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種心態,一種簡單的心態。每天,當我牽著兒子的手,送他上學和放學時,我是幸福的。健康的兒子,天真的問答,樸素而真實。即使每天都在重複,但是,重複也成了一種新鮮。
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泡一杯小花茶,聞著清淡的茶香,想一些讓人留戀的往事,想著想著,心就更靜了。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心跳。雖然有時候也難免一絲絲的憂傷。但憂傷也成了一種快樂。
周日,一家三口徒步到西山上散步。山是正在成長的,一天天從秋到冬,又從每一棵樹、每一片葉子開始,慢慢地走到了春天。上到山上的亭子裏,望望日日生活的城市。城市也在成長,仿佛能聽見它撥節的聲音了。
年前,龍眠山裏的我的結對幫扶戶老王夫妻到家裏來。雖然言語不多,卻談些實在的事,說些年成的話。親切,平實,彼此像多年的親戚一般。他們帶來了自家醃製的老豚,噴香。
前不久到山裏去。在冬日的陽光下,看到一個老人,坐在門前曬太陽。他神情淡泊,與我們一問一答。都是鄉間的事情,信口說來,皆成文章。老人平生沒有上過城市,更遑論到遠方。雖然僅僅隻在方圓十來裏的地方轉悠。但他一點也不感到不好。他說:兒女成了人,孫子也大了。老了還能吃飯喝酒。還有什麼可期求的呢?
到藻清山的庵子中去。看到庵內的住持,十分的年輕。與她談起人生與佛。她心靜如水。我問她:庵中日月,清苦寂寞。如何能承受得了?她笑而不答。隻是麵向佛像,雙手合十。良久,答曰:有佛在心,何來清苦?有執在悟,何來寂寞?我恍然。
這些年,死亡的斧子已經開始砍到我們這一代人的頭上了。五年之內,我身邊消失了七八個活生生的熟人。他們在世時,都是意氣奮發的,都是有滋有味的。可是,有的因病,有的因車禍,有的因其它,竟然都早早地走了。寂靜時想起這些麵孔,恍如昨日,卻永遠不再。心裏少不得惆悵。這時想:其實,活著就是最好。沒有活著,還能有什麼呢?
正月初六,老娘生日。親戚們都來了。到飯店開了幾桌。一時間,杯觥交錯,其樂融融。老娘七十有二了。經過四年前那次大的波折後,近年來身體竟不斷地好起來了。椿萱在堂,我們便永遠都是孩子。是孩子就有孩子的歡樂。是孩子就能存一些永遠長不大的幻想。
周一上班,接一信。沒有拆就知道是誰的了。這字曾和我的最初的青春有關。寫信的人也很多年沒有聲息了。突然看到,心下欣喜。及至打開,才知道他從網上看到了我的文字和地址。相見不如懷念。多年不見,一封信,一行熟悉的字,讓人能回到青澀的青春,讓人能再一次重溫詩酒年華。
很多年不寫詩了。詩成了自娛。忽然一天,想起要將它打印出來且寄出去。寄完即忘。不想一些日子後,竟有北京的編輯來電話,告知要發一些。想當年,熱衷於詩時,日夜都想著發表。如今,無意插柳,竟比用心蒔弄的花朵還要好看。心下竊喜。好像又回到那些與詩為伴的日子了。
到網上開一博客。沒事時就貼上一點自家生產的土產。本是自樂,不想也能與人同樂。又閑來到人家的博上轉轉。因此看到了一些平日裏看不到的好文字、好心情和好感悟。也搭上去聊幾句。都是性情中人,都是真誠麵對,竟長長樂而忘返了。
每日裏上班,獨處一室。公務放手與人。讀閑書,聽好歌,與同道談,與網絡談,與自己的心靈談。不騎車,堅持走路。既走路,又看風景與人。走著走著,便知道:路邊的香樟發出清香了,花壇子裏的花開出白色的小粒兒了。那個學步的孩子今天比昨天走得紮實些了。天氣漸漸地暖和了,河水越來越清,草色越來越濃。就連空中飛著的鳥兒,叫聲也越來越動聽了。
樸素的生活,簡單的幸福,正因如此,也才能滋潤了這塵世中蒼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