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reference_book_ids\":[6885615156642974733]}],\"10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0,\"start_container_index\":10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3},\"quote_content\":\"《傲慢與偏見》reference_book_ids\":[6949031997033417736,7117191424419826696,7267077379422424079,699549180601617921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沒有什麼比愛自己更重要
有些女人,雖然沒有傾國傾城的容貌,也沒有魔鬼一樣的身材,但到任何地方都能迅速成為引人注目的焦點,使許多男子前仆後繼地來到她們身旁。
朋友李青就是這樣的女人,她的“桃花運”特別好。
前些日子,下晚班的時候,她被人堵住,臉上被狠狠地摑了一掌。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兩個女人為一個男人在大眾廣庭之下大動幹戈。不便插手,更不好開口,我們幾個拉了拉她,讓她快走。
這件事或許對她打擊很深。休假幾天後,她終於又來上班了,隻是麵色憔悴,不知道這幾日她又遭遇了什麼?她沒有像往日一樣神采飛揚,而是很平靜地說了一些自己的事。令我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我把自己的全部都給了他,來賭一場愛情,是不是有點低賤?”
這也算是經曆之後最痛的感悟吧!我除了傾聽,便隻有沉默。
女人愛幻想,世人皆知,特別對愛情。精明的男人抓住了這一點,不斷給女人灌迷魂湯。女人從此踏入了萬劫不複的情網。
一個男人可以不接受一個女人的愛,可是卻往往不會拒絕這個女人的身體。也就是說,對於男人而言,情和性,是可以分離的,沒有必然的糾葛。女人則不然!如果你願意把自己當資源,別人就會消費你。男人對於自己不愛的女人,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大多數男人不會因為和某個女人發生了關係,就愛上她。和你繼續保持親密關係,是因為他無需做太大的投資和冒險,甚至隻需動動嘴皮子,就可以墜入溫柔鄉。
對於男人而言,愛或者不愛,這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涇渭分明,毫不模糊。到底迷戀一個身體還是愛一個人,他們心知肚明。
無論我們如何表示,最先退出的那一方,一定是愛得不夠。至於那些吃著碗裏,盯著鍋裏的偷腥男女,不過是吃完正餐後,再吃點甜點,用來消遣多餘的時間罷了。
出來遊戲的男人,一開始就是設好底線的,一旦觸及,他便轉身離開。但女人似乎恰好相反,總會心存幻想,不斷降低底線,以致完完全全地交出自己,以期待得到同等程度的回應,卻總是徒勞。
你害怕失去一個男人的愛,就卑微地交出所有,苦苦祈求,實則貶低了自己。說一千道一萬,實則一句話:不必讓自己低到塵埃裏。有時兩情相悅尚且換不來天長地久,以低微的姿態祈求來的感情又能保質多久?我們應該知道,沒有什麼比愛自己更重要。女人,守護好你的心,看護好你的身體。你若看輕自己,誰還能看重你?!
自尊自愛,沒必要一味討好他人
《被嫌棄的鬆子的一生》是日本作家山田宗樹的一部小說,後被改編成電影。故事中的女主角鬆子,簡直成了告誡和提醒女人要自尊自愛的典型。
故事裏有這樣一個情節:鬆子的妹妹因為常年臥病在床,父親對她照顧有加,幾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那個生病的小女孩身上。鬆子不理解,她也希望能夠得到父親的愛。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做了一個搞怪又搞笑的鬼臉,逗得父親哈哈大笑。她試了幾次,很有成效。自那以後,她便把做鬼臉當成了自己的招牌動作,遇到可怕或難堪的事情時,就會做這樣的動作。
長大以後,她依然刻意討好著周圍的人,在愛情裏更是卑微,就算被男友大罵,每天提心吊膽地過日子,也不肯離開,還在奉獻著自己。影片中說,她所給予的是“上帝之愛”,她所有的努力討好,不過是不想一個人生活。可最後呢?沒有人同情她,珍惜她。她在孤獨與可憐中死去。
真希望,每個女人都能從鬆子的人生悲劇裏領悟到一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會有和鬆子一樣的遭遇,可那種刻意討好、用卑微的姿態博取他人好感的事情,卻總能在生活的細微角落裏找到。也許,你希望對方可以成為你的知己,所以遷就著他的每種情緒;也許,你希冀著他人能讚美自己,違心地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收斂著自己的真性情。可是結果,就跟鬆子一樣,並不能讓每個人都對你滿意。
從小到大,受父母和環境的影響,她一直生活在糾結裏。她已經記不清,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竟然不知何謂快樂,每天隻是為了討好別人活著。隻要別人能滿意、能開心,她就會傾心盡力去做,哪怕是她討厭的事。
結婚後,她依然是這樣。為了孩子和丈夫,她不停地忙活,除了順從就是受氣,每天過得提心吊膽,生怕說錯話、做錯事。老公若是開心,她就會長舒一口氣;老公若是繃著臉,她就不敢大聲言語。她就像一隻木偶,麻木地活著。丈夫總是疏遠她,孩子也不願意和她多講話。這樣的日子,讓她倍感壓抑,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到底是為了誰?
