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雄獅:東北抗聯第3軍軍長趙尚誌(2 / 3)

愛唱上麵這支歌的反日部隊,就是轉戰北滿,名震東北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它的軍長就是民族英雄趙尚誌。在抗戰時期,東北地區流傳有“南楊北趙”之說,趙尚誌與楊靖宇齊名。

1935年春,東北大地仍然是冰雪鋪地,江河封鎖,趙尚誌與李華堂、謝文東等抗日義勇軍將領會師於方正縣的羅勒密,共同組織北滿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謝文東任軍事委員長,趙尚誌任總司令,李華堂任副總司令。北滿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成立後,旋即集合大軍攻破了方正縣城,日軍對此極為驚慌,急忙布置沿江“討伐”,趙尚誌率部果敢迎敵,消滅日軍30餘名,傷百餘名,繳得機關槍一挺,迫擊炮一門。

1935年1月28日,趙尚誌率領的東北抗日遊擊隊哈東支隊擴編成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趙尚誌任軍長,馮仲雲任政治部主任,下轄1個師(3個團),1個保安營、1個少年連。在第3軍成立典禮上,趙尚誌發表了第3軍成立通電宣言,東北各地抗日義勇軍代表以及當地武裝農民自衛隊代表參加了典禮。趙尚誌作了慷慨激昂的軍事報告,提出了振奮人心的奮鬥目標,趙尚誌說:“我軍要踏著犧牲烈士的鮮血前進,要為發展3個師而奮鬥!”

1935年夏,日軍對第3軍發動夏季“討伐”,此次除武力“討伐”外,還實行集團部落政策,並對抗日遊擊區大肆燒殺,叫嚷要“毀滅趙尚誌的根據地”,在日軍的破壞下,整個根據地三分之二以上地區幾乎成為一片焦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成立之初,主要活動於延壽、方正、五常和雙城一帶。麵對敵人的步步進逼,趙尚誌命令第2團、第3團在原地堅持鬥爭,他率第3軍主力向方正、湯原、勃利一帶轉移,東進至牡丹江沿岸,在鬆花江下遊地區開辟新的遊擊區。

趙尚誌率部到達方正縣大羅勒密,同李延祿指揮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4軍彙合,然後渡過鬆花江,在湯原縣境與當地遊擊隊會合,在湯旺河地區建立了後方基地,同時幫助湯原抗日遊擊隊擴大組織,建立了通湯抗日遊擊區。在趙尚誌幫助下,湯原遊擊隊擴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6軍,從而鞏固擴大了湯旺河後方根據地。

同年冬,日軍發起冬季“討伐”攻勢,並采取“歸大屯”政策瘋狂屠殺抗日軍民,道北遊擊區遭受了極大破壞,在該地區活動的第2、第3團受到很大損失。趙尚誌率軍部返回,領導第2、第3團轉向雙城以東地區繼續堅持鬥爭,又成功開辟了巴彥、木蘭、通河新遊擊區。

趙尚誌率領部隊巧妙與敵周旋,積極發展武裝,擴充人數,加強部隊內部政治教育,先後吸收抗日農民自衛隊數萬人,還建立了婦女抗日會、青年抗日義勇軍、抗日兒童團等組織,活動遍及城鎮和鄉村。到1935年秋,第3軍已迅速發展為3個師,擴編為6個團。接著趙尚誌率軍部及第4、第5團東進到勃利地區,同第1團會師後,取得了刁翎、八浪河等戰鬥的勝利,爾後與第4軍協同取得了大、不稗子溝戰鬥的勝利。

1936年1月下旬,在北滿地區活動的抗日部隊在湯原縣境內舉行聯席會議,趙尚誌率部參加,會議對中共中央年前發表的《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進行了學習和討論,趙尚誌堅決擁護這個宣言。根據“八一宣言”精神,決定成立東北民眾抗日聯合軍臨時政府,會後成立了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趙尚誌任總司令。2月20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東北抗日部隊領導人名義發表了《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製宣言》。此後,東北地區的各抗日部隊相繼改編為抗日聯軍。趙尚誌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改稱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趙尚誌任軍長,馮仲雲任政治部主任,下轄7個師。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成立後,趙尚誌任省委執委會主席,馮仲雲任書記。

1936年秋,日軍發動以賓縣、木蘭、通河、湯原、依蘭五縣為中心的大“討伐”,趙尚誌率第3軍部隊以靈活機動的遊擊戰術英勇抗戰。為挫敗日偽軍的重兵“討伐”,趙尚誌率領一部兵力向鐵力、海倫、龍門遠征,開辟小興安嶺和黑嫩平原的抗日遊擊戰爭,於11月率領500餘人踏上西征之途。敵人發現趙尚誌的動向和意圖後,立即派重兵堵截。趙尚誌在鐵力地區布置工作後,又率部向遜河方向前進。12月,在到達海倫冰趟子後,麵對一直尾追不舍的日軍“討伐”隊,趙尚誌決心利用有利地形打一個漂亮的伏擊戰。

