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投資天才(3 / 3)

完全控股企業的股票是

基礎,也成了杠杆融資

的安全保障

9. 尋找投資機會的

方法

讀大量年報

接電話

關注政治、經濟、工業

貨幣利率和其他方麵的

趨勢。尋找正在發生的

全體事件之間的聯係

10. 應對市場崩潰等

係統性衝擊的方

隻以能提供充分的“安全餘

地” 的價格買入他了解的高

質量企業。巴菲特式的企業往

往能在競爭對手們陷入麻煩的

時候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在

長期內提高自己的利潤率

明智地使用杠杆(“永

遠不要賭上身家性

命”)

及時撤退

11.麵對錯誤

撤出(股市投資)

承認、接受,分析錯誤以免再

犯同樣的錯誤。認為“不作為

之罪”也是錯誤

全線撤退

有詳盡的錯誤分析方

法,因此不會再犯同樣

的錯誤

12. 在係統無效時怎

麼做

停下來(比如在1969年關閉

巴菲特合夥公司)

尋找方法的缺陷(比如轉向費

希爾的方法)

停下來

繼續研究係統,看能否

改進它

附錄3:索羅斯投資理論精讀

1.反射性假說——索羅斯投資哲學的基石“反射性”概念是索羅斯投資哲學的基石。也可以這樣說,不了解“反射性”概念,就不能了解索羅斯的投資哲學。當然,不了解“反射性”概念,也不能了解索羅斯的曆史哲學及人生哲學。

索羅斯是這樣解釋“反射性”概念的:“我們試圖理解世界,而我們自己是這個世界的組成部分,我們對世界不完全的理解在我們所參與的事件的形成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的思想與這些事件之間相互影響,這為兩者都引入了不確定的因素。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把我們的決策建立在已有的知識之上,因為我們的行為很容易產生預料之外的結果。這兩種影響相互助長。我把這種雙向反饋機製稱為‘反射性’。”反射性在哲學上被稱為互動關係。

索羅斯認為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社會活動的參與者都是有思考能力的,所以思維就具有雙重的作用或者說是雙重的功能。消極功能或認識功能是指社會活動的參與者尋求理解他們參與的情景,希望能與實在相符;而積極功能或參與功能是指社會戶外活動的參與者主動尋求並發揮其影響作用,力圖根據他們的意願來重新塑造實在。於是兩種功能同時發揮作用就引導出反射性這個概念。

有研究表明,反射性理論引出的投資思維是,如果能夠找到一個“引擎”引導市場或啟動某個趨勢,這種趨勢會影響眾多的參與者采取順應趨勢的交易,如果采取相同交易行為的參與者足夠多、力量足夠大,則趨勢得以加強,而加強了的趨勢又進一步強化了參與者的順應趨勢行為,並使趨勢更加加強。這種市場趨勢與參與者行為的相互加強,形成一個正反饋的自激勵鏈條。

2.結果背離預期——反射性理論對金融市場的解釋索羅斯認為反射性概念和可錯性假說更確切地指出了市場尤其是金融市場的本質,他把金融市場解釋為一個結果背離預期的曆史過程。

索羅斯認為,金融市場從屬於社會學範疇,金融市場的運行受主體思想的影響,在思想與表象的相互作用之下形成獨特的規律特征。在金融市場,參與者對市場的認識並進而采取的行為,會對市場的運行狀態產生影響,有時甚至是顯著的影響,比如在股市上經常出現的追漲殺跌,即“參與者可以用自己影響他們本人或其他參與者的決策的思想和觀點來更直接地影響現實”。由於存在著一個雙向反饋機製,參與者的觀點和事件的實際發展進程都不可能不受其影響。在金融市場,正是由於參與者思想的影響,及金融市場表象與參與者思想之間的相互影響(即反射性),使金融市場的運行規律要比自然規律具有更多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因而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不能簡單地移植於屬於社會學範疇的金融市場。

基於這樣的判斷,索羅斯明確指出,波普爾的科學發現模型是不能應用在反射事件上的。而且包括經濟學在內的社會科學不夠資格享有我們給予自然科學的地位。他反對經濟學中的完全競爭理論和均衡理論。他認為,在經濟活動中由於有人的參與,市場與人處在交互作用中,由於人對市場的理解、認識是不完全的,因此,不會產生完全競爭,從而市場也不會達到均衡。因為完全競爭理論的假定條件之一是買主和賣主對目前的市場狀況有完全的了解,而競爭則是實現均衡價格的前提。在完全競爭的情況下,在短期的均衡中,廠商可以獲得超正常利潤,也可能發生虧損,但在長期均衡中則隻能獲得正常利潤。而均衡是市場中的多種變量保持不變時的一種狀態。

根據索羅斯的哲學理論,完全競爭理論和均衡理論是不能成立的。

因為,參與者對市場的理解是不完全的。他認為,供需曲線的形狀不能視為獨立而既定的,因為“供需兩者均包含了參與者對未來價格的預期”,而未來價格又是參與者“本身的預期造成的”,這就是在主體與客體之間存在著互動、互為因果、雙向反饋機製,供需曲線的變化反射性地影響著人們對未來價格的預期,而人們對未來價格的預期又影響著供需曲線的變化。由於人們對市場理解的不完全性,人們對未來價格的預期也具有不完全性。這就使得未來的價格總是偏離人們的預期,而這種偏離反過來又影響著供需曲線的變化,使未來的價格偏離均衡價格。

索羅斯極力批判市場原教旨主義過於迷信市場的做法,市場原教旨主義采取一種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判斷方式,認定自由市場是完美的,對經濟的任何幹預都會幹擾市場機製的效率,因此必須加以抵製。索羅斯認為原教旨主義的觀點隻適用於一個完美的世界。

3.開放社會理論——反射性理論對開放社會的倡導索羅斯正是從反射性概念、可錯性假說和對原教旨主義的批判走向了“開放社會”理論。

他認為開放社會思想基礎是:“我們的理解力是不完善的,一個完美的社會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我們必須滿足於一個次優選擇:一個不完美的社會,它隨時接受改善,並力求的到改善。”按照索羅斯的哲學,開放社會的思想基礎是承認認識的不完備性,所有人類構築的東西都是有缺陷的,盡善盡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一個隨時願意接受改進的、不完美的社會自由、民主、法製、人權、正義和社會責任是開放社會應該具備的基本要素。開放社會概念與市場經濟有著十分緊密的聯係。雖然索羅斯極力批判市場原教旨主義,但他並不反對市場經濟。他反複強調,市場經濟在滿足個人利益方麵是相當成功的,沒有什麼別的能夠替代它。同時,他認為政府幹預經濟是開放社會所必需的。市場自身的缺陷和社會正義的需要,使政府幹預經濟產生了合理性;索羅斯還把民主國家聯盟和民間社會作為推動開放社會的重要步驟。

盡管索羅斯的思想存在爭議,但無可否認的是他的反射性理論確實是對認識論理論的極大豐富。索羅斯是第一個從認識論的高度來強調反射對認識過程有巨大影響的人。他思想的閃光點在於他把抽象和深邃的哲學思想較為具體和成功地應用於經濟和金融等領域,尤其他對金融市場的獨特解釋和對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批判以及對未來社會的美好設想是值得我們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