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字一留就是一百年,直到明朝建國後,才有人將它全部鏟去。
阿龍辭典 張弘範
張弘範(1238-1280),漢人,但跟宋朝沒有交情,他出生在金國,跟金國也沒什麼交情,蒙古滅金前,他父親就在蒙古軍隊中服務。張弘範十八歲上戰場,在剿滅李璮的戰爭中立下戰功,蒙軍圍困襄樊時,張弘範再立奇功,1272年,他以副總指揮的身份親領士兵進入樊城與宋軍進行巷戰。1278年,忽必烈破格任命他為清剿南宋流亡政府軍的大元帥,並賜尚方寶劍。1280年,張弘範因病去世。
阿龍看熱鬧
香消玉殞有誰憐
大宋從960年建國,到1279年徹底滅亡,一共享國三百二十年。前期陽光和煦,堪稱曆史上最美好的時光,後期陰霾滿天,是一段充滿壓抑和磨難的歲月。曆史上所有的王朝,都是善始容易、善終難,漢、唐、宋、明、清,都是如此,到了王朝後期,都是滿目瘡痍。一個人可不能像一個王朝那樣,不然晚年就太悲慘了,做人應該越活越精彩,少壯多努力,老大不傷悲。
10、 忽必烈五勸文天祥
1279年,崖山之戰後,南宋的宰相文天祥被押到了大都(北京)。忽必烈想勸降文天祥,就把他軟禁起來。
文天祥是個堅硬如鐵的人,忽必烈想要改變他的價值觀,難於登天。不過忽必烈是個迎難而上的人,在他的安排下,對文天祥的勸降活動先後有五次,當然,還不包括各種各樣的人寫給文天祥的各種各樣的信。
第一次派出去的人叫留夢炎,當初臨安被圍時投降元朝的一名宰相。
忽必烈以為兩人都是狀元,又都當過宰相,可能會有共同語言。
但忽必烈錯了,留夢炎跟文天祥隻談到狀元交情,還沒有談到宰相的時候,文天祥就指著他的鼻子臭罵:“我看你死後如何有狗臉見江東父老!”
忽必烈見同誌關係不能讓文天祥感動,那麼,上級總可以讓這個忠君分子回頭了吧。他派出了已是廢帝的宋恭帝。文天祥一見到這位被廢的皇帝,馬上就伏地痛哭,乞求聖駕南歸重整河山。宋恭帝才九歲,他知道什麼?看到文天祥老淚縱橫,他也跟著哭起來。結果勸降行動成了感情宣泄大會。
忽必烈想,既然同事與上級都拿不住文天祥,那就來點外行的。第三次派去的是宰相阿合馬和孛羅。這兩個人其實是不願意去的,他們帶著勝利者的姿態想去羞辱文天祥一番,結果在嫻於辭令的文天祥那裏自然又是討了個沒趣。
第四次,忽必烈想用親情打動文天祥,他讓人把文天祥的兩個女兒帶來,一家人抱頭大哭,但文天祥仍沒有猶豫彷徨。最後一次,他老婆來勸他,他說:“你不是我老婆,如果真是,你現在就該去死,幹嗎還來勸我?”
“這個死不開竅的書呆子!”忽必烈有些震怒了,但還是愛惜文天祥,不肯殺他。文天祥也很有耐心地在監獄裏等著,這一等就是三年。三年中,他強忍國亡家破的痛苦,寫下了不少不朽詩篇。到1282年時,忽必烈突然心動,又想起了文天祥,決定親自出麵勸降。
文天祥對忽必烈也長揖不跪,忽必烈笑笑,沒有強迫他下跪,隻是說:“你很有骨氣,我很欣賞你,隻要你投降,像效忠南宋一樣效忠於我,我可以任命你為丞相。”
文天祥的反應比較冷淡,回答說:“我是大宋宰相,國家滅亡了,我有責任,我隻求快點死,不求榮華富貴。”
忽必烈沒受過這種待遇,有點生氣地問:“那你想怎麼樣?”文天祥接口答道:“我隻求一死!”
忽必烈徹底對文天祥失望,不久就下令處死了他。
阿龍辭典 文天祥的幽默
在臨安城有限的時光裏,文天祥還玩了次黑色幽默。他問手下:“如今可如何是好?”手下有人答道:“一團血。”文天祥道:“什麼意思?”手下回答:“您先死,我們隨後跟來。”文天祥微微笑道:“諸位可知有個叫劉玉川的人?”眾人不知。“此人是一讀書人,未中狀元時與一妓女相好,妓女為了他,連生意都不做了。後來劉先生中了狀元,看不起這個妓女,騙他說,國家規定,狀元不許與妓女來往。妓女不同意,劉先生拿出一瓶酒,放了毒藥進去,說,我與你一同殉情,你先喝。妓女喝了,隨即而死,劉先生卻沒有喝,高興地去當官了。”
阿龍看熱鬧
時窮節乃見
文天祥作為末代宰相,其實並沒來得及真正行使宰相的職權,他雖然二十來歲就開始做官,但在風雨飄搖、奸臣當道的南宋末期,也從來不曾得到重用,反而是時不時地被免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和大宋朝並無多深交情,更沒受過朝廷多大好處的人,在國家危急時挺身而出,國破家亡時又一心殉國,這樣的骨氣,受到了曆代人們的尊敬和讚揚。時窮節乃見,什麼人真正對你好,是你的益友良師,危難時刻就可以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