趙尚誌命令部隊花兩天時間築起一道雪砌水澆的交通壕,並在幾座木屋內準備好足夠的燒火木材。第三天,800餘日軍進入了包圍圈,遭到了第3軍的伏擊。趙尚誌率領的第3軍不僅占有地勢之利,而且還得到了天時之助。當時天氣寒冷。在戰鬥中抗聯戰士輪流到木屋中取暖然後再投入戰鬥,而日軍在冰趟子上戰鬥,不僅手足凍傷,手中的武器也出了問題,槍油凝固,槍栓拉不開,機槍打一陣就啞了。整個戰鬥結束後,日軍損失30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凍死的,第3軍僅傷亡40多人,取得了抗日聯軍第3軍建立以來的最大勝利。

趙尚誌將遊擊戰術發揮到了極致,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在他的率領下,中東路東線牙不力小站一個月裏被襲擊、劫車在25次以上,在鬆花江上營口輪往返哈爾濱大黑河線,一個月內被劫3次。拉濱線沿途幾乎是他的家鄉地,在冬季白雪遍地的時候,他曾屢次進軍到哈市郊外黃山嘴子、帽兒山、老頭山一帶襲擊敵人、捉漢奸等,使敵人非常恐慌。

趙尚誌率領第3軍打破了敵人的圍堵,縱橫千裏,經曆百餘次大小戰鬥,粉碎了日偽軍的數次“討伐”而名揚海內外,從而牽製日軍的近20萬大軍不能開到關內侵擾平綏等線。抗聯第3軍活躍在鬆花江兩岸,極大地鼓舞了北滿人民的抗日熱情。對於趙尚誌出色的軍事才能,指揮“討伐”的日軍中將岩越也驚歎:“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誌”。

趙尚誌率領抗日聯軍第3軍活躍在鬆花江兩岸,與南滿的抗日活動遙相呼應,形成了東北抗日的高潮時期。在法國巴黎出版的《救國日報》高度讚揚了抗聯部隊“不怕苦,不怕死,氣壯山河”的英勇氣概。日本陸軍次相梅津在日本眾議院回答議員“關於日本在偽國‘討伐’抗日義勇軍的問題”時說:“雖然近來‘討伐’頗見攻效,但我不敢說到底還需要多少年份,才可完成對‘滿洲國’內抗日義勇軍的‘討伐’。”而日本軍部的高層軍官荒木更是說,要“徹底肅清”東北義勇軍,“大約需要十年時間”。

對此,《中華日報》曾報道稱:“過去數月,在東北之義勇軍,倍見活動,義勇軍最善乘敵人空虛而出奇製勝。義勇軍熟悉地勢,出沒無常,日偽部隊應為此困而喪失大批軍械糈糧。隻就延邊一帶之義勇軍而言,人數即在十萬以上。義勇軍化整為零,避免正麵戰,而多從事襲擊,日偽部隊,屢為所挫。義勇軍現有輕重機關槍及射彈機等利器,其戰鬥力不亞於日軍雲。由此看來,梅津所謂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完成‘討伐’義勇軍,實非虛語也。”

趙尚誌的部隊經受住了日軍的大“討伐”,並進一步發展壯大。到1936年8月,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已發展到10個師,6000餘人。

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後,日軍為了鞏固東北基地,加強了對抗日聯軍的圍剿。關東軍製定了“三江省(黑龍江合江地區)三年治安肅正計劃”,敵人調集日軍70萬,偽軍30萬,對東北地區進行“大討伐”,瘋狂進剿抗聯根據地,抗日聯軍受到巨大損失。麵對敵軍的進攻,長期孤懸敵後的抗聯力量急切盼望得到中共中央的指導,以確定下一步作戰方針。

1935年2月上海中央局被國民黨特工機關完全破壞後,東北黨組織與中共中央斷絕了聯係,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開始接手東北黨的指導工作。

當時領導整個東北抗聯的滿洲省委在1935年春已基本停止工作。1936年3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正式宣布撤銷滿洲省委,成立南滿、東滿、吉東、鬆江四個省委。不久成立了中共南滿,東滿,吉東三個省委,鬆江省委未成立,而成立了北滿臨時省委,趙尚誌任省執委主席,馮仲雲任書記。滿洲省委撤銷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全麵指導整個黨組織和抗聯的工作,但1937年下半年王明、康生回國,抗聯與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聯係也中斷了。