絕望的時候,她在網上給一位心理醫生留言說,她想一死了之。心理醫生收到消息,馬上打電話給她,說要跟她麵談。她沒有拒絕。或許,她並不是真的想結束生命,她隻是壓抑了太久,希望有人理解。
在心理醫生的開導下,她說出了自己的成長經曆。她父親是個保守又嚴厲的人,不允許她出去玩,也不允許其他夥伴到家裏找她,自己稍不留意就會招來打罵。她已經記不清楚自己挨過多少次打罵,隻記得很多次她在睡夢中被父親的打罵聲驚醒。父親的壞脾氣,讓她慢慢學會了順從,學會了隱藏,學會了討好。
在別人麵前,她很少講話,隻是盡力去做事。在學校裏,唯有學習能給她一點兒安慰。老師和同學喜歡她,可很少有人知道,為了讓別人高興,她曾經無數次地委屈自己,明明做著不喜歡的事,卻還要裝出開心的樣子。
大學畢業後,她依照父母的意思,相親結婚,過起平淡的日子。起初,丈夫對她嗬護有加,可如今卻疏遠了她。看到丈夫和孩子與自己不親近,而別人的家庭其樂融融,她實在無法麵對,因此活得越來越痛苦。
她說起,為了討好別人做出過怎樣的努力,為得到別人認可怎樣委屈自己,多麼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多麼害怕遭到拋棄。
心理醫生告訴她,正是這種心情和做法,讓她在生活裏受盡了折磨。她不懂什麼是愛,也不知道怎麼去愛,隻是在努力地討好別人。做這些事的時候,她已經失去了自己。為了遮掩自己的內心,刻意壓製著各種情緒,外在和內在的自己不停地爭鬥,在自傷的同時也被親人疏遠。
多麼悲哀的女人!為了討好別人,承受著不必要的委屈和傷痛。
女人要跳出別人的視線,跳出別人的世界。當別人疏遠自己的時候,認真考慮:究竟是自己的問題,還是他人的問題?有錯的話就不要找借口逃避,沒錯的話就抬頭挺胸做自己。你若隻顧討好別人,連自己都忽略了,你還如何有能力去照顧別人?
做事之前,想想自己到底是心甘情願的,還是被迫勉強的。想想現在做了,日後會不會後悔。如果是真心想去做,那麼自然會做得很好,彼此都快樂;如果自己並非出自真心,能夠付出的也有限,那就不要強迫自己。就算有人說你不好,也不必太介意。
討好別人,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就算你再怎麼努力,也不能方方麵麵都讓別人滿意。與其如此,不如討好自己。討好自己,並不是教女人自私,而是學會“保護自己”。流言蜚語任它去,在心裏設置一道隔音的牆,不讓它擾亂自己的心智;煩躁壓抑時,給自己找一個發泄的途徑,買件禮物,享受美食,看場電影,都可以;受挫的時候,允許自己哭,允許自己鬧,然後再好好安慰自己。做女人,這一輩子都要冷暖自知,唯有愛自己,討好自己,才能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心境,坦然麵對所有,不為外界的紛擾而痛苦。
活得真實,接納不完美的自我
克裏希那穆提說過:“你看,一朵百合或是一朵玫瑰,它是從來不假裝的,它的美就在於它就是它本來的樣子。”隻可惜,世間許多女子沒有讀懂這句話。她們喜歡把眼光投向外界,去追逐自己所想象的那些美好的事物,而忽略自己的本性。有時,她們還會被外界的東西牽絆,不得不偽裝自己,改變自己,最後迷失自己。殊不知,人生最美好的禮物,就是活出真實的自己。
也許你會問,怎樣才算是活出了真實的自己?
