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學堂一日(1 / 1)

安寧看著湘嬤嬤帶著明月離開鬆了一口氣,折騰了大半個早晨總算是走近了女院。轉過頭看了看後麵那張桌子,上麵筆墨紙硯擺放的整整齊齊桌麵一塵不染,但是他的主人卻還沒有到。很明顯,學堂的規矩也不是就一絲空子也沒有。

從書包裏翻出課程安排和學員守則,安寧開始仔細閱讀。學堂的學生基本上都姓玉;學生的年紀在七—十五歲之間;學堂十日一休,一個月休三天;學堂的一切事物都由院長說了算,就連族長都沒有資格插手;學堂每天八點開始早讀,十一點放學,下午一點上學,四點下學……

安寧感歎的放下資料,這大概也是太祖同誌帶來的影響吧,這學員守則真的像極了前世的中學生學生守則和行為規範。想著一天要在學堂呆六個小時,有時候午飯都得在學堂吃,安寧不由有些頭大。天天這麼多女孩子紮一塊,那裏有不鬥心眼兒的,牙齒還和舌頭打架呢?更何況這嫡係旁係,大房二房的,還不知道這麼折騰?

掰著指頭算算,現在還在學堂學習的玉家嫡係除了她自己還有二伯父家的二堂姐(13歲)安秀和大伯父家的三堂姐安靜(12歲),也就是銀針嬤嬤口中的三小姐。剩下的都是旁係的女孩子和少量的親戚家的孩子。就像先前那對姐妹已經算是家族的邊緣了,論起輩分還要叫安寧一聲姑姑。

不得不說玉氏對於族人照顧的還是周到的,不管是旁係還是嫡係,隻要年紀到了且遵守學堂的紀律都是可以來上課的。所以女子學堂的學生並不少,一個教室差不多二十個學生,而女子學堂現在有兩個教室。安寧的二堂姐就在隔壁那個教室。

當然,進來容易要出去就難了,能夠堅持到最後得到學堂老師的認可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玉家需要一批識得字懂得規矩的女孩子聯姻來延伸玉氏的觸角,但也需要德才雙馨的女孩子聯姻大梁的世家大族甚至皇族來鞏固玉氏的根基。所以在學堂表現的越好越得家族看重,同時越發不自由。

在咚咚咚的小鼓聲響起的時候,安秀和安靜結伴而來。急匆匆的安秀扔給安寧一個歉意的眼神就快步進了旁邊的教室,而安靜也隻來得及說了一句話就正襟危坐目不斜視了。隨後一身道袍甩著拂塵的裴女士飄然而來。

今天上午的課是裴女士執教的文化課,學堂把學生按年齡分為了三個層次:十歲以下的學千字文,幼學瓊林等啟蒙書籍,同時開始描紅習字。十歲至十四歲的學習女戒等女子四書,且加重書法課程。十四到十五歲的則學習論語、詩經,間或學一些作詩填詞的東西,但書法依然是重點。

如此一層一層的由簡入繁,由淺顯到複雜,等到十五歲從學堂離開的時候,玉家的眾位小姐不大不小也算是個才女了。何況這隻是文化課的要求,其他針線、中饋、琴棋書法什麼的也都是有要求的。據說前些年女子學堂還開講過醫藥方麵的知識。這就是玉氏家族詩書傳家,書香名門的做派了。就算是女子,玉家的女子也比旁的要多三分風采,腹有詩書氣自華,玉家的女子大都是極愛讀書的。這也是吸引裴女士留在學堂的原因了。

裴女士上課很是有趣,如泉水般清澈的聲音,深入簡出的講解,耐心的指導學生們的書法,偶爾還會俯下身握著小姑娘的手一筆一劃的教導。這樣的仔細讓大家都喜歡上她的課。

安寧第一次來,裴女士怕她不適應,描紅時還專門走到安寧跟前詢問。安寧學的是衛夫人的簪花小楷,這種字體其實並不適合初學者,更何況她才學了大半年,所以她臨的帖子上麵紅圈圈特別少。裴女士了解了安寧以前的學習情況,給出了中肯的建議“以後改臨《曹全碑》,《衛夫人書》不適合初學者。”

“是。”

午間休息時安寧並沒有回家,學堂有自己的小廚房供應師生的午餐。見安寧如此,安秀安靜也留了下來。三姐妹用過午飯,便起身去了教室旁邊的休閑室休息,因為安寧是剛來,兩姐妹有意識的跟她介紹了一些學堂的人和事。安寧知道情報的重要性,自然是豎著耳朵認真聽,小姐妹見堂妹如此賞臉,越發說的起勁了。於是三姐妹唧唧喳喳的就鬧過了午休時間。

下午是女紅課,學生仍然是分層次學習的。安寧年紀小學的就是描花樣子和配線,安靜卻是已經在學習繡複雜的鬆鶴延年圖了。那飛針走線之間的流暢讓安寧看的兩眼放光,直呼厲害。囧的安靜頭都不敢抬。後來安寧才知道,安靜在女紅方麵有很高的天賦,教女紅的沈娘曾經想收她做關門弟子的,隻是大伯母不肯,弄的沈娘和安靜都很不開心,師徒之間原本和諧的氛圍也被破壞掉了。聽說沈娘過了端午就要回蜀中,家族已經在開始物色新的女紅師傅了。

下午四點,學堂準時放學。安寧收拾東西回家,輪椅到了自家院子門口,她突然停了下來,抬頭“隨心院,原來我們家住的院子叫隨心院,我居然今兒才知道。真是好名字啊!”