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偶像記(1 / 1)

所謂偶像,是指心目中仰視羨慕的對象。日久天長,偶像漸成鍾愛的對象,進而為之著迷,為之瘋狂。

大部分人對偶像的崇拜,會隨著心智的成熟漸淡漸平實,繼而會以一顆平常心來理解偶像的藝術與生活。

在從前,傳媒不發達的時代,偶像隻局限於周邊的人群。我小的時候,心目中的偶像,一個是生產隊的民兵排長,一個是鄰村去參軍的女子。民兵排長,屬於勇挑重擔,品德好的青年。去參軍的女子,長得俊俏,幹淨文雅,是我的努力方向。

那時候,我大約八九歲,不愛說話,但內心世界比較豐富,很希望長大了也能去當個女兵。那會兒,去參軍,全大隊的社員都出來送行,敲鑼打鼓,場麵特別壯觀。我總被這情景鼓舞著,直到恢複高考。一九七八年之後,人們的價值觀一下子就轉變了,以考上大學為至上的榮耀。

大人們茶餘飯後,談的都是誰家的孩子考了高分,被哪一所名牌大學錄取了。這時候,我的偶像也轉變了。變成了陳景潤、華羅庚。

到了八十年代後期,隨著港台影視的熱播,流行音樂的盛行,心目中的偶像又轉變成了林青霞、童安格。

那時候的林美人實在是宛若天仙的絕色佳人。而童安格詞曲並演唱的歌,每一首都讓我心動。

到了九十年代末,隨著林青霞的退出影壇,童安格的一臉滄桑,不知不覺又更換了心目中的偶像。取而代之的是張曼玉、楊麗萍、宋祖英。

一個戲演得絕,一個舞跳得神,一個歌唱得妙,都是美麗加實力,而且這三個女人都屬於藝術青春永遠不會老的類型。

隨著偶像的不斷更替,我已不知不覺告別了青春歲月,回首張望,一個總有偶像的成長過程,其實蠻健康,蠻積極向上的。因為心目中有一個美與善的模式,行動中才會因此更有耐力和信心.

當然,如果從偶像變成狂熱的追星族,甚至追星追到癡狂,玩起命來,那就太過了。

偶像,既然是生命個體,那就有她們艱難的一麵。都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我們看到的隻是她們最輝煌的時段。怎樣耀眼的明星,都會有她們將來沉寂的日子。而褪去青春,

褪去華章,她們也不過就是一個尋常人,或者她們也希望過最尋常的人生。

我年少時的偶像,那位民兵排長,當年的陽光大男孩,如今是一個給學校看門的小老頭。那位漂亮的女兵,現已退休在家裏帶孫子。

華羅庚,陳景潤,偉大的數學家。如今隻能在天堂裏計算星月了。

很閑的時候,偶爾會想,張曼玉會不會有一天老到白發蒼蒼?楊麗萍總會有跳不動的時候,而宋祖英到六十歲是不是還能這麼美麗迷人?隻這麼一想,我立刻打斷思路。因為我目前還無法接受她們的改變。那麼,為她們的美麗人生祈禱吧!其實,我同樣也還無法接受自己和她們同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