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1 / 1)

王必勝

散文,一直為文學愛好者和大眾讀者所青睞,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散文的定義難定一尊,倒也無妨,作為一種文學的類別,她有相當固定的讀者,也有穩定的作者隊伍,在當下各類文學書籍中是有市場的。君不見,散文的各類選本、叢書,層出不窮。在林林總總的散文選本中,我們推出這樣一套特別的書,一套薈萃了當代散文高手們的大雅之作,相信會得到讀者的認可和喜愛。

俗話說,好馬要配好鞍,好文章也要有好的包裝。散文,當代名家的大作,用線裝書的形式推出,也許之前有過,但成套的叢書,恕我孤陋寡聞,還是沒有的。至少,當前十分活躍的散文名家的集子齊整地推出,還是首次。我們看到,這套書裝幀雅致、內容精致,體現了印製與創作的相得益彰,在眾多散文的選本中,是別致而有吸引力的。形式的精美,印製的精良,無形中就會讓人先睹為快。當然,散文在有的論者那裏是“古已有之”的,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竹編或者更遠,如此一來,這本來古雅的文本,如今又通過這古樸典雅的形式推出,還原其雅致莊重,更有另一番意味。

我們曾把散文當作文學的玉人,玉樹臨風,亭亭玉立,站在文學的高地上,顯示著高雅的情懷和溫暖的文心。是的,散文本來就是最能體現作者的真性情,情感真摯,情懷率真,見性見情,在文學花園中是一枝溫潤搖曳且內涵厚實的花朵。而有了這樣的線裝書的形式,讓藝術的麵貌找到了優美的表達,成為讀者印象深刻的讀本。如玉之可人,如花之美麗。讓散文之美,得到更大的傳揚,豈不善哉。

還有,作家們都是散文高手,他們的散文,或深邃瑰麗,或豐厚沉實;或直麵人生,或針砭社會病灶;或寄懷於當下人文生態,或開掘於曆史史實,等等,等等。姚黃魏紫,各呈其妙,繪成了當下最為斑斕的文學景象,成就了散文的光華與豐饒。睹之讀之,豈不快哉。

本書短時間內得以出版,應當感謝線裝書局同仁們的辛勞。總編輯曾凡華是位詩人、作家,由他動議邀我主編這套叢書,作為多年的朋友本人豈敢有違,當然,更得益於幾位著名作家的鼎力襄助(他們自己選定篇目,或親自發來電子文本),以及責編李琳女士的組織之功。在此一並致謝。

壬辰年冬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