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的兩年半期間,李彥宏一直都在與最先進的搜索引擎技術和信息檢索技術打交道,他的導師也一直在這方麵對其嚴格要求。尤其在之後幾年裏,李彥宏在搜索引擎技術上進步神速,其能力甚至超過了很多行業內的專家。

回顧往日,再看今朝,現實讓李彥宏有些猶豫,可他沒有因老板的冷淡而灰心。他曾嚐試過各種形式的推廣,在體製內部推廣時處處受阻,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直到這時,他才漸漸地意識到,華爾街隻是個做商業的地方,做技術應該去矽穀。華爾街容不下計算機天才,矽穀才是他們的夢想之地!

超鏈分析是新時代的革命性產物,沒人理解也是正常的。加上華爾街和矽穀的體製不一樣,就更不必在意“門庭冷落”了。

李彥宏用學者的堅持和商人的直覺時刻告誡著自己,隻有科學技術才能改變安逸的生活,也正是這種“大智若愚”的想法,驅使著他爭取到了超鏈分析的專利權。

1997年,李彥宏的機會終於來了。在一次學術會議上,他將自己的才華展示給了所有人,在萬人矚目下,他踏上了人生的另一個舞台。

出席這次會議的成員包括微軟和Infoseek等公司的互聯網專家。李彥宏為了能更好地把超鏈分析未來的前景展示給到場的專家,把自己的整套演示係統全部帶到了會場。

展示一開始,便引起在場專家的驚呼,所有人都一致認為,搜索引擎的未來必將被重新定義。展示結束後,專家們紛紛表示,這是一套很完美的搜索引擎,不僅擁有極強的指導性,還能進行自我保護,以避免垃圾網頁的騷擾,這會使瀏覽網頁的流暢程度得到很大改善。毋庸置疑,超鏈分析絕對是業內首屈一指的技術。

藉由這次難得的展示機會,李彥宏讓自己成為了行業焦點,與超鏈分析一並成了整個領域的新寵兒,一時間,眾多頂級互聯網公司紛紛向他靠攏。

一番思慮後,李彥宏選擇了Infoseek公司。雖然,這次並沒有“相見恨晚”之意,但他卻被Infoseek老板的一席話擊穿了內心裝滿苦澀的皮囊。這位老板說,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最大的榮耀並不是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作品,而是看著全世界的人都依賴自己的作品,都在使用自己創造的技術,用技術來改變生活。

這些話是李彥宏一直以來深信不疑的人生信條。不久,他被邀請到Infoseek做演講,演講中,他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並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來自眾人眼中的最真摯的“尊重”。

這種尊重是李彥宏在道·瓊斯時期從未感受過的,這不僅是對技術人員的尊重,更是對創新技術的尊重。更確切地說,這應該是一種認同。

1997年的仲夏夜,李彥宏滿懷信心地走進矽穀,並決定在這個技術人員的天堂裏自由翱翔——在Infoseek大幹一場!

Infoseek的“背叛”

1997年,是互聯網產業向世界經濟宣告霸主地位的一年,新型科技產業一路高歌猛進,互聯網公司股票使納斯達克指數一路飆升,股價居高不下,成為曆史上罕有的現象。

在這樣的環境下,隻有傻子看不出這個市場已處在繁榮盛世,成百上千的公司已不再用藐視的態度看待互聯網產業,轉而對這個行業充滿了期待。他們看到的並不是工業創造所帶來的價值,而是覬覦互聯網以幾何倍增形式增長的利益模式。

矽穀是一個創造奇跡的地方,每天都有不可勝數的公司起起落落。互聯網如同閃電風暴一般,一夜間席卷了整個世界。

李彥宏看清了這股風暴的猛烈勢頭,他知道在不久的將來,這場源自美國西海岸的閃電風暴將越過太平洋,“襲擊”中國,並走進中國保守而又渴望發展的“90矛盾年代”。

他每年都要回國考察,看看這場風暴在即將登陸之時會有怎樣的跡象,究竟會以怎樣的形式登錄中國的經濟市場,從而開啟中國互聯網的新時代。

在李彥宏留美的8年時間裏,中國的互聯網行業正在與世界接軌,並以準網絡用戶霸主的身份向世界發起警告:中國將會是世界互聯網應用人數最多的國家。

一個又一個網絡公司,正在這個古老文明濃重的東方國土上崛起。此時,李彥宏才意識到,國內的互聯網行業正產生著不可預知的化學效應。不經意間,這場來自大洋彼岸的閃電風暴已神不知鬼不覺地溜進中國——新浪、搜狐、網易、雅虎,他們的名字漸漸被人熟知,正如逆鱗一般,在互聯網的大潮中快速成長,呈現出前途無量的態勢。

