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九年十月三日,在浙江音樂廳,作為浙江省首屆藝術節的節目之一,浙江省縉雲縣婺劇促進會向杭州婺劇戲迷送上了一份節日大禮——新編廉政婺劇《卻金館》。從觀眾席上不時爆發的掌聲,便是該劇成敗的最好映證。
《卻金館》自從呱呱墜地之日起,便爭議不斷:用婺劇來圖解政治,有沒有藝術感染力?創作的音樂,有沒有婺劇的味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本人有幸在一流的演出場所耳聞目睹,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概括為“三長兩短”,雖不中,亦不遠矣。
第一長,長在立意。這是一部新的《官場現形記》,編劇對當今社會的腐敗現象體察入微,借貪官溫州甌江知縣梅天的言行,以古諷今,入木三分。梅天身為朝廷命官,自有俸祿,可是入不敷出:迎來送往,請客吃飯,需要錢;養有十三房二奶,買脂粉,需要錢。錢從哪裏來?從老百姓身上來,居然連朝廷的賑災銀也敢貪墨,真是喪心病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老百姓不服怎麼辦?梅天上麵有靠山——親家錦衣衛指揮紀罡,幫他罩著,下麵有幫凶——一幫如狼似虎的爪牙,幫他壓著,將災民當作暴民,關進大牢。偏偏碰到一個書生意氣、軟硬不吃的新任溫州知府何文淵,當場退回梅天“孝敬”的五萬兩銀票,並加訓斥。於是,梅天改走“夫人路線”,得知何夫人喜歡彈琴,在師爺的帶領下,將五萬兩銀票塞入琴中,將琴獻於何夫人。何夫人不明就裏,付了琴款,收下了琴,卻被梅天抓住了把柄。像梅天這樣貪財好色、瞞上欺下、不擇手段、拉人下水的貪官,現在的社會還少嗎?觀眾看的雖然是古代的貪官梅天,其實是現代貪官的化身,所以不時發出會心的微笑,真是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卻金館》不僅是麗水市反腐倡廉的“活教材”,完全可以推廣到浙中西南整個婺劇流行的傳統地區。
第二長,長在劇情。戲曲首先具有怡情悅性的娛樂功能,同時也有勸善懲惡的教化功能,明太祖朱元璋就非常重視這一點。但是,戲曲在片麵強調教化功能的同時,往往失之概念化、臉譜化、抽象化,缺乏感染力,失去娛樂功能,違背藝術自身的規律。在《卻金館》中,主要是正生和小醜戲,角色不全,如果劇情中矛盾和衝突不夠,可看性不強,就難以吸引人。編劇在構思整個劇本時,一定是煞費苦心的,精心設置了一個又一個的衝突:第一個,何文淵自闖甌江縣衙,結果形成了衙役毆打朝廷命官的衝突;第二個,梅天在送給何夫人的琴中,塞了五萬兩銀票,結果形成了拉人下水的衝突;第三個,何文淵和梅天先後向朝廷告發對方,監察禦史和錦衣衛指揮兩個欽差一起審問,結果形成了公正執法和徇私舞弊的衝突。在一個又一個的衝突中,把劇情帶到了高潮。在近年來新編的曆史婺劇中,《卻金館》的戲劇性,可能僅次於《江南第一家》了。
第三長,長在表演。雖然是臨時組的班底,可縉雲畢竟是名副其實的“婺劇之鄉”,人才濟濟,不論是挑大梁的主角,還是跑龍套的配角,都很優秀、很敬業,況且特邀了浙江婺劇團著名的正生黃維龍出演何文淵,更是錦上添花。代表正義和邪惡的兩個主角——何文淵和梅天,演得出神入化。黃維龍的做功到家,唱腔高昂,飾演的何文淵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演得比《轅門斬子》的楊六郎還要出彩;金一鳴的醜角也不遜色,飾演的梅天凶狠狡詐,陰險毒辣,醜態百出,曲盡其妙。一正一邪兩個主角,仿佛兩根擎天柱,把整台戲都撐起來了。此外,施得土飾演的師爺、汪光明飾演的災民、申德寧飾演的監察禦史,雖然都是配角,也是各盡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