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投資天才(1 / 3)

《金融煉金術》reference_book_ids\":[704149538275223452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人生就像漫長的馬拉鬆,誰有耐力,誰就可以贏得最後的勝利。

不少投資者相信,成功的投資者都是金融領域的天才,都是天賦異稟的高手。他們常常抱怨自己沒有巴菲特、索羅斯那樣的投資天賦和才能。

然而事實上,投資過程中並沒有所謂的天才,更沒有股神,投資者不能過分迷信於投資者的天賦和才能,而忽略了對自身操作經驗的積累和證券知識的儲備。那些“極具天賦”的華爾街天才,也是一些普通的投資者,隻不過他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有效的操作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操作係統和獨特的投資風格。

投資大師彼得·林奇就這樣告誡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是沒有天才的,所謂的投資天才們,無非是他們根據自身的投資經驗總結出了適合自己操作的方法,可是這些方法一般的投資者隻要能夠付出努力和時間的話,一樣可以掌握。他覺得,任何投資才能都是後天的經驗積累所得。對此索羅斯也認為,沒有努力就沒有天才。

索羅斯在最初開辦基金公司時,每天訂閱了近40份的各種類型的商業報紙和雜誌,研究約30份年度報告,還不斷地收集世界上l500多家公司的財務記錄。試想,如果沒有對寬廣的商業領域長期的研究和調查,就不會有索羅斯馳騁國際金融市場的雄風。事實告訴我們,這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切切實實的學習和實踐。

在美國投資市場上,有一個被輿論長期定論為是投資天才的人,他叫斯文森。索羅斯也總是以他為例,來說明投資者與天才之間的聯係。

1980年,27歲的斯文森拿到耶魯大學博士學位後就來到了華爾街,並很快開創出自己的一番事業。正當斯文森在華爾街的事業進一步發展時。

他的母校耶魯大學的基金投資回報率卻長期陷入了低穀。1970年至l982年。耶魯捐贈基金的年均淨收益率僅為6.5%。l985年,在各方麵的大力舉薦下,斯文森被任命為耶魯捐贈基金的投資主管。

起初,斯文森並沒有資產管理的經驗,不知該如何管理耶魯這筆巨大的捐贈基金。為此他先雇用了耶魯的一個老同學作為自己的戰略夥伴。兩人花了數年的時間評估各種投資組合,並研究不同的投資戰略。在反複進行了多次的實驗之後,逐漸開闊了視野,斯文森慢慢地開始將自己投資組合的理論付諸實踐。他將原本投在國內股票債券上大約3/4的耶魯捐贈基金分散到其他一係列的投資項目中,包括購買公司的基金、股權和地產、建材、廠房、設備等硬資產。斯文森並不強調對債券和現金的投資,他認為債券和現金隻能帶來低於市場平均值的回報。盡管斯文森的一些投資項目本身具有很大的風險,但這些投資組合卻恰恰驗證了投資組合理論所預料的:投資組合降低了波動性,從而提高收益率。事後證明,斯文森的這套投資方式使耶魯捐贈基金的收益無數倍地增長。

後來,人們總是不僅僅將斯文森的成功歸功於科學的投資戰略,還引申為斯文森天賦起到了的決定性作用。一直以來,斯文森最令人震驚的舉動是聘用基金管理人,這一項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果。斯文森是如何做的呢?他通過挑選聰明優秀的基金管理人,將耶魯的捐贈基金分派給100多個不同的經理人,包括幾十支對衝基金。他成功地利用這些基金管理人擴大基金的再生能力,開創了現代基金管理模式的先河。人們都將斯文森當做天賦起決定作用的例子,但斯文森本人坦言,他之所以取得成功,隻是自己的方法對路而已,是背後所付出的無數艱辛和努力。他認為自己在挑選基金人才方麵的成就,也是不斷學習的結果。他對任何有才能的人都感興趣。他喜歡有激情的人以及那些對自己從事的行業狂熱的人。同時,耶魯大學的名聲也給斯文森挑選一流的人才提供了便利,因而他不用擔心在華爾街會缺乏願意出力的耶魯優秀畢業生。另外,他認為在基金投資行業打拚多年的明星基金經理人並不一定就是最優秀的。例如,他在選擇基金管理人的時候,曾經在不同行業之間公開招聘,可是他總是優先錄取基金管理行業內的尖端人才。因為他相信站在行業最前端的人都是具有投資天賦的。但是,事實卻讓他十分吃驚——那些在金融服務業或衍生品行業的人才的投資收益率遠比專業的基金經理人的投資收益率高得多。從此之後,斯文森再也不相信所謂的投資天賦和投資經驗。因為斯文森要的是人才,是投資收益率,而不是所謂的“天才”或“天賦”。

證券投資技巧並不會世襲,股神的兒子並不一定就是下一個股神。

如果每個投資者都把希望寄托在遺傳基因上,祈禱上帝賜予自己過人的天賦,那麼就不會有這麼多厲害的投資大師脫穎而出了。

雖然在股市中有人賠錢到血本無歸,也有人賺得不亦樂乎,但是大部分投資者獲得的機會都是均等的(當然,這裏不包括極少數直接參與內幕交易的投資者)。就算是金融大鱷索羅斯,也是從最普通的套利交易員開始做起的。他在成為專門分析宏觀形勢的投資大師之前,也曾對著幾十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數據苦苦思索,也曾不辭辛苦跑去目標公司實地考察,隻求多獲得一些上市公司股票的相關信息。利潤隻會落到那些具有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並且善於把握時機的投資者身上,有些投資者在市場中虧得一敗塗地,並不是自己不如別人頭腦靈活,更不是自己不具備所謂的投資天賦,而是沒有下夠功夫,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特的投資策略和操作方法。

在華爾街上,那些被傳言為具有天賦的投資家們,幾乎都是一些投資機構的領導者。這便意味著他們在長期的機構研究和市場調查中,掌握著大量的詳細資料與信息。而且他們還享受著集體的研究成果。因此他們才會比一般的投資者有更多的成功機會。反之,他們有時也會與普通的投資者一樣,在市場中茫然和失落,難以掌握什麼高超的投資技巧。投資市場上不斷有人賺有人虧,往往是虧得多的人產生自己沒有投資天賦的感覺。

他們感覺自己也是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可是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然後,他們將失敗歸結於自己的思考有問題,或者頭腦不精明、眼光不敏銳。但他們恰恰忽視了一點,即投資市場上的成功者一般是那些具有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投資者。

金融領域並沒有所謂的萬能定律,任何人都可能成功,任何人都可能失敗。投資者應該多關注自身的發展,而不是寄希望於虛無縹緲的天賦。

如果投資者忽視自己的優點和特長而去追求並不存在的投資天賦,那豈不是舍本逐末?

附錄1:索羅斯大事年表

索羅斯大事年表

·1930年

喬治·索羅斯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得到父母的寵愛,父親教給他生存的藝術。索羅斯自認為是神靈或救世主,和夥伴們玩匈牙利版的大富翁遊戲,為了讓遊戲更刺激,他引入了新規則。

·1940年

索羅斯編輯了一份報紙,賣報紙獲得了一點點收入。擅長各項運動,學業成績不突出,喜歡打架。

·1944年

納粹入侵布達佩斯,索羅斯全家躲過劫難。

·1947年

索羅斯隻身前往倫敦尋求發展。

·1948年

在餐館做服務員,身無分文。他還幹過一些農活,做過油漆工。

·1949年

進入倫敦經濟學院,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是卡爾·波普以及波普的書《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索羅斯的學習成績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