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衛家昨天就已經提親了?
居然讓他們搶先了一步!
袁紹聞言,不由的眉頭一皺。
最近這段時間,自己一直都在忙著實施計劃,尤其是馬上就要黃巾之亂了,必須要在這之前,盡可能多的網羅一些天下英才。
如顏良、文醜便是收獲之一。
此外還有不少人正在來投奔自己的路上。
可以說這段時間,自己是真的忙的腳都不落地,如果不是今天去接顏良、文醜的路上,聽人提及蔡琰已經到了出閣的年紀,估計自己都還想不起來。
“紹兒,若是真的有意娶妻,老夫立刻就能為你張羅,以我袁氏一門四世三公的名望,隻要是紹兒你看上的,無論是誰都不在話下!”
這話袁隗還真的是,一點水分都沒摻。
四世三公在這個時代,那就是一塊金牌子,任何人隻要一聽你是袁家的,哪怕是一個奴仆都會高看一眼。
華夏大地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情社會。
大漢又實行的舉孝廉的察舉製來選拔官員的。
察舉製,就是每年各州郡都有一個人才指標,能夠將自己轄區內的人才推薦給朝廷,作為官員候補。
而能夠被推薦之人,大多都是世家子弟,甚至在官場上還有你推薦我兒子,我推薦你兒子這種人情買賣。
但袁氏一門卻有一些不太一樣,他們在推薦世家子弟的同時,還會留有一些名額給寒門子弟,甚至是尋常百姓。
這些被袁家推薦的人,因為在朝中都是沒有靠山的,所以自然而然也就依附在袁家門下,以袁家門生自居。
如果僅僅隻是一代人這樣做也就罷了,但關鍵就在於袁家四世三公,也就是說有四代人都做到三公的位置上。
並且他們也都是這樣做的,如此便導致袁家的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有許多人到死都在感激袁家的恩德。
在這種情況下,袁家不僅成為了最大的世家,更加成為了百官之首,當代道德的楷模與標杆。
別說是世家了,就是一般的百姓都知道袁家德行與操守。
所以袁隗才會說,隻要袁紹看上了,就沒有人會拒絕。
因為他們袁家有這個底氣和實力!
“叔父,河東衛家現如今在朝堂之上可還有人?”
“沒有。”袁隗搖了搖頭:“自昔年武帝一朝之後,衛家便日漸沒落,到如今不過是仗著昔日之餘威,在河東一地作威作福罷了。”
衛家早就已經沒落了,能夠一直撐到如今都沒有徹底消亡,其實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而在聽到這個答案之後,袁紹也立刻便露出了一抹笑容。
“叔父,我想有的時候,咱們袁家也未必就要成人之美吧?更何況衛仲道那病秧子可無福消受,這天下第一才女!”
袁紹此話一出,袁隗立刻就知道了袁紹的打算。
“你想要以勢壓人?這會不會有些不妥,畢竟眼下十常侍可是將我們袁家視作眼中釘,肉中刺,此時鬧出大動靜恐有不妥。”
對於河東衛家,袁隗倒是並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