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舍得智慧:演繹精彩人生(1 / 2)

選擇無處不在

人有無限多個解,每個人因為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它、體驗它,所以從中得出有關人生的定義也各有殊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人生即是選擇。

一位作者曾寫過這樣一篇文章:

記得小時候,農村水果十分稀缺,經常和生產隊裏年齡相仿的小朋友,三個一群、五個一組地爬樹摘野山栗、紫桑葚之類,以解口頭之饞。而每次爬樹的時候,都會出現相似的情況:開始大家都從一棵大樹底下往上爬,可越往上爬,樹的分杈越多,各人為了多采點兒果實,便選擇了不同的樹枝。結果起點完全相同的小朋友們,各自爬到了不同的方向和高度上,有的站在又高又穩的主幹枝頭上,有的蹲伏在搖擺不定的側枝上,還有的保留在樹杈間……下來的時候,有的滿載而歸,有的有所收獲,還有的空手而回。

現在想來,小時候的爬樹,與人生的曆程又是何其相似?生活中我們經常不知不覺地走到十字路口,甚至“米”字路口上,讓你去選擇,而正是這一次次的選擇決定了我們今天的社會位置和人生狀況。人生似一條曲線,起點和終點是無可選擇的,而起點和終點之間又充滿著無數個選擇的機會。

你如果什麼都想要,最終便什麼也得不到。太多的幻想,往往讓人不知如何選擇。當你還在舉棋不定時,別人或許已經到達目的地了。托爾斯泰說:“人生目標是指路明燈。沒有人生目標,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在人生的競賽場上,無論一個多麼優秀、素質多麼好的人,如果沒有確立一個鮮明的人生目標,就很難取得事業上的成功。許多年輕的女性並不缺乏信心、能力、智力,隻是沒有確立目標或沒有選準目標,所以沒有走上成功的途徑。這道理很簡單,正如一位百發百中的射擊神手,如果他漫無目標地亂射,那麼就不會在比賽中獲勝。

作為女人要學會選擇,學會審時度勢,學會揚長避短。隻有量力而行的睿智選擇才會擁有更輝煌的成功。成名固然風光,但絕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實現,心想事成隻不過是美好的願望。要想獲得快樂的人生,你最好不要像過去那樣行色匆匆,不妨停下腳步,暫時休息一會兒,想一想自己需要什麼,需要多少。想一想有沒有這樣的情況:有些東西明明是需要的,你卻誤以為自己不需要;有些東西明明不需要,你卻誤以為自己需要;有些東西明明需要得不多,你卻誤以為需要很多;有些東西明明需要很多,你卻誤以為需要極少……

傾聽內心的聲音

生活中總是充滿了選擇,我們經常不知不覺地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選擇權在自己手上,而一次次的選擇決定了我們今天的社會位置和人生狀況。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美麗;有時候,選擇就是另一種放棄;有時候,放棄就是最好的選擇。

許多時候,人們往往對自己的幸福熟視無睹,而覺得別人的幸福很耀眼。卻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對自己不適合。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幸福,何必去羨慕別人?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才是快樂之道。你不可能什麼都得到,你也不可能什麼都適合去做,舍得,有舍才有得,學會放棄,才能更好地把握快樂、享受幸福。

提到選擇與放棄的智慧就不得不想起楊瀾:

四年的《正大綜藝》主持人造就了楊瀾,盛名之下的她放下“金話筒”出國留學震驚了很多人。學成歸國後,楊瀾在傳媒領域裏做出了更為突出的成就。對於這次選擇,她說:“逆境,每個人都會經過,我也絕不會比別人少。不管是得意的時候還是悲觀的時候,都要了解自己最需要什麼,如果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比較明確,就知道如果你放棄的話,自己也會不開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對於成功和失敗可以看淡一點兒。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有掙紮的感覺,不在於他最後的成就。”

“一個人選擇的時候,隻能服從你自己心裏想的事情,你對一個環境有不滿意的地方,希望有所突破,那一定是你內心有這樣的需要,那就按照你的心告訴你的那樣去做,這是對自己負責任的事,你沒有辦法保證結果。就像我今天沒有辦法保證我四五十歲的時候是什麼樣一樣。也許有人會說,楊瀾並不成功,那也沒關係,我仍然相信我的選擇是對的,因為我選擇的是我喜歡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