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台北來看雨,夢是唯一行囊,輕輕走來,不吵醒往事……這是二十年前,曾經在大街小巷裏飄蕩著的一首流行歌曲。
今年的冬天,我隨團抵達台北,一下飛機就遇上雨,而且雨越下越大。導遊領著我們去士林官邸時,所有人都撐起了雨傘。這雨已經下了半個月,導遊說。
士林官邸是蔣介石與宋美齡夫婦在台北的居住地,歐式風格的園林,除了起居的一幢二層樓,還有小教堂,玫瑰花園。台北的冬季,其實很溫柔,沒有台風幹擾,隻有清風和雨相依。去時,士林官邸正舉辦一年一度的菊花展,品種、造型與色澤皆盡顯豐饒,大雨中,所有花瓣都水珠晶瑩,更顯出花開的柔媚。歲去年來,物是人非,而花卻永遠以主人的姿態綻放著,迎來送往。
大雨仍在下,導遊隻好領我們去台北故宮看展覽了,因為那是在室內走動。整層二樓都在展出中國古代最精典的書畫作品,我不禁深吸一口涼風,以平靜內心無比的激動。
進入展廳,導遊先領遊客去看著名的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而我已迫不急待地要去朝覲古人的筆墨了。
七十年前,這批國寶中的國寶由大陸輾轉運來台北,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品。而台北故宮的展品一直在不重複地更替中,這幾千萬件的藏品,我們窮盡一生,能再睹同一件展品的可能性也是沒有的。所以,如果遇見了心儀已久的展品,那是今生的大運。
這一次,我很幸運,一進二樓書畫作品的展廳,就讀到了王羲之的《奉橘帖》,雖然局部有殘缺,但卻是王羲之傳世手劄中的代表作。屏息凝視,墨色仍潤,完美的結體,生動的提按,筆筆撼人。透過筆畫間的牽絲,隔著近兩千年的歲月,仍可清晰地讀出羲之當年書寫時的怡悅與灑脫,還有那文字裏彌散的橘香與情長。
接下來,是懷素《自敘帖》草書長卷。筆挺鋒健,氣象萬千,那種融我又忘我的癡狂,再添以大唐盛世的豪邁與無忌,正如懷素自敘中所言:筆下激電流,字成盤龍走。狂來輕世界,醉裏得真如。
我反反複複地讀了五遍,心潮澎湃,並將終生受益。繼續前行,我遇見了米芾的《蜀素帖》。曾經臨寫過好幾年,如今麵對真跡,亦如忽見偶像,有種想上前擁抱他的衝動。
隔著玻璃櫥窗,讀他的自如與瀟灑,看那絲織物上的虛靈與沉著。這位自信到有些賣弄的宋代狂人,著實可愛之極,生動之極!
而黃庭堅的《鬆風閣帖》,則墨黑似童子的眼珠,特別聚氣。大字行書,讀來朗朗爽爽,尤其順著他的行筆去品讀他的結體,會有種力量在指間躁動,需緩緩吐氣才能讓自己平靜下來。而通篇看完,立刻有了要握筆去書寫的欲望。
繼續瀏覽,會有趙孟頫的行書、文征明的草書、董其昌的題跋。除了書法精品,還有繪畫精品,文同的《墨竹》,巨然、王蒙、倪瓚的《山水》,吳鎮的《墨竹》冊頁,仇英的《漢庭春曉》,以及唐寅、沈周的《山水》。
陶瓷類的展館也都是絕品,官窯、哥窯、汝窯的珍品,在櫥窗裏淺笑,她們已笑看世人千年,早已淡然,早已靜心,隻將神秘與高古留給過客去懷想。
這個冬日,在台北,過得很難忘,很受益,也很奢侈。遇見無數珍品,享盡無窮眼福,值!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