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伴隨一生的好詩·好文·好典(荷花卷) 》(15)(2 / 2)

人物介紹

About the Author

徐誌摩(1897-1931),浙江海寧人。現代詩人。著有詩集《猛虎集》,散文集《愛眉小劄》等。詩作《再別康橋》最為著名。

【細品精讀】

“閑話”中的自由人生

《翡冷翠山居閑話》是徐誌摩1925年在風景優美的意大利名城翡冷翠(今譯“佛羅倫薩”)時所寫下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抒情散文。

在徐誌摩散文中,崇拜自然、浪跡山水、寄情自然是重要內容之一。這篇散文,就是描述作者在翡冷翠山居時的心境的:之所以稱為“閑話”,是因為作者既沒有記山居時的生活,也沒有具體描繪山中綺麗的風光,而是從眼前的景物引發聯想開去,著重內心情懷的抒發,通過對作客幽靜自然的山中妙處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對窒息人的性靈,羈絆人的自由的所謂“現代文明”的厭惡;用對大自然純美的不吝讚頌,闡釋了自由人生的真實情景:“隻有你單身奔赴大自然的懷抱時,像一個裸體的小孩撲入他母親的懷抱時,你才知道靈魂的愉快是怎樣的,單是活著的快樂是怎樣的,單就呼吸單就走道單就張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樣的。”

作者在本文中用絕大部分描繪優美的風景和自己無比愉悅的心境,卻忍不住在結尾處回到有些冰冷的現實,用自勉和勉人的,與全文情景不太協調的略帶說教的方式點出了本文的主旨,盡管這不免使人傷懷和感傷:“隻要你認識了這一部書,你在這世界上寂寞時便不寂寞,窮困時不窮困,苦惱時有安慰,挫折時有鼓勵,軟弱時有督責,迷失時有南針。”

【相關鏈接】徐誌摩代表詩作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海上

【創作背景】

康橋(Cambridge),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誌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上,後收入《猛虎集》。可以說,“康橋情結”貫穿在徐誌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