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繪畫的因素,我對色彩的理解與常人會有些不同。色者,物質對光的感應也。光乃色之源,而光合作用輸出了氧,有氧才有了生命的延續。
那麼,色是光的表象,也是光的代言。而光是能量的發散,是力的軟著陸,更是生命的原動力。所以為光作代言的色是有生命的,進而是有性別的,我俗稱其為色男色女。
從前,初涉繪畫的時候,知道色彩分為冷暖兩部分,而且有對比色與調和色之別。以紅色橙色為基調的,會讓人想到陽光、火焰,所以是暖色的。而以藍綠為基調的讓人想到水、森林,所以是冷色。色澤相鄰的為調和色,而色差大的,比如:黑與白、紅與綠、橙與紫,都為對比色。
紅、黃、藍為三原色,有了這三種原色,世間所有能看的見的顏色都可以慢慢調製出來。
當初,試著用三色隨意調製的時候,覺得很奇妙。那時候,我剛從鄉下考入師範學校,從未上過色彩課,迷戀得很。但調來調去,總脫不掉鄉俗之氣,紅的綠的黃的,永遠離優雅很遠。
時隔二十年,我重回色彩裏,忽然明白,色彩不僅有冷暖之分,還有性別之分。三原色中,藍色為母性色,黃色為父性色,而紅色充當的是愛的角色。
黃色和藍色交融起來便是生命的綠色。黃色多一些,藍色少一些,調出來的便是嫩綠,反之則為深綠。隻要有黃和藍,怎樣的生命色彩都可以顯現。
我這麼去想的時候,許多世間的常態也忽然有了釋然的空間。比如,人類永遠熱愛藍天,迷戀湛藍的大海,因為藍色會給人閑適、坦蕩、舒緩,甚至是沉醉的心靈感受,就像孩子躺在母親的懷抱裏。
而以藍色為主調的物品、藝術作品,總是倍受人類青睞。像“藍山咖啡”、“藍莓”、“藍鑽”,《藍色多瑙河》、《藍調》。
作為父性色彩的黃,則更多了一些能量、自信力和明朗歡快的意味。所有盛開的花,花蕊通常是黃色的,而雄蕊正是種子的父親。如果,花瓣也為黃色,那麼,她的種子則是能量的儲存體,通常是可以榨油的。比如:油菜花、向日葵。而如果,種子本身呈黃色,那麼,其體內的能量也是超常的,比如:黃豆、花生、玉米,同樣可以榨油。
這麼去想的時候,覺得光在以色彩呈現時,不自覺地已賦予了色彩以性別,人類隻是有意無意地與之合拍。比如在中國古代,皇家禦用的色調便是黃色,那是男權的最高象征。
三原色中,紅色是愛。所以,我們誰都覺得紅玫瑰是愛情的象征。從來沒有法定,人類自古心儀。而用玫瑰花提煉出的精油,也一直是愛情的滋補品,養顏,滋陰,為浪漫氛圍彌香。
如果給黃色加點紅,那便是金黃或者橙紅,都是魅惑力很強的色彩,一如給男人注入愛的能量,隻要爆發,便成燃燒狀。而與金黃和橙紅成對比的色調是紫色。可紫色就是由藍色和紅色調和出來的。
對比色,通常相生又相克,既相互顯現又互相抵製。將兩種對比色各占一半放在畫麵裏那是繪畫的大忌。因為彼此互不相讓,沒有和諧點。可如果讓他們彼此謙讓一下,又會是最動人的畫麵。比如:“萬綠叢中一點紅。”再比如:“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她尋找光明。”
這像極了愛情中的男人和女人,他們是橙色和紫色的比拚,隻要有一方願意弱化,這畫麵就可以生動下去,否則,他們將在不協調中謝幕。所以一個極優秀的男人和一個極優秀的女人組成的家庭通常並不能維係長久。除非讓他們褪去愛的紅色調,還原為黃色和藍色,即以父色和母色的底調呈現,那樣,大部分可以相安無事地組合下去,隻是愛情已轉換成了親情。
如果將紅黃藍三原色等量融合在一起,那便是黑色。黑色是陰性色彩。而如果將赤橙黃綠青藍紫合到一起,那便是白色,反之,白光被分離之後,便成了赤橙黃綠青藍紫。白色是陽性的色彩,所以,當藍色相遇白色,從性別來理解,便等同於女兒見到了爸爸,或者是母親見到了外公,呈現出的是親切、溫馨和彼此無限的關愛。難怪,我們見到藍天白雲總會從心底裏湧出無限喜悅,無憂而歡暢!
而將黃色和黑色編排到一起,那就是父親和祖母,是母子相遇。這樣的色彩組合,是掛念,是孝敬,是一路珍重,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萬丈情深。所以黃與黑的組合是一種冷峻的經典,沉著,堅定,有莊重感,常用來表達有哲學內涵的主題創作,或者用作道路交通標誌,醒目,明確。
這世間的事,說大就大,說小就小。往大裏說,可以延伸到物種起源與五光十色的生命含量。往小裏說,一草一木一呼吸都連著生命的味道。而大道小道,縱橫交錯,其實都是互通的,順應自然是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