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無可奈何花落去(1 / 3)

正是太陽肆虐的三伏天氣,午後的驕陽驅散窗外所有的行人,連植物也沒精打采地搭拉起葉片,隻有知了一直不知疲倦地發出單調的噪音,這在原本安靜的醫院中分外惹人心煩。盡管是開了冷氣,病房中的空氣依然鬱悶難當。

銀星熠看著躺在病床上,已經昏迷了十多天,全靠各種管子在維持生命的喬娜,麵無表情聽著醫生又一次的病情介紹。他一點也不相信自己聽到的話,現代的醫學這麼發達,怎麼會這麼長時間也找不出喬娜的昏迷的原因?可他又不得不相信醫生的話,因為他從這些天看的醫學著作中也得出和醫生相同的結論。難道躺在床上的真的是一個外星人?那為何醫生沒發現她的異常?顯然她的一切生理構成和生命反應與地球人沒有任何差別。

醫生還在歉疚地費力地繼續述說:“……現在的醫學雖然發達,可對很多的疾病還是無能為力。這些天來,所有能做的檢查我們都為你朋友做了,你朋友看來很……”醫生更加費力地在腦海中搜索,最後吐出一個他自己也很不明白的詞彙:“健康。”

銀星熠還是沒有說話,可他的好朋友溫彥芹卻忍不住嚷了起來:“你腦殼有乒乓!很‘健康’會昏迷不醒?”生於成都,長於成都的溫顏芹隻要一生氣,四川話就會冒出來。

醫生沒有計較溫彥芹的態度,事實上他也計較不了。溫彥芹很少來病房,火氣卻比一直守在病床前的銀星熠旺多了,每次來都要羅嗦一大堆,言語也越來越不客氣。不像銀星熠,年紀看來雖然不大,頂多也就二十出頭,性格卻少見的沉穩。聽得多,看得多,卻說得很少。

銀星熠多數時間都隻是搬一張凳子,安安靜靜地坐在病人的床頭,攤開一本醫學著作在細細研讀。看累了就爬在床頭小寐片刻,睡醒後又接著讀。

醫生不僅沒見過這麼癡情的人,也沒見過這麼肯用功的人,還沒見過這麼精力這麼旺盛的人,更沒見過這麼能吃苦的人。銀星熠除了在剛來的時候出去過一回,捧回大量的書籍以外,從來也沒離開過病房,也沒有好好的睡過一覺。他眼睛中的紅絲越來越多,可看書的速度卻依然不減。

醫生看著他由淺入深,手上的書越來越專業化,雖然很懷疑他囫圇吞棗地看了這麼多,究竟有多少是讀懂並記住了的,但還是對他越來越欽佩。因此盡管銀星熠從來也沒有指責過醫生,可醫生還是對自己不能治好床上的女病人,莫名其妙的就多了一份壓力和歉疚,連稱呼都由“××床”改成了“你朋友”,而大多數的時候,行醫多年的醫生早習慣了生離死別,看病人就如同工人看產品。

聽見溫彥芹的指責,醫生看也沒看他,例行公事地說:“我們確實是找不出她昏迷的原因來,我當了這麼多年的醫生,還是頭一次遇見這樣的病例。”

溫彥芹聽醫生說的又是這一套,挑眉正要說話,銀星熠舉手阻止了,回身坐在喬娜的床頭,澀聲說:“能讓我自己單獨在這裏陪陪喬娜嗎?”

聽一天也難得開口的銀星熠說話了,醫生知道他有逐客之意,卻沒辦法對他的態度生氣。這個病例實在太奇怪了,病人雖然昏迷,可一切生理活動都很正常,讓醫生無法可施,沒辦法維持醫生在病房中應有的尊嚴,很有些灰溜溜的感覺。

溫彥芹沒有走,他難過地說:“老大,你看開一些,喬娜突然昏迷,說不定也會突然醒過來呢。”

銀星熠依舊凝視著病床上的喬娜,頭也沒回的平靜地說:“大哥,你也走吧。我們兩人都不在公司裏,公司會亂套的。我這麼長時間沒有回公司了,公司的情況怎麼樣?和運遠的那份合同簽好了沒有?”

自從喬娜生病後,這還是銀星熠第一次提到喬娜以外的事情,溫彥芹不知道是欣慰還是難過,小聲說:“早就簽好了。你就放心好了,公司裏有我在,出不了問題的。”

銀星熠眼睛又落在床頭攤開是書本上,伸手握住喬娜冰涼的手,依然很平靜地說:“你也不用擔心我,我沒事。公司你暫時多費一點心,有問題就過來問我。”銀星熠其實並不擔心公司的事情,他提到公司的目的隻是要告訴溫彥芹他目前還好。由於性格的關係,他不喜歡和人交往,除了公司創立之初,他事事都參與了以外,在公司上了軌道以後,他大部分時間都隻負責決策,早將公司裏所有的具體事物交給溫彥芹管理,包括與大多數的客戶周旋在內。

溫彥芹歎息一聲,說:“那我先回公司了。老大,你也不要太難過了,說不定喬娜真的會突然清醒過來呢。”

仿佛是為溫彥芹的話做注腳,銀星熠覺得喬娜的手似乎是動了一下,一向鎮靜的他也不禁激動起來,丟開書本,站起來俯身連聲呼喚:“喬娜,喬娜,你醒了?”

正要離開的溫彥芹幾步來到床前,驚喜地說:“我去叫醫生來。我就說嘛,喬娜突然昏迷,說不定也會突然清醒。”伸手去按床頭的叫人鈴。

“別叫醫生來,溫大哥。”喬娜真的是清醒了,眼種的無奈一閃而逝,柔聲阻止說,“我不行了!有幾句話要和你們交代。”

這話頗為不祥,銀星熠緊握住喬娜的手,幾乎是咬牙切齒地說:“你別胡思亂想!”忽然他察覺到自己的失態,俯身湊進喬娜,溫柔的接著說:“醫生已經給你檢查過好多次了,你除了不明原因的昏迷外,什麼病也沒有,怎麼就不行了呢?你現在已經清醒了,就說明沒事了。你一定是感覺有些虛弱,那不過是因為你這一段時間沒有吃東西的原因,回去休息幾天就恢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