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王死後,崔浩竟然不把太子放在眼裏,獨斷專行,官員任免這等大事,崔浩置太子建議置若罔聞,祖宗創下的萬世基業到底是誰人的天下?”
“崔浩收受賄賂,任人唯親。新任郡守,一多半是他的親戚!”
拓跋燾聽得怒不可遏,斜瞥一眼幾案之上的國史記錄,黝黑的臉龐發青,麵色陰沉。鮮卑大臣們目的已經達到,均默不作聲,一時間殿內如死一般寂靜。換到平時,性情狂暴的拓跋燾早已大發雷霆。
崔浩是他最得意的謀士,謀略過人,神機妙算。拓跋燾對崔浩心存感激之情,他迅速當上太子,順利登上帝位,全是崔浩的功勞。拓跋燾繼位之後,迫於鮮卑貴族的壓力將崔浩免官。不久,等坐穩江山,便迫不及待再次召崔浩出山。
滅夏國、逐柔然、征涼州的戰役中崔浩屢獻奇策,每計必中。治國內政,更是大顯身手,幫助拓跋燾招攬賢德智能之士,完善了北魏國政治、經濟、法律、軍事等各項製度。
拓跋燾對崔浩信任有加。北征柔然,他當著降服的高車諸部首領們指著崔浩稱讚說:“你們看此人瘦小文弱,不能彎弓持矛,然其胸中智謀遠勝於兵甲。朕雖有征伐之誌,卻不能決斷。前前後後建立的功勳業績,都是此人的教導呀!”拓跋燾特意下詔尚書省:“凡軍國大事,你們不能決定的,都應該向崔浩請教,然後再付諸實施。”
兩人私人關係不錯,拓跋燾常到崔浩家中去,去時不打招呼。有時崔浩倉促出來迎接,連腰帶都來不及係上,呈獻的飲食十分粗糙,顧不上精心烹調。拓跋燾總是拿起筷子吃一點,有時站著嚐一口才走,很給麵子。
拓跋燾曾經把崔浩領到寢殿,語重心長地說:“你才智淵博,事奉過朕的祖父和父親,忠心耿耿輔佐三代君王,朕一向把你當做親信近臣。你應該竭盡忠心,直言規勸,不要有什麼隱瞞。朕雖有時盛怒,不聽你的話,事後還是會深思的。”
君臣關係如此密切,大臣們卻敢於大肆攻擊崔浩,所言必定是實,有把柄在手。歸總起來,崔浩的罪狀共有兩條,第一條亂編國史;第二條任人唯親。
編修國史是拓跋燾讓崔浩做的。國史關係到國家的文化建設,拓跋珪曾經搞過,因為編史者鄧淵之死,治史之事陷入停滯。
史書必須真實,拓跋燾一再下詔讓崔浩“務從實錄”,要求根據事實撰寫。當然拓跋燾知道崔浩不可能將前朝隱秘之事,像天女相思、力微殺妻等不注重倫理道德、充滿血腥和殺戮的野蠻史實一一錄出。崔浩是個小心謹慎的人,漢人在鮮卑人朝廷中做事自然要加倍注意。比如,崔浩書寫的《急就章》中有“馮漢強”的人名,一律改做“馮代強”。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崔浩竟將拓跋氏定為漢代將領李陵的後代,並將存有爭議的國史刻大石之上任人觀看。拓跋鮮卑人怎麼可能是李陵之後,如此輕率,如此莽撞,莫非昏了頭?
以前拓跋燾認為鮮卑貴族們之所以痛恨崔浩,起因於那場未遂政變。以劉潔為首的鮮卑貴族首領們圖謀擁立皇弟拓跋丕繼位,崔浩揭露了他們。許多鮮卑貴族在那次政變中人頭落地。現在看來,事情遠不止這麼簡單。
他們指的宜都王是鮮卑貴族穆壽,北魏開國功臣穆崇的孫子。太子監國後,穆壽與崔浩共同輔佐太子理政,拓跋燾希望兩人相互製約、互相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