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封懿同意符謨的意見,反駁眭邃的意見說:“現在魏軍有數十萬人,這是天下最大的勁敵。居民即使修築寨堡,也沒有辦法保衛自己的安全,這等於把兵馬及糧食聚集在一起送給他們。而且那樣容易使民心動搖,向敵人示弱,我看不如據守關隘,決一死戰,這才是上策!”
趙王慕容麟不同意憑險守關,同意眭邃的意見,戰術更加保守,竟讓慕容寶固守中山。“魏軍現在乘勝而來,氣勢旺盛,正麵鋒芒無論如何也擋不住,我們應該全麵地據守中山,等待他們出現漏洞和失策的時候再乘機反擊。”
四個人正好形成兩種拒敵方案,一種是憑險守關,拒敵於國門之外;另一種是堅壁清野打持久戰。這是對付外來強國入侵最典型的兩種戰術,古今中外皆是如此。最後,慕容寶采納第二種建議,軍權交給慕容麟,放棄小城鎮,堅守大城市,修城積粟,堅壁清野,和北魏打持久戰。
應該說,慕容寶采取的軍事方案是最合理的一種,與士氣旺盛的北魏軍打野戰必然失敗,慕容農就是例子,除非戰神慕容垂活過來。兩種軍事防禦方案的取舍,軍力弱的一方,往往采取第二種方案。
對於燕國來說,第一種方案並不足取,並州已經丟失,太行山隘口眾多,而且已經和北魏所共有,一旦敵軍突破一處,守關大軍則有被切斷後路的危險。多處設防,顧此失彼,西燕因之而滅亡,再加上魏軍屬於草原遊牧民族,不善攻堅城,慕容麟的固守中山、堅壁清野實在是上策。燕國的持久戰能夠拖垮北魏大軍嗎?
魏軍行動非常迅速,攻拔晉陽的第二個月,魏將奚牧南下掠地汾川。於栗磾和公孫蘭率領兩萬步騎偷偷從晉陽向東重新開辟韓信當年修築使用過的棧道。拓跋珪親提大軍出井陘關直趨後燕國都中山城。魏軍攻取常山,戰局進展之順利出乎拓跋珪意料。由於燕軍龜縮防禦大城市,魏軍鐵騎如入無人之境,常山以東各地的駐守官吏或者逃跑或者開城投降,各郡縣紛紛歸附北魏。
後燕軍固守大城市的戰略計劃,使魏軍兵不血刃進入河北。隻有中山、鄴城、信都三座城池還在後燕國手中。
冬季來臨,北魏大軍兵分三路,東平公拓跋儀帶領五萬騎兵進攻鄴城;冠軍將軍王建、左將軍李栗率兵五萬進攻信都;拓跋珪親自帶兵進攻中山。攻城需要器械及使用技巧,對於習慣於草原作戰的遊牧民族來說,無疑非常艱苦。後燕國都堅固無比,中山攻防戰進行得異常艱難。燕軍憑借高大的城牆,在高陽王慕容隆帶領下拚死守城,全力奮戰,從早晨苦戰到中午,殺傷魏兵幾千人。
拓跋珪仰望高城,無奈歎息道:“中山城堅固,慕容寶不肯出城與我們決戰。急攻會損兵折將,長期圍困又要花費大量的糧草,不如先去奪取鄴城、信都,得手之後再來想辦法對付它。”拓跋珪避開燕國都城,重點進攻其他戰略要點,從中山退兵向南開進,軍於魯口。慕容麟果然是將才,一切都在按照他的思路進行。
魏軍的漏洞和困難顯露出來了,三路軍隊均受阻不前。鄴城守將慕容德夜襲北魏軍,拓跋儀受挫退兵,拓跋珪不得不派出遼西公賀盧率騎兵二萬增援。賀盧是賀訥的弟弟,拓跋珪的舅舅,論輩分自然也是拓跋儀的舅舅,因不服從拓跋儀節度,二將不和,鄴城形勢沒有絲毫改變。王建、李栗的軍隊圍攻信都,久攻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