高興了你就笑,難過了你就哭,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不企圖變成任何人,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就是活得真實。超級名模薩沙沒有出道時,有人問她:“你最想成為誰?誰是你的偶像?”薩沙十分篤定地說:“我沒有偶像,至少現在沒有。我了解我自己,我就做我自己。”這也是活得真實。
R是在單親家庭裏長大的,性格內向又特別敏感。她遺傳了母親的肥胖體型,一張嬰兒肥的臉讓她看起來比實際還胖。母親個性傳統,總覺著沒必要在穿衣打扮上花太多錢,她一直對R說:“衣服夠穿就行了,沒必要一直買,也沒必要太挑剔。”她總是按照這句話給R準備衣服,多半都是男孩子才穿的款式。所以,R從小到大很少跟其他孩子一起到室外玩,也很少跟朋友出去逛街。她內心害羞,也有點兒自卑,覺得自己跟其他人都不一樣,不討人喜歡。
28歲那年,她經人介紹,嫁給了一個大她幾歲的男人。婚後的生活,並未讓她有所改變。丈夫一家都很好,每個人都自信樂觀。R試著融入他們的生活,可她做不到。家人為了讓R變得開朗一點,積極地做每件事,可結果都不盡如人意,隻會讓R變得更加緊張和畏縮。有一段時間,她甚至不願意走出臥室。R害怕丈夫發現自己是個失敗者,每次跟家人外出的時候,都偽裝得很開心,結果常常做得很過分。那段日子,R痛苦極了,失去了生活的勇氣,不知道如何跟身邊的人相處。
後來,有一件事改變了R。那天,婆婆跟R聊天,談及自己如何教養孩子,她說:“不管事情怎麼樣,我總會要求他們,保持自己的本色。”保持本色,這四個字直戳R的心。
她終於明白,這些年為什麼自己生活得那麼累,因為她一直試著讓自己進入一個並不適合自己的模式。快30歲了,她一直活在別人的圈子裏,沒有找到自我。
後來,R變了。她依照自己的個性生活,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東西。不喜歡說話,就參加一些安靜地活動,如瑜伽、舞蹈;喜歡亮色的衣服,就買來取悅自己。周圍的人都說她變了,而她也是第一次感覺到如此清醒,如此喜悅。
女人早就該懂得一個道理:幸福的人生,就是要保持本色的生活,尊重原本的自己。有缺點不要緊,但別刻意為了改變而改變。當然,要活出一份真實,就要從內心深處重視自己,看清自己的價值,珍愛與眾不同的自己。
女孩從小生長在孤兒院裏,內心很自卑,看到別的孩子叫著爸爸媽媽,她更覺得自己沒有可愛之處,不然的話,父母為何要將她丟棄在醫院的走廊裏?她難過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是不是走到哪兒都不會有人喜歡?”院長看著她那雙清澈的眼睛,沒有回答她的問題,而是說:“過幾天你就明白了。”
幾天以後,院長送給女孩一塊石頭,對她說:“今天,我帶你去集市上,你來賣這塊石頭。可是你要記住,不是真賣,不管別人給多少錢,你都不要賣。”女孩點點頭,心裏卻很困惑:“一塊石頭,真會有人要嗎?”
女孩蹲在市場的角落裏。不多時,有幾個人上前詢問,想要買她的石頭,給出的價錢也越來越高。女孩很高興,衝著不遠處的院長笑笑。
第二天,院長要女孩拿著石頭到黃金市場去叫賣。結果,真的有人願意出比昨天高出10倍的價格買下這塊石頭。
第三天,院長要女孩拿著石頭到寶石市場去賣。神奇的是,石頭的價格又漲了10倍,因為女孩不肯賣,買石頭的人竟然認為是稀世珍寶。
女孩問院長:“為什麼他們願意花錢買這塊石頭?”
院長說:“生命的價值就跟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裏就有不同的意義。一塊普通的石頭,因為你的珍惜,不肯隨意拋售,就提升了它的價值,被人說成稀世珍寶。你和這塊石頭一樣,隻要你看重自己,不肯輕易否定自己的價值,那麼別人也會像對待珍寶一樣對待你。記住,看重自己,你是獨一無二的,最珍貴的。”女孩記住了院長的話,從此對自己非常珍惜。
其實,這個道理適用於每個女人。把自己視為不起眼的石頭,還是珍貴的寶石,就是不愛與自愛的差別。一位老人的筆記本上有這麼一句話:“不必在意別人是不是喜歡你,是不是公平地對待你,更不要奢望人人都會善待你。”做真實的自己,關愛自己,不是狹隘的自私,而是一種自我實現的價值感,是真心實意地認定自己有價值,努力活出自己的風采。
愛默生說過:“你總有一天會明白,嫉妒是毫無意義的,而模仿他人更是無異於自殺。不論好壞,每個人都必須保持自己的本色。雖然廣袤的宇宙中全是美好的東西,但除非他努力耕耘那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否則他絕不會有好的收成。”但願,這番話可以被每個女人深記在心裏。
女人若不會愛自己,等誰來愛
在一場成人禮上,一位單身媽媽在給十八歲女兒的禮物中夾雜著這樣的忠告——
也許你現在還不明白,但終有一天你會明白,青春是女人最寶貴的財富。我希望你對自己好一點,多享受年輕時的時光,不要太無情,不要反對自己,不要怨恨自己。不管什麼時候,走到哪兒,有沒有人愛你,你都要記得愛自己。
一席溫暖而受用終身的話,包含著母親的用心良苦,也是走過歲月滄桑的女人傳授給不諳世事的女孩最寶貴的經驗。作家梁曉聲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倘若有‘輪回’,我願自己來世為女人……我不祈禱自己花容月貌,不敢做嬋娟之夢;我想,我應該是尋常女人中的一個。那麼,假如我是一個尋常的女人,我將一再地提醒和告誡自己——決不用全部的心思去愛任何一個男人。用三分之一的心思就不算負情於他們了。另外三分之一的心思去愛世界和生活本身。用最後三分之一的心思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