互聯網產業,已在中國經濟市場上膨脹了。當時,不少國外留學的青年才俊摩肩接踵地返入國門,一些國外知名企業也開始對中國這塊“迷之寶藏”翹首盼望。

最先回國的是張朝陽、王誌東這一波人。那時,他們已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中大顯身手,紛紛對中國互聯網資源你爭我奪。李彥宏呢?他還堅持在矽穀的Infoseek公司擔任首席架構師,並為了尋找那份僅屬於自己的刺激不斷努力著。

李彥宏滿心歡喜地走進坐落於矽穀的Infoseek公司辦公室。威廉張坐在椅子上,態度很輕鬆,並沒有把李彥宏當新員工看待。李彥宏剛要用中國式的禮貌介紹自己時,就被威廉張的話語打斷,隨即,他在李彥宏的疑惑中開始描述起關於自己的一些想法。

兩個人就這樣,坐在一間辦公室內,一連聊了幾天。兩人交談,從來沒有離開過搜索引擎這個話題,不知厭煩地一聊再聊。談及關鍵處,還要叫上幾個優秀工程師一塊探討。

這就是威廉張的出色之處,他用這樣的方式,讓李彥宏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了Infoseek公司的全部核心技術,並與公司的工程師之間有了潛移默化的工作默契。

威廉張沒有給李彥宏太多壓力,他把公司所創造的第一代搜索引擎核心技術放在了李彥宏麵前,想讓李彥宏完成下一步工作,在短時間內開發出更為優秀的Infoseek第二代搜索引擎。

兩人最相似的地方,就是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有目標。威廉張看重的是李彥宏所創造的超鏈分析技術,他知道這是自己公司最需要的。而對李彥宏來說,他可以在Infoseek更詳細地了解到工業界的搜索引擎到底是如何被應用的。

李彥宏心裏清楚,自己在搜索引擎方麵,隻是有一些獨到的想法和興趣。雖然創作了國際水平的論文,但要深入剖析搜索引擎技術,僅靠自己當下所學尚且不足,唯有依托平台才可。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李彥宏已在Infoseek第二代搜索引擎的研究上奮鬥了一年。1998年4月,他果然不負眾望,帶領著自己的團隊將Infoseek第二代搜索引擎呈現在所有網絡用戶麵前。

對於互聯網搜索引擎領域而言,這是一個偉大創舉,李彥宏將超鏈分析技術完美地植入了搜索引擎之中,使Infoseek第二代搜索引擎成為第一個能擁有超鏈分析功能的主流搜索引擎。

一時間,Infoseek成了業界至寶,李彥宏的能力更是令人交口稱讚。他曾多次代表Infoseek公司出席會議,每次都會收獲最誠摯的掌聲,外界對其毫無保留地傳達著欽佩羨慕之情。

從進入Infoseek公司第一天起,李彥宏便下了決心,隻要自己在此工作一天,就要竭盡全力把Infoseek公司的搜索引擎做到世界最尖端水平,在技術上成為世界第一。

Infoseek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卻一直都沒有為搜索引擎找到一個更賺錢的商業發展模式。不久之後,李彥宏找到了搜索引擎實現商業化的突破口。作為將超鏈分析技術運用到商業化搜索引擎的創始人,他還專門注冊了一個Expert Search Equation,這就是人們經常看到的ESE。

李彥宏本以為,自己的成功足以搞定Infoseek公司的難題,卻不想危機在此出現。

在華爾街經濟壓力的衝擊下,矽穀也遭受巨大影響。Infoseek公司開始越來越不重視搜索引擎技術,覺得這並不賺錢,雖然用的人很多,但能獲得的實在利益很少。在他們看來,隻要每一季度在華爾街少損失一點,就算是賺到了。

可李彥宏並不想輕易放棄,在Infoseek公司會議上,他反複強調Infoseek搜索引擎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索引了6000多萬個網頁,他直麵公司CEO:“網絡會以幾何級數增長,每天都會增加讓人難以想象的信息數量,所以需要索引更多的信息內容。”

然而Infoseek高層的回複則是,“目前為止Infoseek搜索引擎已經收錄了全世界最重要的網頁內容,但是從Infoseek搜索引擎目前的狀況來看,每多收錄一個網頁,就會增加一個成本,這樣一來將很難獲得更多的回報。如果不賺錢的話,為什麼還要繼續做下去呢?”

這樣的反問是基於現實的,李彥宏似乎也無言以對。威廉張曾多次找到李彥宏單獨聊天,讓他想不到的是,此時的威廉張居然也有了與其背道而馳的想法。

威廉張說:“全世界重要的信息都包含在我們這6400萬個網頁裏,所以我們並不需要再去收納那些不重要的信息,那些信息就像是噪音一樣,除了讓人煩躁,沒有別的用處。”

威廉張的話讓李彥宏很失望,無奈之下,他選擇休息一段時間,一個人好好想想這些事情。在這段時間裏,李彥宏開始明白威廉張為什麼會有思想轉變。其實原因很簡單,從最深層的角度去考慮,索引的過程會增加更多成本,最重要的是,在此資金消耗過程結束之後,並不會讓公司的利益有更大提升,這是問題之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