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白日夢中的草原(1 / 1)

一生“為美而死”的美國詩人愛米莉。狄金森在一首詩中曾經寫道:

要造就一片草原,

隻需一株苜蓿一隻蜂,

一株苜蓿,一隻蜂,

再加上白日夢。

這真是一種純美的幻想,美得讓人心驚,更美得讓人想往。

狄金森的一生,其實就是一種幻美的白日夢!她在不到二十歲時,就從教會學校回家。從此一直幽居在家裏。她甚至斷絕了一切不必要的來往,隻在種滿花草的庭院中,一個人靜靜地思考,一個人慢慢地幻想。她想了很多,甚至比一個行走在塵世之中的人想得還要多。她不僅想到了她所能看見的事物,更多的是想到了她夢中和冥冥中所能見到的事物。她生活在她自己的白日夢中。那裏有流水,有山峰,有白雪;也有秋天的蒼茫和寧靜,更有冬日的純潔與遙遠。而她最為看重的是:要造就一片草原。

造就一片她自己心中的草原!

她說:一株苜蓿,一隻蜂,再加上白日夢。這就是她心中的草原,這也是一片純美的草原。一株苜蓿,在她的夢裏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綠;一隻蜂,在她的夢裏,更是一條不斷生長綠的道路。沿著這條蜂的道路,綠會長滿她的白日夢。長滿她的純淨的生命和幻美的思想。

狄金森是個有福的人了。能在夢裏擁有一片自己的草原,這就是上帝所賜予的福祉。這位愛默斯特的修女,真正地成為了上帝的孩子,幸福的孩子。

而我們呢?

在第一次讀到狄金森的詩時,除了感動,我的心裏竟有了很深的羞慚。也許我們也曾期待過自已的草原,也曾在夢中,在白日夢中,一次次夢遊過我們的草原。可是,我們的純淨呢?我們的幻美呢?

都沒有了,真的都沒有了。更多的時候,我們已經失去了夢。我們行走在塵世之中,思想消失,對美的感覺遲鈍。除了機械的生存,我們已經毫無詩意可言。想起二十年前,我們到西北。那無邊的草原確是讓我們心驚,也讓我們感動。以至很多年後,我隻要一想起它,就會情不自禁地流淚。而現在,那草原已遠遠地去了,當年,領著我們到西北的老師,如今正被無情的病疼所折磨。我不知:在病疼之中,他是否想到過當年的草原,想到過那詩意與純美的草原?

其實,有一片草原,真的很容易。隻要一株苜蓿和一隻蜂就夠了。這是狄金森的幻夢。

對於我們,其實也許隻要一個白日夢和一顆存著純美的心,就夠了。

第二輯 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