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天一閣(1 / 1)

《易經》reference_book_ids\":[720839228653358595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一

不知怎麼回事,天一閣對於我,一直有一種奇怪的阻隔。照理,我是讀書人,它是藏書樓,我是寧波人,它在寧波城,早該頻頻往訪的了,然而卻一直不得其門而入。一九七六年春到寧波養病,住在我早年的老師盛鍾健先生家,盛先生一直有心設法把我弄到天一閣裏去看一段時間書,但按當時的情景,手續頗煩人,我也沒有讀書的心緒,隻得作罷。後來情況好了,寧波市文化藝術界的朋友們總要定期邀我去講點課,但我每次都是來去匆匆,始終沒有去過天一閣。

是啊,現在大批到寧波作幾日遊的普通上海市民回來後都在大談天一閣,而我這個經常鑽研天一閣藏本重印書籍、對天一閣的變遷曆史相當熟悉的人卻從未進過閣,實在說不過去。直到一九九〇年八月我再一次到寧波講課,終於在講完的那一天支支吾吾地向主人提出了這個要求。主人是文化局副局長裴明海先生,天一閣正屬他管轄,在對我的這個可怕缺漏大吃一驚之餘立即決定,明天由他親自陪同,進天一閣。

但是,就在這天晚上,台風襲來,暴雨如注,整個城市都在柔弱地顫抖。第二天上午如約來到天一閣時,隻見大門內的前後天井、整個院子全是一片汪洋。打落的樹葉在水麵上翻卷,重重磚牆間透出濕冷冷的陰氣。

看門的老人沒想到文化局長會在這樣的天氣陪著客人前來,慌忙從清潔工人那裏借來半高筒雨鞋要我們穿上,還遞來兩把雨傘。但是,院子裏積水太深,才下腳,鞋筒已經進水,唯一的辦法是幹脆脫掉鞋子,挽起褲管趟水進去。本來渾身早已被風雨攪得冷颼颼的了,赤腳進水立即通體一陣寒噤。就這樣,我和裴明海先生相扶相持,高一腳低一腳地向藏書樓走去。天一閣,我要靠近前去怎麼這樣難呢?明明已經到了跟前,還把風雨大水作為最後一道屏障來阻攔。我知道,曆史上的學者要進天一閣看書是難乎其難的事,或許,我今天進天一閣也要在天帝的主持下舉行一個獰厲的儀式?

天一閣之所以叫天一閣,是創辦人取《易經》中“天一生水”之義,想借水防火,來免去曆來藏書者最大的憂患火災。今天初次相見,上天分明將“天一生水”的奧義活生生地演繹給了我看,同時又逼迫我以最虔誠的形貌投入這個儀式,剝除斯文,剝除參觀式的悠閑,甚至不讓穿著鞋子踏入聖殿,背躬曲膝、哆哆嗦嗦地來到跟前。今天這裏再也沒有其他參觀者,這一切豈不是一種超乎尋常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