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清風門人(1 / 3)

殘陽如血,花山寂,三俠遠逝,老魔狂。不知過去多久,枯樹上傳來陣陣哀鳴,是樹上的小鳥巢被毀了,發出的陣陣悲鳴,可樹上的小鳥,有怎麼會懂得現在的處境呢?

笛聲又傳來,可沒吹多久卻又停止了,何不歸一整衣袖,對著三俠拜了幾拜,然後冷冷的環顧四周:\"還有想賜教的嗎?\"\"師父!\"一聲悲呼,秦天在方天正的遺體前哭的泣不成聲,何不歸緊鎖眉頭,良久歎道:\"有這幾位,給這肮髒的世道添了幾分正氣。\"說罷,何不歸一拂袖,雙足一點,如同一隻大鳥一樣,消失在夕陽的籠罩下,天地一寂,

少頃,一勁裝漢子大踏步走上前,扶著秦天的肩膀道:\"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方老前輩雖死猶榮,秦先生不用太過悲傷。\"秦天扭頭一看,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卻是花滿天,

秦天大怒道:\"要不是你這廝,我師父如何會來?何不歸那廝,有怎麼會來?嘿嘿,都說\"仁劍無敵\"花天下,卻有如此膿包的一個兒子,花家俠名,被你毀了!

\"花滿天聞言,麵上羞慚,不敢出聲,\"是啊!是啊!花賢侄,有一說一,你此事確實做的不妥!\" \"哎,怪什麼花少俠?要我看呀,是這個狗屁朝廷,非要結什麼義軍?讓老子替他打仗,事後再將老子賜死。\"花滿天聽聞此言,臉上精光一閃,輾轉之間,

到了此人身前,此人姓賀名五,常州人士,本是山匪出身,有兩膀子氣力,使一把鐵叉,人稱\"鐵叉神\"賀五爺,亦俠亦匪,被很多武林正道不恥,此次聽聞花天下現世,一心想要拍到花家馬屁,這才前往,實為濫竽充數之輩,花滿天到他眼前,他還沒來得及出聲,隻聽\"啪啪\"兩聲,他左臉右臉,均有一個大巴掌印。

賀五一愣,怒道:\"姓花的小白臉,爺爺我替你說話,你這廝忒不識好歹,也罷也罷,什麼狗屁武林義軍?老子我回常州了,不摻和你這些事。\"說罷,他一振鋼叉,拂袖怒去,其餘武林中人也稍稍拱了拱手,灰頭土臉的走了。花滿天見狀,一怔,麵色沮喪,正欲悻悻而回,這時,梁無門突然閃出來,伸手攔住花滿天,花滿天一愣,問道:\"梁禪師有何賜教?\"梁無門道:\"花少俠梁某久仰,不知花老前輩安好?梁某被天山賊人暗害,還需花老前輩相助一二。\"花滿天聞言,神色變幻數次,最後一歎道:\"梁禪師來此忒不是時候,家父已然封劍。\"

江千山聽聞此言,早已憋悶已極,此時早己忍不住了,大叫道:\"這花老兒好虛偽,明明武功那麼好,卻偏偏像個縮頭烏龜似的躲到殼裏,姓何的大開殺戒,他卻躲起來,這種人,也配稱為大俠嗎?\"梁無門聞言,挑眉大怒,伸出右手欲打,可花滿天卻歎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小兄弟沒有說錯,家父確確實實不問江湖之事了,大俠?嘿嘿,大俠?唉\"

聽花滿天之言,花家確實如傳聞所說,已然落沒了,梁無門驚訝道:\"老前輩正值壯年,為何退隱啊?\"

花滿天搖了搖頭道:\"梁大禪師見多識廣,可知我花家最擅長什麼武功?\"梁無門一愣道:\"花天下以劍法聞名,其劍法名為美人劍法,共有一十五式,其劍法名為美人,陰柔至極,可內力卻又陽剛無匹,以\"弱水功\"內力為根基,三千弱水,係於一發,內力至陽至陰,天下莫能與之爭,

