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你當時2000元在身上,為何哄騙說不在,約著次日才還?
李華和:我當時被幾十個人圍著,特別緊張和害怕,當時包裏還有討來的五六百元,我拿2000元出來,也怕別人看到我其他的錢,我想單獨交給女孩的爸媽。
記者:2000元錢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你在歸還這個錢時是什麼心態?
李華和:我在水果湖一帶乞討一個月,也隻積攢了六七百元,2000元對我來說確實很多。但即使是20000元,我也會還給他們。我也很同情那個精神病女子,她也特別可憐,即使是20000元,我也不能貪,我不能做昧良心的事!我乞討,是希望別人心甘情願地給我錢,別人不願意,我絕不會要!
記者:你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李華和:在燙傷之前,我就做過拉煤工十多年,習慣自食其力。雖然現在隻能彎著腿走,極不方便,但因為我關節無恙,隻要湊到了錢,就能做黏連皮肉分離手術,正常行走,然後我想找份工作,自食其力!
昨天8個小時,討到57元
昨天,水果湖步行街,記者跟隨李華和8個小時。
上午9點,李華和拄拐蹣跚著走到水果湖橫路入口處,靠樹坐下,將乞討用的塑料碗放在身前。
至10點17分,陸續有十幾個行人給他施舍,都是一元錢。他將“乞討碗”裏的紙幣弄整齊,共15元。
10點23分,李華和用10分鍾走到了50米外的水果湖菜市場步行街側門口。至12點,又有8人給他捐款。
隨後,他走到離此20米外的公廁,這裏有殘疾人專用便池。
半小時後,他從廁所出來,走到十幾米遠的劉有餘藥堂水果湖分店門前,約一分鍾,女售貨員出來了。兩人說了一些什麼,售貨員進去拿了一些藥給他看。他搖頭,售貨員再拿藥給他看,他接下兩盒藥,給售貨員一些硬幣。
“我上藥店台階非常困難,就叫售貨員將藥送出來給我,她們蠻好。剛才去廁所,大便解不出來,就買了助消化和通便的藥,一共花了五塊二。”
中午1點左右,一男子給了五元,並與他攀談了十分鍾,還送來一些吃的。
記者打聽到,這男子名叫劉世儉,在“浪莎襪業”工作。他說:“《武漢晨報》報道了他,這個乞丐挺講誠信,該宣傳!這2000元對他來說真不少,能還錢真是不容易。他應該將自己的遭遇用一個牌子寫出來讓路人看,他腿上的燒傷痕跡,令很多人不敢靠近,實際上,如果遮住些腿傷,不要裸露太多,也許捐錢的人還會多一些!”
截至下午5點,一共收到57元。一整天,他都沒有出聲乞討。
“信用乞丐”
市民朱女士說,這個乞丐挺可憐,在這裏已經一個月,從沒有看見他主動放聲乞討,也不攔人討要,要是有人給,他自己默默收下。
市民彭為說,看了《武漢晨報》報道,專程來看看,這個乞丐真是好樣的,講信用,誠心祝福他早日恢複健康!
本報連續報道的“信用乞丐”李華和到深圳免費治病。昨天,《南方日報》、廣東電視台、《廣州日報》、香港《文彙報》、《深圳晚報》、南方衛視、廣州電視台、深圳電視台等數十家媒體報道了“信用乞丐”事跡和醫院的救助行動。連續報道此事後,感動了深圳XX醫院負責人……醫院承諾免費為李華和治療。
劉祥武說:“新聞就是要喚起別人的注意才有意義,才能有力量解決問題。媒體要報道一個人的話,首先要有社會影響力,有新聞價值。”
我說:“看來你很懂媒體的‘路數’。”
“他們的‘路數’我全懂,因為我在勞務市場,我所接觸的事全部都是社會陰暗麵呀!但是我的口述他們報紙登出來後,就走樣了,這個我也沒辦法。”
“和媒體打交道是不是培養了你,提升了你,教會了你很多東西?”
“媒體沒培養我,也沒提升我。我現在還是一個人,什麼也沒有得到……有時候我覺得媒體是害我的,媒體讓我去做臥底,結果呢,他們就給我幾百塊錢線索費,我冒這樣大的風險,就給我幾百塊錢……有的媒體記者說我也是你們孝感人,下回有什麼好新聞,可以打電話聯係我。就這個‘信用乞丐’的事情,幾家媒體還說:‘哎呀,你怎麼不先給我打,讓別家搶了頭條新聞。’”
“媒體放大、炒作這個事情,也是幫助了你和他。”
“我一個農民工也沒有那麼多能量啊!”
人大概都存在著一些善意的天性,使得人能夠關心他人的命運。一些有信仰的人,更是會不計回報地去幫助別人,在關注、救助他人的過程中得到樂趣和成就感。劉祥武還不完全是這樣的人,他還是希望他的幫助能喚起別人對他或者對社會的感恩。這樣一來,他就有了難言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