為了恢複與中共中央的聯係,北滿臨時省委多次派人越境去前蘇聯以恢複與中央的聯係,但始終未獲結果。1937年底,從前蘇聯方麵傳來消息稱,蘇方要求北滿省委派主要負責同誌赴前蘇聯商討重大問題,北滿臨時省委在依蘭楊家溝召開會議後,決定派趙尚誌作為省委代表赴蘇。

1938年1月4日,中蘇邊境風雪彌漫,下午3時許,前蘇聯守軍在巡視時發現中蘇邊境界河的積雪中有尚未掩埋的足跡,在距邊境不足1公裏的額爾古納鎮外,逮捕了剛從中國黑龍江越境而來的4個中國人。其中為首者就是威震遠東地區的中國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軍長趙尚誌。前蘇聯邊防軍不肯聽趙尚誌用熟練俄語進行的解釋,不容分說就將他們關押在額爾古納村的臨時監禁室,然後火速向前蘇聯遠東軍總部電告趙尚誌被關押的消息。

滿懷希望的趙尚誌剛剛踏上了前蘇聯的國土即遭關押,他不斷向蘇方提出交涉,但出乎意料的是,蘇方矢口否認邀請北滿省委代表一事,並將其押解到赤塔繼續關押起來進行審查,盡管趙尚誌多次向蘇方申辯、解釋乃至抗議,蘇方依然置之不理。而在東北,一場主要矛頭指向趙尚誌的黨內反傾向鬥爭開始了。1938年6月,在通河召開北滿臨時省委第8次常委會,趙尚誌被撤銷抗聯3軍軍長等一係列職務

趙尚誌對蘇方的無理關押非常憤怒,他堅決要求回東北活動,並計劃親自去找黨中央。盡管他知道,通往延安之路無比艱險,但犧牲生命,也在所不辭。正是那種不怕任何艱險,不懼任何敵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為他奏響了人生旅程的最後一曲悲歌,寫下了東北抗聯史上沉重的一頁。

同年2月,毛澤東在延安《解放周刊》了發表了對美記者的談話,毛澤東高度讚揚說:“有名的義勇軍領袖,楊靖宇、趙尚誌、李洪光等,都是共產黨員。他們堅決抗日,艱苦奮鬥的戰鬥成績是人所共知的。”趙尚誌抱定了寧為真理而犧牲的決心,他要到關內去找黨中央、毛主席。他要向黨組織表明一個被無辜開除黨籍的布爾什維克,對黨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對革命理想至死不渝的忠誠。

在被蘇方不明不白關押一年多以後,1939年5月趙尚誌獲得了釋放。蘇方解釋這純屬誤會,並轉達了共產國際決定,任命趙尚誌為東北抗聯總司令,即日返回東北,還組建了100餘人的騎兵讓他帶走。1939年5月4日,前蘇聯遠東軍司令部派參謀長季維諾夫少將接見並宴請趙尚誌並對錯誤限製自由一事表示歉意。1939年6月下旬的一天深夜,趙尚誌率領這支百餘人的抗日武裝,攜帶蘇軍支援的一批包括輕機槍、手榴彈、迫擊炮和數百支步槍、電台在內的武器越過中蘇界河,再次馳騁於白山黑水之間,與凶惡的日本關東軍展開頑強的血戰,

趙尚誌回到東北後發現,原抗日聯軍第3軍6000多人的部隊,死的死散的散,所剩無幾。剛剛歸國的趙尚誌還發現,到處都張貼著緝捕他的懸賞布告,一張危險的大網在向他卷來。他一回到東北,新任日本關東軍總司令梅津美治郎就發布命令,全力搜捕趙尚誌,懸賞1萬元收買他的人頭,甚至叫囂“一錢骨一錢金,一兩肉一兩銀”。

趙尚誌隨即把在蘇聯的東北抗聯人員100多人組織起來,編成一支精幹的隊伍,立即投入了抗日鬥爭,他指揮部隊攻占了烏拉嘎金礦,擊斃數名日軍和20名餘名偽軍,繳獲一部電台和大量物資,還吸收了一部分礦工加入抗聯隊伍。當時國內報紙曾載文稱:“趙尚誌部下抗日義勇軍千餘名於2月22日襲擊東北有名煤礦區鶴立崗(由日本南鐵公司經營),日軍出而抵抗,被義軍擊敗,日軍死13名,義勇軍捕獲日本工程師1名及礦警1名,占領該礦,至次日始從容退去。”

趙尚誌於1939年底再次進入前蘇聯,與抗聯其他領導人商討以後的活動計劃。

正在這時,傳來了北滿省委“永遠開除趙尚誌黨籍”的決定,在這份《關於永遠開除趙尚誌黨籍的決定》中,指出把趙尚誌永遠開除出黨的原因在於他犯有三大嚴重錯誤:第一,趙尚誌1936年在黨的會議上反對中共中央路線,反對王(明)康(生)指示信;第二,實行“左”傾關門主義路線;第三,懷疑北滿省委主要負責同誌為黨內奸細,並密謀捕殺北滿省委負責人。

