗與思想變化外,還可借助Blog“平等、開放、共享”的發布機製,把自己的做法、經驗與異地教師分享,既為他人提供思維的前提和原料,也幫助自己反思,在群體的分享與交流中促進自身的提高。QQ是基於Internet 的一種免費的即時通信軟件,是國內用戶最多的通訊軟件之一,已成為大多數教師的網絡通信工具。教師之間可以進行網上尋呼、在線實時交流,以及離線狀態下留言的保存。它的最大優點是群功能,我們可以組建不同的研究群體,共同反思教育問題。
比較兩者,QQ雖有即時的優勢,但是交流過的信息不易保存和共享,且交流的信息可能比較膚淺。而Blog正好相反,它沒有即時通訊功能,信息發布與他人瀏覽並不同步,而且需要教師的訪問,但其受眾群體廣。這兩者的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可以搭建適宜教師群體反思的平台。
(二)Blog+QQ群的建立
1.建立區域性Blog平台。
首先,要由教育部門組建區域Blog平台(不提倡學校各自為政,各自建立自己的Blog)。然後根據教育教學的需要建立Blog,如教研室Blog、名師工作室、教研組、教師個人等Blog組。另外,還要給教師提供屬於自己的個人網站,有域名,有空間,可分欄目,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