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國史之獄(6)(1 / 1)

拓跋燾一向嚴斷,果於誅戮。眼見父皇的憤怒失去理性,太子拓跋晃知道崔浩完了,編修國史的大臣們也要跟著遭殃。善良的心性使他不顧自己尚卷在旋渦之中,向旁人伸出援助之手。他要救的人是誰呢?

實話實說的高允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渤海高氏是北方望族,高允從小有誌氣,為人大度。崔浩的父親崔宏曾經預言高允必為一代偉器。少年時父親去世,高允放棄家財出家為僧,法號法淨。不久在家人勸解下還俗。高允喜好讀書,最喜歡讀《春秋公羊傳》,曾經肩挑一擔書,千裏求學。孜孜不倦的學習使他博通經史、天文、術數。

高允通曉天文曆法,卻從不推算。遊雅是高允的好朋友,多次就災變詢問。高允說:“陰陽災變,很難明知,即使知道,害怕泄露天機,還不如不知道。天下值得探索的道理很多,何必偏問這個。”

高允大器晚成,四十多歲才進入朝廷做官,拜中書博士,遷中書侍郎,從此在中書侍郎的位置上一待二十七年。高允教太子拓跋晃國學,太子對才學淵博的師傅格外尊重。

北魏編修國史,高允兼著作郎,成為崔浩編修國史的副手。高允對崔浩選用漢官一事急躁冒進提出的警告、對國史石碑表現出的擔憂全部成為事實。

拓跋晃找到高允的時候,高允正在中書省值班。拓跋晃讓高允跟著去了太子東宮,晚上不讓回家,宮裏留宿。

次日破曉,晨光熹微,拓跋晃領著這位師傅一同乘車入宮。走到宮門,拓跋晃神情緊張地說:“我們進去拜見至尊,我自會引導你說話。一旦至尊有什麼話問,你隻管照我說的話去回答,千萬別搞錯了!”高允見太子一臉嚴肅,莫名其妙,忙問:“出什麼事了嗎?”拓跋晃說:“一會兒進去就知道了。”

二人入宮,參拜完畢。太子開門見山,對拓跋燾說:“高允做事小心審慎,且地位卑賤,人微言輕,所有的一切均由崔浩主管製定,我請求赦免高允的死罪。”

拓跋燾冷冷地注視著高允,問道:“《國書》是崔浩一個人寫的嗎?”

高允一下子全明白了,東窗事發,預言成真。殿內陰森肅穆,太武帝嚴峻冰冷,讓人毛骨悚然。一夜過去,拓跋燾憤怒的表情仍然沒有半絲消除。

高允緩緩回答說:“《太祖記》由前著作郎鄧淵撰寫,《先帝記》《今記》是臣和崔浩兩人共同撰寫的。崔浩兼事很多,總裁而已,並未親自寫多少,至於撰寫工作,臣做的要比崔浩多得多。”

拓跋燾一聽,龍顏大怒,大聲嗬斥道:“高允之罪大過崔浩,怎麼能不死!”

“啊?”太子拓跋晃嚇一跳,驚恐失色,心道你胡亂說些什麼呀,怎麼囑咐的你,不想要命啦!連忙為高允辯解:“父皇天威嚴重,高允小臣,被父皇嚇得驚慌失措、失去理智、語無倫次了。我以前曾經問過,他說全是崔浩一個人幹的。”

拓跋燾又給了高允一次機會:“真像東宮所說的那樣嗎?”

高允一臉平和,靜靜回答道:“臣罪當滅族,不敢用假話欺騙陛下。太子因為臣很久以來一直在身邊侍講而可憐臣的遭遇,想放一條生路。實未問臣,臣也沒有說過那些話,不敢迷亂胡言。”

找死,純粹找死!世間有人喜歡找死,就像高允!

可世界非常奇妙,找死的人往往死不了,就像高允!

拓跋燾轉過頭來對太子說:“正直啊!人情所難,高允卻能做到!臨死不易辭,誠信也;為臣不欺君,忠貞也。其罪特赦,還要加以褒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