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好感度提升也不是一勞永逸的。
提升不容易,要維持更難。
比起三大爺三大媽,閆解放倒是很積極。
至少他還想去少年宮看看王德功的嘴臉。
昨天的書看完了,丁國慶換了一本《希爾伯特和他的23個問題》。
嚴格的說這應該算不上是一本數學著作,不過被放在了數學類的書架上。
丁國慶查看了一下,係統還是認可的,至少時間還在繼續。
作為一本科普讀物,這本書還算是不錯的。
主要介紹了德國大衛·希爾伯特的生平,還有他在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所提出的23個重要問題。
這些問題有的已經被解決,有的是部分解決,還有一些尚未解決的。
丁國慶又是一下子就沉浸其中。
對著一本科普讀物,也不住的寫寫算算。
一個個公式在跳動,不管是之前就明白的還是剛剛才看到的。
丁國慶隻感到自己仿佛著了魔,正在隔空與這個早已死掉的德國人在對話。
激烈的辯論。
思想的火花不斷的在碰撞。
記事本上,一個個字母和數字飛速的出現。
丁國慶手中的鉛筆好像戰士手中的武器,一次次陪伴著丁國慶想著一個個問題發起越來越有力的衝擊。
最後,丁國慶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了23個問題中的第五題。
是否所有連續群都是可微群的問題。
按照書上的說法,這是一個已經被解決的問題。
書中對該問題作了一些解釋,不過作為一本科普讀物,解釋的自然不會特別詳細。
至少不會像真正刊登在數學家雜誌上的論文那麼詳細。
丁國慶眼前卻赫然出現了完整的論證過程。
這當然要歸功於係統。
靠著數學天才稱號的加持。
這些論文雖然晦澀,耐下心來看,居然也能一點點看懂了。
重要的是,丁國慶似乎從論證過程中看到了一絲破綻。
接著便越來越明顯了。
“恭喜宿主完成任務找茬。獲得練功心得1點,抽獎獲得論文《關於山邊問題的完美解決》。”
竟然是解決丁國慶所發現破綻的論文。
仔細看過,才明白當初解決問題的數學家是一個叫山邊的日本人,那麼他所犯下的關鍵錯誤自然就是山邊問題。
論文明顯是要在國內發表的。
居然還特意加了一段批判對方不學無術的內容,也是很應景的。
隻是這種論文顯然不適合丁國慶現在拿來發表。
一個初中生就算了,就是有沒讀過大學的天才。
年齡也就算了,還不讓出個神童嗎?
隻是作為之前在數學界沒有任何地位和成就的無名小卒,突然寫出這麼高水準的論文,難免惹人起疑。
先發表一些簡單的論文,有係統幫忙,應該沒有問題。
之後再把這篇拿出來。
對了,昨天不是還有一篇嘛,那個就不錯。
起碼在理論數學界絕對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
看來需要買郵票了。
隻是不知道有沒有稿費。
收拾好東西從圖書室出來,一眼就看見了閆解放。
這家夥怎麼搞的,居然又受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