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是一個熱心並帶有些許幻想的讀者。我期望時光倒流,隨心所欲地接近故事裏所有重要的人物,甚至頑固地不放過每一個章節。當然,並非所有帶懸念的故事都能如此吸引我。我對“地下組織部長”和紀委書記較量的故事心向往之,原因之一是我所從事的本職工作,以及這項工作所要完成的使命。我在紀檢機關工作多年,也曾親自查辦過一些案件,耳聞目睹的辦案故事就更多。但對“地下組織部長”的事仍覺得非常新鮮。更重要的是,隱藏在這個故事背後的,是人性的一次大暴露、大衝突;是對製度的一次大挑戰、大思索;是對真理的大冶煉、大追尋。對這種大陰大陽、大正大反的故事的閱讀,讓人酣暢淋漓,讓人大笑大哭,讓人平添憂患。

上蒼憐惜忠誠,沒有辜負一個凡人的幻想。幾個月後,我忽然被調到省城,而且根據領導指派,很快就出現在這位紀委書記的辦公桌前。我們成了好朋友。他剛毅的臉龐、厚厚的嘴唇、綿裏藏針的目光,取代了白紙黑字,讓我走進了一部傳奇,走進了一個全國優秀紀檢幹部的內心。

閱讀他,就是閱讀生活中的矛盾;閱讀他,就是閱讀真理和正義的指向;閱讀他,我幾番長歎,忍不住淌下熱淚。難!沒想到做一個紀委書記這麼難!特別是在縣級市,處在反腐敗的基層,麵臨著社會方方麵麵的壓力,既不能獨善其身,更不能同流合汙,要想力挽狂瀾,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

進入他的故事,是對每一位讀者的洗禮。我忽然想向所有的人發出邀請,和我一樣做他的忠實讀者。無奈時空重重阻擋,這回,我隻能求助於筆墨。盡管我筆下的故事遠沒有故事本身那麼精彩,畫虎類犬,但總算聊勝於無吧。

必須指出的是,我是個熱心的讀者,但不是專心的記錄者。在記錄他感人故事的數月時間裏,我的腦海裏時常泛起我熟悉的其他反腐英雄和貪婪者的麵孔。寫好人的時候把別人的好事也寫了進去,寫壞人的時候別人的壞事也跟了進來。最後我自己也記不清哪些是哪些了。因此,英雄的身上有許多英雄的化身,惡人的身上有許多惡人的原型。

如果一不小心又成了一部小說,還請諸位讀者原諒。

也許,是小說還是曆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從中看到些什麼、領悟到些什麼,然後,再努力為我們的國家做點什麼。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