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
2085年春天。
華夏西南的崇山峻嶺中,一座麵積達3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射電望遠鏡坐落在這裏。
50多年前的“髒彈”事件造成了大麵積的汙染區,但是這裏卻不在汙染區內。
所以作為地球上為數不多的高靈敏度,大尺寸射電望遠鏡,“天眼”經過數次整修,擴建,更換反射單元後,它依舊堅挺到半個世紀後的今天。
不但如此,它的各項科研工作仍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
位於那巨大反射麵的不遠處,有幾棟白色樓房,這裏便是“天眼”的總控室,現在雖然已經深夜,但是總控室裏依舊燈火通明。
“嚴總工,波束接收機觀測的星際雲以及相關區域的高密度納赫茲引力波的相關數據正在傳輸當中。
預計時間還需要,,,10分鍾!”
“嗯,尤其注意費米高能射電波還有納赫茲引力波,這兩樣是顏院士重點關照過的數據。
是大型星際戰艦進行躍遷航行後留下的最明顯的軌跡信號。”
“明白!”
年輕工程師雙眼一直盯著眼前的四聯屏上的數據,總控室前方巨大的屏幕上則同步更新著經過係統轉化過的深空環境影像。。。
“接收機正在自動分辨所收到信號的類別,係統分辨率3.8毫米,正將數據導入輻射模型。
振子方式接收機頻率覆蓋範圍,70-3000MHz波段!
波段數據導入成功,將與之前確定的參數進行匹配,,,匹配完成,匹配率99.99%,確認為星際戰艦群留下的軌跡信號!”
隨著相關數據的解析工作完成,總控室兩邊的黃色警示燈也亮了起來,它的“嗚嗚”聲再次吸引了其他工程師的目光。
大家都放下了手頭上的工作,集體看向嚴總工他們所在的位置。
那幾個警示燈是後期安裝的,專門為探測機械文明艦隊群的航行軌跡而設立,經過這十年的正常運轉。
大家已經習慣了他的存在。
即便如此,它每次響起還是吸引了大多數人的目光,他們知道,這代表著那正向太陽係方向航行的龐大外星艦隊正沿著固定航線朝他們而來。。。
“馬上將數據上傳至行星防禦司令部!”
“是!”
年輕工程師隨即在鍵盤上操作起來,看著快速前進的傳送進度條,工程師轉過了頭。
“嚴總工,我心裏一直有一個問題,不知道該不該問。”
“小林,你說!”
“十年來,我們一直在觀測這條航跡,其實稍微懂點天文觀測的人都明白,在宇宙中,看到跟看清完全是兩回事。
拿我們的天眼來說,它甚至能觀測到幾百萬光年外的星係,但隻是能看到,因為時間還有信號傳輸速度的問題。
實際我們是看到幾百萬光年前的星際數據,現在來說,有些觀測對象甚至已經不存在了。
具體到機械文明的艦隊,我們也隻是能觀測到它航行過的尾跡,還是很久很久之前的,這對我們現在的軍事部署還有參考價值嗎?
我的意思是,說不定機械文明明天就到太陽係了,我們卻還在看它幾百年前的行駛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