趙尚誌在前蘇聯看到這一文件後,悲憤欲絕,當場提筆給北滿省委寫了一封言詞誠懇的《請求書》。在承認自己確曾犯有錯誤的同時,趙尚誌又聲淚俱下地要求北滿省委把他留在黨內。他寫道:“黨籍是每個共產黨員的生命。因為我參加黨的革命鬥爭已經15年,黨的一切工作,就是我一生的任務。請求黨重新審查。同時,我認為黨不能把我從黨的部隊中清洗出去,那將會使我像受到死刑宣判一樣難過。我萬分地向黨請求審查,給我從組織上恢複黨籍,恢複我的工作,我不能一天離開黨,黨也不要一天放棄對我的領導……”

這次開除黨籍,給剛燃起希望的趙尚誌以當頭一棒,趙尚誌心情十分沉重,他向黨表示,他永遠不離開黨,請求黨對他重新審查,要求恢複黨籍。可是無論如何申辯都無濟於事。抗聯領導人周保中和馮仲雲也分別寫信給北滿省委,希望減輕對趙尚誌的處分。

北滿省委在收到趙尚誌從前蘇聯寄回的《請求書》後,不久即複信給趙尚誌:“……北滿省委根據上級黨的建議,尊重兄弟黨的建議,根據北滿黨大多數同誌的討論決定,隻取消其‘永遠’二字,改為‘開除趙尚誌黨籍’,其它,沒有減輕的餘地……”。據此,北滿省委修正了原決議,改為“開除趙尚誌黨籍的決議”。在這種情況下,趙尚誌已無法再回北滿工作。這位抗日名將,陷入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困境。

趙尚誌知道,早在1936年北滿臨時省委的會議上,他曾對王明、康生的指示信提出不同意見的時候,就已為自己在黨內的危機埋下了禍根。而他在領導抗聯和第3軍期間對當時北滿省委部分領導人的右傾錯誤所表現的不滿和非議,顯然是這次被永遠開除出黨的根源。至於有人誣其有反對省委的叛黨行為,在光明磊落的趙尚誌看來,更是不值一駁。因此,趙尚誌決心采取冷靜麵對的坦然態度,以抗日大局為重,毅然放棄為自己繼續申辯的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艱苦的對敵鬥爭中去。

雖然趙尚誌再次被開除黨籍,飽受打擊,但他仍然意誌堅強,戰鬥不息,全身心投身抗日疆場,率小分隊堅持抗日鬥爭。他對周圍的同誌說:我生是共產黨的人,死也要死在東北抗日戰場上。

1940年3月,趙尚誌再次從前蘇聯回到東北。這時他改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的副總指揮。可事隔一年,當趙尚誌又赴前蘇聯參加第二次中蘇伯力會議時,他竟然被北滿省委某些人以“有言論錯誤”為名,撤銷了他的副總指揮職務。對此趙尚誌雖然痛苦,但他絲毫沒有動搖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前蘇聯當時出過一本小冊子,稱他為“中國的夏伯陽”。

隨著日軍對東北抗日根據地“圍剿”的加劇,東北抗聯逐漸陷入了困境。1941年10月,趙尚誌得到前蘇聯遠東軍的同意,帶領4名抗聯戰士又一次返回東北。這次回東北,他下了決心:“寧肯死在東北抗日戰場,也不回蘇聯”。日軍也沒有忘記這個令他們無比頭痛的“大大的趙尚誌”,日偽特務機關開始計劃捕殺趙尚誌。

鶴立縣興山鎮警察署特務主任東城政雄首先密派一個會說中國話代號“07”的日本特務,偽裝成支持抗聯的地下工作者,化名張玉清,打入了趙尚誌隊伍的內部。“張玉清”不斷為抗聯“提供給養和遞送情報”,很快就取得了趙尚誌的信任。

而此時的趙尚誌由於急於擴充實力,在吸收隊員時“饑不擇食”,來不及認真考察,被“張玉清”等人混入,引來了殺身之禍。

1942年2月12日淩晨,趙尚誌率隊伍走到一個菜園子前頭時,部下劉德山說:“咱們到屋裏暖和一下。你們先去,我去解手。”話音未落,他突然轉身到趙尚誌身後,舉起了步槍,向趙尚誌開槍,罪惡的子彈穿透了趙尚誌的腹部。劉德山是黑龍江珠河縣(今尚誌市)的一個老獵手,槍法奇好。腹部中彈倒在地上的趙尚誌,揚起手槍朝劉德山打去,劉當即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