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不怕,已經作好吃苦的準備了。
林漢水說,現在的幹部主動要求下基層的不多,許多人是在削尖腦袋往上鑽,都知道廟大菩薩大,宰相門前無七品,想從基層一步步幹起的人越來越少……地委支持他的決定。
當天下午,地委組織部就發文件,任命高天澤為同心縣張廟鄉黨委書記。
即日起程。
張廟是個典型的貧困鄉,全鄉3200人口,22個村,沒有鄉鎮企業以及村組企業。
不僅是窮鄉鎮,而且還是債台高築的鄉鎮,僅外債就有四百三十萬。造成外債的原因:一是中小學普九達標時拉債建學校形成的;二是借款完成上繳任務遺留下來的。
債大壓主,鄉黨委書記沒有人願意當,該鄉三年換了三任書記。聽說地委機關幹部來任書記,大家奔走相告,認為張廟鄉有希望了。
有人問高天澤,這次來張廟任職帶了多少錢。他說沒有一分錢。不信,外界傳言,說地委給了他五百萬元。他說沒有這個事,地區財政也困難,沒有錢給他帶走。
沒有錢來張廟鄉還不是找死?
正說著,來了一夥人,為頭的是一名建築包工頭,揚言要見高書記。
高天澤問他有什麼事。
他問高天澤,欠債不還該不該。
不該,高天澤回答。
那好,鄉政府欠他二十萬拿錢來。
這位建築老板帶資建了一所學校,還有二十多萬欠款沒有結清。這二十多萬是他向親戚朋友拉扯的,已經有三年了,鄉政府不給一分錢不說,還說他無理取鬧,要抓他。他是老鼠鑽風箱兩頭受氣,親朋好友逼得他無家可歸。
高天澤說:“給我一點時間!”
對方認為是緩兵之計,揚言不結賬就不走了。
好家夥,每個人身上背著一床棉被,說明作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高天澤請他們到辦公室,並通知鄉長、分管文教衛的副書記、副鄉長、宣傳委員、教育組長來鄉政府開會。
欠債不是小事,回避不是辦法,必須給債主一個交代。
人員到齊後高天澤說:“今天開聯席會議,首先聲明一點,我沒有帶一分錢到張廟赴任,張廟的建設發展得靠我們自己,等、靠、要,都是沒有出息的表現,也是沒有前途的行為……普九拉債建學校,學校建起來了,債還不起,不給債主有個交代,傷害了債主的感情,也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今天把大家請來,盤一個家底,來個家醜外揚,我們鄉建了多少學校,用了多少錢,欠了多少債,欠哪些人的錢,怎麼償還,用多少時間還清,大家必須有一本明白賬!”
蔡鄉長說:“這都是一些陳年爛賬,鄉政府沒有錢還……誰叫你們建的就找誰去。”
這種場合說這種話無疑是引火燒身。
債主吵起來。
高天澤說:“大家安靜……”
終於靜下來。高天澤說:“老蔡的話說得不對,我們不是在商量嗎?”
教育組長把全鄉普九達標建設情況作了通報,全鄉負債二百三十萬,有三所學校現在已經無生源,教室閑置……這三所學校固定資產折值一百一十萬。
這就是切入點。高天澤意識到,解決問題就從這三所學校開始,必要時把三所學校變賣還債。
宣傳委員姓佘,是本地人,他在張廟鄉幹了十八年,是張廟通;他沒有發言。
高天澤最後作了承諾,一個月之內給這位建築老板明確答複。
會散人去。
蔡鄉長替高天澤擔心,認為他是亂表態。他說:“你沒有搞過鄉鎮工作,對待這些農民不能講客氣,就是講客氣,也要一蠻三分禮。”
“欠債不還本身就失禮。”高天澤說。
蔡鄉長說:“你是不知道鄉鎮情況,這個問題前兩任書記、鄉長都沒有解決……全縣各個鄉鎮都有類似情況,經濟好的鄉鎮都沒解決好,我們拿什麼解決?”
佘宣委說:“這個問題不解決不行,每個學期開學總有建築包工頭到學校去要錢。態度好點的鎖學校鐵門,不好的背炸藥包去炸學校,搞得人心惶惶。”
如此嚴重還是第一聽說。高天澤隻知道南集地區普九達標在全省得了先進,看來得了這個先進並不是好事。
既已許諾就必須兌現,拿什麼兌現?還是那句老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委書記秘書的優勢在於人多麵廣。
高天澤有二十幾盒名片,收錄有廣州、深圳、台灣、香港、澳門富商通訊地址。現在派上了用場。
要這些富商來張廟投資除非是騙他們,不然誰感興趣?
事在人為。
有人感興趣,不過不是對張廟,而是對高天澤感興趣。當秘書時他給這些富商留下了好印象,現在有了回報。
澳門鄒老板答應來張廟搞特種養殖。他所謂的特種養殖,就是養野豬、野雞、野兔。張廟地處山區,可以提供三種野生動物種樣,通過與家養動物配種,形成野生動物規模經營。
廣州方老板聽說高天澤到了張廟,專程來看他。兩人到處轉轉,發現張廟雖然山不高水不深,卻山清水秀,是天然的綠色公園。
“真是個好地方。”方老板不由自主地說。
高天澤抓住此話不放,要他留下來吃綠色食品,呼吸新鮮空氣。還真把方老板說動了心。他請高天澤拿主意,看上什麼項目好。
高天澤早有心理準備,說建一家根雕廠合適。這裏原材價格低、勞動力便宜,而根雕的利潤高,還是一門高雅藝術,市場潛力很大。
這一番話說動了方老板。
說幹就幹,方老板選中了一所學校做廠房,從廣州調來兩名根藝師,四處購買樹蔸……
澳門的鄒老板也來了。廠房宿舍都不用建,就在空閑的學校養野豬、野雞、野兔……
還有一所空閑學校沒有找到主人,高天澤想到香港的祝老板,於是電話打到香港。
祝老板聽說他到張廟鄉,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建廟我還可以考慮。”
對了,祝老板是虔誠的佛教徒,那次陪他去霞光寺參觀時,他同住持談得很投機,聲稱自己是居士,家裏常年供奉釋迦牟尼佛像。
一席話提醒高天澤,既然叫張廟,那麼就應該有個廟。
查資料,找地方誌,詢問老農,證實張廟確實有一座古廟,而且香火很旺。抗戰時被日本人一把火燒掉了,以後一直未建。
根據宗教政策,名山名寺廟可以恢複重建,那麼祝老板投資建廟的這個要求就可以滿足。
把學校改為廟宇說出去有些不妥,但是閑置的資產得不到利用是最大的浪費。高天澤找到周日光縣長,請求縣政府予以政策支持。
周日光同高天澤如今是上下級關係,昔日卻是老兄老弟稱呼;又不能打官腔,又怕承擔責任,周日光說:“你建廟我不反對也不支持。”
模棱兩可。
高天澤倒不這樣認為,既然你不反對那就是支持。
祝老板來了,看到教室和宿舍,又看了周圍環境,基本滿意。最讓他動心的是,張廟是一座古廟,追溯求源可以到明朝,算起來有六百多年曆史,算得上是名山古寺……何況建一座廟積九世德,該花的錢一定得花。
三個項目陸續進場開工,高天澤臉上綻開笑容。
承諾可以兌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