花滿天點了點頭道:\"梁先生好見識,可你知道我花家劍法的由來嗎?\"他說罷也不管梁無門的反映,自顧自的說起來:\"要說我花家可以追溯至隋朝之時,文帝開皇之治後,煬帝昏庸無道,大興土木,征高句,建陪都,築龍舟,用奸臣,天下百姓十之九反,我花家先祖本為小吏,時年十八路反王攻洛陽,我家先祖趁亂逃跑,當時天下亂了,王伯當,李淵,李密,宇文化及,各路梟雄紛紛逐鹿

我家先祖便一路跑到這江南之地,躲入深山老林中,當時的深山老林也不太平,三日遇匪寇,五日逢強人,我家先祖為求自保,於是便自學武功,先祖確實乃不世出的高人,自學數年竟成一代高手,當時隋朝已亡,大唐建立,天下龍蛇,紛紛隱匿,

先祖雖懷絕世武功,但不肯再踏足塵世,遂告誡子孫,隱居深山而不出,就這樣過了多年以後,我花家出了一位高人,名曰花逢時,他當真是生得逢時,彼時的大唐,武德充沛,他以家傳武學敗盡天下高手,他自恃天下無敵,卻在一日冬天,遇到了一位老和尚,

那老和尚其貌不揚,衣衫襤褸,彼時大唐正當盛世,杜子美有詩讚譽:\"小邑猶藏萬家室\"。而他卻衣衫襤褸,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來到我花家,點名和花逢時挑戰,當時我花家有劍法破浪為名,傳聞為李太白所取,取長風破浪之意,內力至陽至剛,無往不利,可能老僧卻閉目養神,勁力所致,如同泥牛入海,過不多時,那老僧突然出招,雙指如若閃電,隻一合便斬斷了花逢時手中之劍

破浪劍斷,天下駭然,花逢時成名已久,如今敗於無名老僧之手,無名老僧見他劍斷,合十道:\"施主此劍,無往不利,但卻執著於勝負輸贏,破浪一劍,應斬斷天下妖佞,除去世間不平,如今,大唐表麵盛世,但是朝中奸佞宵小得道掌權,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四方外族虎視眈眈,方圓之中百姓民不聊生,花施主武功蓋世,卻不為天下蒼生做事,空負破浪之劍,當真是暴珍天物,\"

花逢時心中不忿道:\"大師武功高強怎不為蒼生做事?\"

那老僧哈哈大笑道:\"老僧為空門中人,情仇恩怨,俗世洪流與老僧無關。”

花逢時冷笑道:\"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大師要找在下比武?\"

老僧冷笑道:\"不是貧僧要來,而是施主求貧僧而來\"

花逢時一愣:\"大師說笑了吧?在下從不認識大師,怎麼會求大師而來?”

老僧哈哈笑道:\"你不認識貧僧,可你的名氣卻認識貧僧,倘若你籍籍無名,這些武林好漢又怎會纏著你比武?倘若你不好勇鬥狠,又豈會有今日之敗?你不認識貧僧,可你已求著貧僧來了!”

花逢時一愣,已然無話可說,那和尚又笑道:\"花施主年少氣盛,陽剛內力,豐沛無比,但是為劍者,手持殺人之器,心中要有救人之念,以陰柔禦陽剛,以陽剛展陰柔,倘若能達到此境,你又豈會輸?

老僧玄門中人,手中無劍,卻心中有劍,以氣息為劍,以心境為手,持心劍以動氣劍,動氣劍方可斬有形之劍,施主乃有形之劍,有道是大象無形,以有形之劍攻無形之劍,豈不是大敗虧輸?\"

花逢時一愣,滿肚子的反駁之言竟生生無一字說出口,未等他反應,那老僧又道:\"武學至理,自古有之, 自春秋戰國時,民間便有技擊之術,漢朝已成門派,魏晉時期,武林始成,至如今大宋,武學分為數等境界,武學初始為煉體,再往上為化氣,再往上為養神,最後為悟道,所謂悟道,便是由武技到武道,若得此境,天地鬼神,有何懼之?\"

此逢言論,真正使花逢時醍醐灌頂,他忙謝過老僧,從此閉關不出,苦練武技,卻一直到終老黃泉,尚不得悟道要領,最後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